教师招聘 一.单选题 1.烈士陵园扫墓属于什么德育方法?() A.榜样法 B.锻炼法 C.陶冶法 D.情境法 2.围绕人际-社会情境问题的道德教育是什么德育模式?() A.认知模式 B.体谅模式 C.社会模仿模式 D.说理教育模式 3.体现“让每一面墙都说话”的德育方法是”()。 A.榜样法 B.锻炼法 C.陶冶法 D.情境法 4.从整个中学阶段看,哪一个年级是思想品德发展的关键期()。 A.初一年级 B.初二年级 C.初三年级 D.高一年级 5.()的道德判断是青春期和成人的典型状态。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中习俗水平 D.后习俗水平 6.于老师刚刚接管初一(1)班,他决定让全班同学共同讨论决定班级的纪律规定。于老师这种品德培养方法属于()。 A.有效说服 B.树立榜样 C.群体约定 D.价值辨析 7.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阶段是()。 A.内化 B.认同 C.依从 D.坚定 二.多选题 8.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途径()。 A.班主任工作 B.课外活动 C.思想政治课教学 D.其他学科教学 三.判断题 9.德育应当普遍存在于一切教学活动中。 10.德育就是思想政治教育。 答案与解析 1.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的方法,常见的德育的方法主要有六个,题干中的扫墓是实践锻炼法。 2.B。解析:围绕人际-社会情境问题的道德教育,情感培养置于中心的是体谅模式。 3.C。解析:潜移默化的影响是陶冶教育法。 4.B。明尚教育解析:初中生正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个转折期是初中二年级。 5.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科尔伯格的道德两难故事法,即对汉斯是否应该偷药的不同回答提出来的三水平六阶段。习俗水平的道德判断是青春期和成人的典型状态。 6.C。解析:群体约定指教师则可以利用集体讨论后作出集体约定的方法,来改变学生的态度。 7.A。解析: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在内化阶段,个体的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具有坚定性,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时,稳定的态度和品德即形成了。 8.ABCD。解析:其中最主要的是思想品德课和其他学科教学。 9.√。解析:赫尔巴特提出教育性教学原则,任何教学都具有教育性。 10.×。解析:我国学校德育的内容主要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