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12-13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

南国烽烟正十年,

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

捷报飞来当纸钱。

投生革命即为家,

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

人间遍种自由花。

开国元帅陈毅,在当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环境下,以博大的胸怀,隽永的诗韵,写下了这脍炙人口的《梅岭三章》。

在那“创业艰难百战多”的年代,有一位分宜籍红军战士和陈毅朝夕相处,生死与共,他就是陈老总的警卫员宋生发。

宋生发,年生,大岗山山口村人。年8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参加过历次反“围剿”战斗。年10月,红军长征,宋生发奉命留下来,跟随项英、陈毅打游击。抗日战争时期,参加过著名的“黄桥战役”。解放战争期间,参加了淮海战役全过程,负重伤三次,轻伤多次。解放后,先后在山东胶州和江苏扬州任军分区司令员。年,被授予大校军衔。

话说年10月,陈毅因负伤没能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留在赣粤边与项英一道领导这一带的游击战争。赣南特委书记李乐天给他送来了一个警卫员(时称特务员),在一个草棚里,开始了他们首次见面时的谈话。

陈毅先问:“小同志,你是哪里人?”

宋生发答:“江西分宜县人。”

陈毅又问:“在家做什么?”

宋生发回答:“学做木匠。”

“噢,会打床吗?”

“会。”

陈毅幽默地笑了:“好,那我们以后可以睡你打的床呀!”

可是,打从那天起,宋生发跟随陈毅在赣奥边转了三年,天天在山上跑,别说没有床,就是地铺,也别想安稳睡个通宵,不是蚊叮,就是虫咬,冬天更是缩在一起当“团长”!敌人来了,还得马上转移。古话说“一夕数惊”“夜不能寐”。宋生发当时虽不晓得这些词汇,可却尝到了这个滋味。

一次敌人进攻,漫山遍野包围过来,眼看就要追到陈毅。宋生发情急计生,向敌人开枪射击,有意暴露自己,朝着另一个方向疾奔。敌人果然中计,猛追过去。宋生发长在山区,善于爬山,很快就甩掉了敌人。敌人没有发现陈毅。事后陈老总摸摸自己的脑袋,又摸摸宋生发:“这伙狗仔冇财气,快要到手的5万块大洋没捞到。这钱应该奖给你,你这一手值5万!”宋生发笑了,笑得很开心。国民党悬赏5万元捉拿陈毅,未免小看了我们的陈老总,陈毅乃是我们党的无价之宝。

陈毅在三年游击战争期间,最困难的年月要算年冬。他在梅岭被围,脚上的伤势又加重,实在走不动,宋生发背着他走。没有粮食,宋生发冒着生命危险,下山搞粮;没有水喝,宋生发从山顶“开溜”,溜破了裤裆,溜到山脚,从水沟一勺一勺地舀,又一勺一勺地分给同志们;没有菜吃,干脆就地取材,“捉蛇二更长”,蛇肉成了游击队员们的佳肴。陈毅伤病交加,“虑不得脱”,已经做好牺牲的准备,“得诗三首留衣底”,算是遗嘱了!幸好有宋生发这样一位忠实的同志给背着、喂着、暖着,才没有去“泉台”“招旧部”!20天后,终于脱离了险境。

作为个人,宋生发在陈毅身边,等于进了一所特殊的“学校”。

宋生发到陈毅身边不久,陈毅问他:“宋生发,你认识字吗?”

宋生发回答:“不认识,在家没读过书。”

陈毅“嗯”了一声说:“在家没钱读书,现在可要好好学习。来,我们订个包教包学合同,一天学一个字,一年天,可学个。”

就这样,陈毅成了宋生发的义务教师。行军打仗,宋生发是陈老总的勤务员,给他背文件、摊地铺、搞吃穿。坐下有空,陈老总反过来成了宋生发的“勤务员”,不是教识字,就是讲政治,教军事,讲“三国”、讲中国革命、十月革命、讲列宁。直听得宋生发忘记了疲劳,忘记了饥饿。

满腹经纶的陈毅,肚子里装着很多神奇的故事,每次都能给宋生发以新的启迪、新的智慧,使他不仅懂得了为什么要革命,而且学会了怎样去革命、去斗争。宋生发在这三年不寻常的日子里,读完了一所没有校舍的“大学”,一所真正的革命的大学。三年后,经过陈毅这位“导师”教诲的宋生发“毕业”下了山。

年,游击队下山改编为新四军,开赴抗日前线。陈毅直接领导的游击队改编为第一支队第二团,宋生发在二团五连当连长。赣粤边游击队还剩下余人,人数虽不太多,可都是久经考验、百炼成钢的精兵。宋生发下山第一仗就打出了威风!

抗战伊始,蒋介石兵败如山倒,上海撤退,南京沦陷,武汉失守!不到一年,就丢掉了半个中国!只有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敢于挺进敌后,与日寇针锋相对。在华北,平型关首战告捷;在江南,陈毅直指南京,新四军浑身是胆。日军为了显示淫威,驻宁指挥官连忙调集余名精兵,在空军配合下,分作八路向新四军包抄过来。面对强敌,陈毅指挥若定,将仅有的一个支队“集零为整”,收缩阵地,选择突破口。在一次军事会议上,陈毅目光炯炯,指着丹阳方向的向家村:“在这里突破,怎么样?”大家一致赞成。突围任务交给了二团,二团又交给五连,陈毅亲自给宋生发打电话,告之注意事项,语重心长地说:“小宋,这回看你的了!”

宋生发掷地有声:“首长放心!保证突围出去!”

“跟我来,冲呀!”宋生发上好刺刀,第一个冲出堑壕。余名战士,犹如百只猛虎,端着寒光闪闪的枪刺,猛扑敌阵。

狭路相逢勇者胜!宋生发刚从陈毅那里学会这句成语,此时就派上了用场。他率领战士们个个刺刀见红,终于杀出了一条血路,杀出了新四军的军威,打开了突破口。

新四军在江南终于站稳了脚跟,开辟了茅山抗日敌后根据地。宋生发被派到距南京最近也是最艰险的句容、丹阳两县去开辟敌后战场,先后担任这两个县的大队长和团副,负责训练地方武装,保卫人民,打击敌人。宋生发充分运用从陈毅那里学来的战略战术,打得敌人疲于奔命。

年,新四军渡江北上,开辟苏中、苏北战场。宋生发被任命为总指挥部特务营(即警卫营)副营长。是年10月,陈毅指挥新四军与韩德勤部激战于苏北泰兴县黄桥镇,打响了著名的“黄桥战役”,歼敌一万余人,扭转了苏北战场的局势。宋生发率部任主攻,打得非常勇敢顽强,充分显示了老红军的战斗风貌。

宋生发出生入死,戎马倥偬,打过不少硬仗,主要在苏北。他先后担任过新四军“联抗”四大队大队长、台北县支队队长、特务五团参谋长、靖江独立团团长,与日、伪作过殊死的战斗。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野战军三十一旅九十一团副团长、九十三团团长。解放前夕,任扬州军分区副司令。他在陈毅的麾下,锻炼成了一名优秀的战将,为民族的解放、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贡献。

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宋生发跟随陈毅元帅南征北战,亲眼见证了陈老总足智多谋、能征善战的智慧和胆识,不畏艰险、儒雅大度的崇高品格和风范;然而,文革期间居然有人要抹黑陈毅元帅,宋生发不畏强暴,大义凛然驳斥企图玷污陈毅元帅的无耻谰言。

年,在上海造反的一群暴徒,气势汹汹地赶到苏州,围住正在家里休息的苏州军分区司令员宋生发,要他证明陈毅是所谓“叛徒”,妄图从这位老红军嘴里搞到一些“罪证”,以便进一步往革命家陈毅头上泼脏水。宋生发一听就火了:“陈老总怎么会昰叛徒?尽是一派胡言!”一顿呵斥,把他们赶了出去。

这伙人不死心,回上海后再次发难,把写好了的所谓证明材料要宋生发签字。宋生发更是怒发冲冠,大骂他们无耻!这伙人见硬的不行,就来软的,假惺惺地说:“宋司令,你是老红军,如果不是因为刘邓路线,你早就是大军区司令或者到中央去了。并高呼打倒走资派!将革命进行到底……”

宋生发越听越来火,拍案而起:“你们知道什么叫革命吗?”问得他们瞠目结舌,狼狈而退。

年,宋生发回到家乡,在宜春军分区暂住,那群人还来纠缠,但始终没有捞到什么东西。宋生发这位铁骨铮铮的硬汉,为捍卫真理,再一次彰显其英雄本色。

(故事来源《分宜人民革命史》收集整理:张爱华)

万年桥微刊第期

策划:张爱华

审校:李曲燕、张玲云

编辑:钟伟丽

故事来源《故事人民革命史》搜集整理:张爱华

投稿邮箱:

qq.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