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清蒸鲥鱼。鲥鱼又名“惜鳞鱼”,是苏东坡所起名称,因为传说鲥鱼极爱护自己的鳞片。长江名贵鱼类之一,被誉为“鱼中之王”,古时被誉为八珍之一。清蒸是烹制鲥鱼最好的方法,蒸出来的鱼色泽鲜亮,鱼肉肥嫩,口感清爽不腻,吃的时候蘸姜末香醋,为最佳食用方法。 2、锅盖面。将一只小锅盖撂在锅里,让它漂在水上,汤溢不出来,又透气,下的面条就是好吃。百花酒焖肉。百花酒为镇江名酒,味甜而香,醇浓质厚,富有营养。用以焖烧猪肉,风味极佳。 3、茅山老鹅。选用当地原种瘦肉型草鹅为原料,在继承民间传统腌制手法的基础上,采用现代先进技术,引进科技新配方,使产品既有传统的腊香特色,又增加了现代的低盐、鲜、嫩的特点,适合消费者的需求。 4、清炖蟹肉狮子头。又称斩肉,为镇江传统名菜。此菜主料为蟹肉和猪肉,斩切做肉丸,因烹调时不用酱酒着色,故称清炖,又因造型大而圆,夸张比喻为狮子头。 5、丹阳大麦粥大麦粥的熬制还颇为讲究。大麦粉是用大麦或元麦磨成,熬粥时,取一碗清水,加入两小勺大麦粉调匀,当白粥煮开时,一边用勺搅伴,一边缓缓注入。再用刀切少许食用碱撒在粥中,用来提练香味,当粥色微微泛黄时,便可食用了。开锅后,那叫一个香啊。若是再配上当地香甜爽脆的罗卜干,那可真是美得不行了! 6、扬中河豚河豚是“鱼中之王”,是天下第一美味,“河豚鱼吃在扬中,卖在靖江,养在海安”。扬中有几百年吃河豚鱼的历史。每年从3月初到4月初是旺季。扬中河豚冠压群鲜,其秘诀在于河豚含有人体必须但又不能合成的8种氨基酸,而经扬中大厨巧手烹制,却能将河豚体内毒素处理把握到恰到好处———增一分则毒,少一分则味无。 7、宝堰干拌面 宝堰面条,选上好的“三七粉”加工成水面,要轧得不软不硬柔中带韧筋道十足。先将一大锅清水坐在炉火上煮沸,只至滚水泡泡直翻,掌勺者手一扬,把一堆切成筷子长短的水面抛入沸水。少顷面熟,汤不浑面不糊,掌勺师傅左手拿着一只竹篾编就的锥形面勺,右手持一只筷子,双手配合,默契协调,面勺好似一张网,筷子犹如长鞭,驱赶着一拨面条如鱼儿入网般窜进面勺。接着,掌勺师傅左手凌空发力,上下两三个来回,甩干面条中的水分,迅疾把面勺中的面条丢进碗中,一旁的助手,顺手浇上一勺早已配制好的酱油和一勺滚热的荤油或麻油,再撒上少许葱花,就上桌奉客了。 8、东乡羊肉 东乡羊肉是镇江的特色风味,盛产于镇江市丹徒区的大路镇、姚桥镇以及大港一带。这一带地处镇江市的东部,是为“东乡”。烹制东乡羊肉最富盛名的是姚桥镇的儒里。东乡羊肉从选料到烹制直至加工羊肉的火(豆秆烧的文火),都十分有讲究。东乡羊肉讲究囫囵下锅,先用猛火猛攻,待水沸腾时打尽带有许多杂质血液的沫子,放置花椒、胡椒、姜片、草果、蒜苗、红辣子、青盐等佐料,而后再施以慢火、血水将干,捞取剁块食用,或打成股份,吃“平伙”。其中,“站羊羔子肉”是肉中“极品”。 作为美食之乡的镇江,不断开发旅游美食文化,以维扬菜系为特色,兼收南北风味。镇江美食有“三鱼、三怪”之称。“三鱼”即“长江三鲜”鲥鱼、刀鱼、鮰鱼;“三怪”则为肴肉、香醋、锅盖面。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