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9-5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丹阳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考古证明年前就有人类居住,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也有年之久。在6千多年岁月沧桑中,丹阳曾有过许多名字:朱方、云阳、曲阿、凤美等,那么这些名字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呢?

视频版

图文版

丹阳历史称谓的变迁

1/8

商周时期丹阳曾名朱方。

在商周时期,统治者在黄河流域建立了国家,他们把自己统治的中心地区称作都或国,把边远偏僻或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叫做方。当时丹徒、丹阳这一带沼泽众多,湖泊星罗棋布,水里多红藻,地上多赤柳,就被称作朱方。在这里居住的是被他们视为蛮的吴人、越人。朱方这个地名一直延用了多年。

2/8

楚威王六年(公元前年),楚灭越后置云阳邑(公元前年)。

春秋时期属吴国。到了战国时期楚威王东征灭越,占领了今天的丹阳地域,把这里命名为云阳邑。根据闻一多先生的考证,楚人之所以把这里命名为云阳,是因为楚人认为自已是伏羲氏的后裔,云阳则是伏羲氏的居地,这样来命名可以表明云阳是楚国祖先居住的地方,有纪念先祖之意,同时也有此地早就属于楚国版图的大旨。关于云阳的来历还有一种说法。按清乾隆《丹阳县志》引旧志,“云阳氏乃古之仙人”,“黄帝时云阳先生养龙于此,为历代养龙处”,认为地名源于传说中的人名。

3/8

秦始皇统一中国,实行郡县制,把云阳邑改名为云阳县。

4/8

后有星相家发现东南有王气,秦始皇就派出三千囚徒凿云阳北冈,截直道使之阿曲,并把云阳县改名为曲阿县。

5/8

(公元9年),王莽称帝,改曲阿为凤美,意思是“风敦俗美”。

6/8

唐武德高祖五年(年)改为简州,因为这里有太伯季札的遗风,人们“崇文学而敦气节,务稼穑而尚节俭,多谦让而薄竞争”。

7/8

唐天宝玄宗()改名为丹杨县。

关于丹杨一名的来历基本上有两种说法:其一是“地多赤柳”说。民国《丹阳县续志》称:“考《太平寰宇记》,丹阳以邑界杨柳生丹为名,故从木为称。”又“唐天宝元年,改名丹杨县时,有杨树生丹,故名。字从木非从阜……唐代从木之杨,即今从阜之丹阳也”。另一说则是由秦代所设置的丹杨县变迁而来。秦代初期置丹杨县(治今安徽当涂县东北丹阳),秦始皇帝三十七年(前)在今江宁设置丹杨县。又说是取之汉代郡名。汉代元封二年(前)鄣郡改为丹杨郡。《旧唐书》载:“天宝元年,改丹杨县,取汉郡名。”直到宋代,丹杨之“杨”才改“从木为从阜”,从此,丹阳之名沿用至今。

8/8

直到宋代,丹杨之“杨”才改“阳”,丹阳之名沿用至今。

《云阳大桥灯火》马福兴

不知道是历史的巧合还是秦代的星相家们先知先觉,丹阳果真是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虽然秦始皇派人“凿冈曲水”,但是依旧没有能够阻挡这里的王气,丹阳先后出现了三国时期的东吴大帝孙权以及南朝齐高帝萧道成、梁武帝萧衍。

孙权在三国时期叱咤风云,驰骋江东,与曹操、刘备形成三足鼎立之势,至今为后人津津乐道。而南朝的齐梁帝王们为丹阳留下了12座帝王陵墓,其中永安陵等11处的26件石刻已经被列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丹阳文物古迹级别之高、数量之多,为全省乃至全国县邑所罕见。因此,丹阳又被称为“江南文物之邦”。

近现代丹阳同样人文荟萃,孕育了教育家马相伯、美术家吕凤子、佛学家吕澄、语言学家吕叔湘、革命家管文蔚、教育家匡亚明等一批名人志士。

部分文字来源:《江苏地名溯源》

丹阳发布

丹阳民政

联合制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