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12-1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河流是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在河流的滋养下,人口聚集,形成聚落,聚落不断壮大,发展为城市,乃至国家。

在上周刚刚结束的“古代中国·都城系列研学”(二期)洛阳课程中,我们和主持发掘二里头遗址20年的考古学家许宏教授、登封文物局副局长宫嵩涛老师深度访学黄河文明板块的洛阳、登封,串起河洛之地的文明变迁,感知千余年都城史构成的悠长生命核心。

摄于“古都二期”洛阳研学

“古代中国·都城系列研学”(二期)课程四,我们调转目光,聚焦长江流域。“古都一期”的南京研学中,张学锋教授和学员们一起登上明城墙,为大家讲述河流与城市的关系:“凡是有支流流入长江(干流)的交汇口都形成了城市,比如当涂、芜湖、南京、镇江,全部在这样的位置上,所以大江和城市之间,一定要有一条支流经过。”

张学锋教授讲河流与城市的关系???

摄于“古都一期”南京研学

在这些位于长江干流和支流交汇处的城市中,南京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存在。三国时期,孙权将吴国的都城迁于此处,称作建业,为南京建都之始。南京从此崛起,中国的政治中心逐渐走出黄河文化板块,同时也促进了长江流域及整个中国南方地区的发展。而后,东晋以及南朝宋、齐、梁、陈先后在此定都,称作健康。故南京有“六朝古都”之称。

六朝时期的建康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与古罗马城并称为“世界古典文明两大中心”,人口超过百万。也是在这一时期,中国的南方得到进一步开发。六朝建康城和江南地域史研究的著名专家中村圭尔说:“六朝时期江南社会的发展创造出一个基础,使后世江南地区成为中国经济的中心,而且到现在都维持这个中心的地位。这是中国历史上极为重要的现象。而引起此现象发展的正是六朝建康。”

摄于“古都一期”南京研学

“古代中国·都城系列研学”(二期)课程四,我们将继续与南京大学历史学院的张学锋教授继续深度访学南京。在保留一期南京研学的精华课程之外,特别安排夜访六朝博物馆,新增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的南京博物院,领略上承秦汉,下启隋唐的“六朝文明”,感知江南人文的悠悠气韵。

研学教授

研学特色

01

多角度系统梳理历史脉络

深度解读南朝陵墓石刻艺术

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分裂时期,时局动荡不安,政权不断更替,争战连年不休。北方是鲜卑人先后建立的五个政权,南方是汉族建立的偏安政权,共经历宋、齐、梁、陈四朝。

在北方,鲜卑人开凿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留下瑰丽的文化遗产。而在江南大地上,一座座高大生动的石兽雕刻屹立于南朝皇帝和王侯陵寝前的神道上。它们体态灵动,气势威猛,艺术魅力深深震撼着每一位后世来者。

我们将在张学锋教授的带领下,参访萧景墓、萧憺墓、萧恢墓、昭明太子萧统陵、萧秀墓的陵墓石刻,从多个角度剖析南朝皇帝和王侯墓葬规格和制度,深度解读南朝石刻艺术。

张学锋教授讲南朝石刻???

摄于“古都一期”南京研学

丹阳石刻(摄于.4江南研学)

左右滑动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