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天中节、龙舟节等等。 端午节是古已有之的民俗大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古代百越地区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亦有起源于恶月恶日、夏季时令、蓄兰沐浴以及纪念屈原、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总的来说,端午起源于南方百越,把农历五月五日视为"恶月恶日"起于北方,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附会纪念屈原跳江自尽等历史人物纪念内容,最后形成端午节文化相沿迄今。 在我国民间,端午节作为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是过得比较隆重的,有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与传统习俗,而一些习俗随着时间慢慢消失,你知道的有几种? 1.赛龙舟 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 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 龙舟竞渡,场面热烈火炽,划船的小伙子们在震天的锣鼓声中和彩旗指挥下破浪前进,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2.包粽子 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活动。 古代,每逢五月初五,人们便用竹筒盛米投入江中祭奠屈原,表示敬意。 粽子就是从此演变来的。以后,逐渐成为应时当令的节日食品。 3.挂艾草 端午的时候,人们喜欢把艾草挂在大门的两侧,寓意消除疾病、驱除晦气、招福,让家人的身体健康以及好运气。 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起到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作用。 4.佩香囊 端午节给小孩子佩戴香囊或者荷包,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另外它是很好的点缀装饰物。 5.系五彩绳 古代认为五彩色是吉祥色,端午节时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系五彩绳,寓意消灾躲难、远离疾病、平安长寿。 6.点雄黄酒 老人家一般都会用雄黄酒涂在孩子额头和鼻耳之间,或在额上写一“王”字,据说这样可以使孩子们免受虫蛇伤害。 但这种习俗随着老人们的老去,在南方也逐渐消失了。 端午节习俗甚多,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以上六项只是比较广为人知的习俗。 而端午的全部习俗,到现在为止,其实也很少有人能全部列举出来,比如,目前已知的就有: 扒龙船、食粽子、挂艾草与菖蒲、聚午宴、端午浴(浴兰)、放纸鸢、荡秋千等等。 除了这些常见的习俗以外,不同的地域还有一些独具特色的端午习俗,比如系百索子、赠香扇、晒百日姜、挂黄葛藤、画额、佩香囊、佩长命缕、拴五色线、采药制茶、立蛋、比武、击球、躲端午、佩豆娘、贴五毒图、游旱龙、划喜船、打午时水、浸龙舟水、九狮拜象、放纸龙、点艾条、薰苍术、抢青、马拉溜、挂钟馗像、品花宴等等; 不同地域的特色节庆食品还有诸如吃五黄、艾草糕、艾糍、打糕、煎堆、茶蛋、五毒饼、饮菖蒲酒与雄黄酒、喝午时茶等等习俗。 今天不只是端午,还是高考的日子,祝各位端午安康,高考顺利! 丹阳人都在看揭开丹阳档案馆“神秘”的面纱,真容原来是这样的...镇江通报四起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不力典型案例,丹阳涉1起 关于《丹阳市机动车停车服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修订内容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 商务合作/投稿/爆料等相关事务请联系 戳原文,一键加入翼网暑假班招生福利群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