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治疗方法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nzhm/130903/4249431.html 汪蔼士(—)又名汪吉麟,江苏丹阳市珥陵镇人,寄居北京。常用“画吾自画”的印章,印证了他突破陈规,敢于独创,自成一家的精神风貌。汪吉麟一生爱梅、植梅、咏梅、痴心画梅。 汪蔼士丹阳市珥陵镇人。珥陵是丹阳四大古镇之一,古时称珥村。丹金漕河横贯珥村,汪吉麟就生长在东岸上有两层楼阁的富裕人家。家里人把汪吉麟从小送到就近的私塾读书。私塾屋前有几株古梅,屋后有一片翠竹。课余时间,小汪吉麟喜欢在梅树下玩耍,一时高兴起来,偶尔也胡乱画几笔梅花,正巧被私塾先生看见,大为惊异,认为汪吉麟有敏锐的观察力,将来一定会有很大的艺术发展前途。于是,私塾先生把家藏的《芥子园画谱》赠给汪吉麟作为范本,培养了他的绘画兴趣,并潜心着重指导。汪吉麟果然不负恩师的希望,将书中的“六法、六要”等画诀印之于心、形诸于手,把《芥子园画谱》画得滚瓜烂熟。汪吉麟十 岁能诗,善画。当地人称赞汪吉麟为奇才。私塾先生告诫汪吉麟,要师造化、广交朋友、突破成规、另辟蹊径,才能够出人头地。若干年后,汪吉麟为了生计,寓寄北京,从此走上了职业画家的道路。 在北京,由于汪吉麟的画法与众不同,有许多人来求画,名声日益大噪,被世人赞扬备至。汪吉麟与人为善,喜交画友,先后与陈师曾、陈半丁、胡佩衡、王梦白、于非暗、溥心畲等 画家来往甚密,商讨画学,切磋艺事。年,齐白石55岁,第2次赴北平以卖画、刻印为生。当时齐白石在京尚无名气,汪吉麟请齐白石刻印数方。因此齐汪相识,两人意气见识相投,遂成莫逆,经汪吉麟的引见,齐白石又结识了陈师曾等在京的文化名人及画家。齐为汪刻“画吾自画”印章时,齐白石曾请教于48岁的汪吉麟,汪吉麟劝告齐白石不要做“青藤门下走狗”,要自创画法。齐白石听取了汪吉麟推心置腹的话,一改冷逸孤高的画格,取民间绘画色彩的浓艳热烈入于水墨,化大俗为大雅,笔墨韵味,浑融一气。齐白石 的“衰年变法”便始于这一年。 的大画家张大千,也非常敬重汪吉麟,汪吉麟长张大千28岁。他们经常雅集、吟诗、唱和、作画。大风堂珍藏纵42.5厘米,横厘米的石涛兰竹手卷,签条为张大千手书,王师子引首,黄宾虹、汪吉麟、谢玉岑等跋。年秋,62岁的汪吉麟与34岁的张大千合作画了《梅下高士图》,纵.5厘米,横79.8厘米,张大千运用细而圆润简疏的流利线条,了了数笔,刻划出一位高士儒雅端庄的神态,容貌清癯,席地而坐,面对梅花,凝神遐思,吟诗作词。汪吉麟补画的梅干从右边跃出,蟠曲的古枝,稠密绽开的花朵,显得格外璀璨。画面的置陈布势,疏密、动静、张敛,天人合一,启人高志,发人浩气。此图可见汪吉麟与张大千的志同道合非同一般。此画曾于年出现在北京翰海艺术品拍卖公司春季书画拍卖会上。年-年之间,当时15岁的郑岷中仰慕汪吉麟的大名,拜汪吉麟为师学画。年后,他在紫禁城博物馆做过研究员。现为中国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古琴研究会副会长,曾发表过许多有关书画和古琴方面的文章。年10月22日,北京新华社发表了 作家老舍给 指战员的一封信:《我们的心随着你们的心兴奋地激跳》……那些年老的画家们也组织了抗美援朝书画义卖展览会。91岁的齐白石老人,81岁的汪吉麟 先生,77岁的陈半丁先生,以及其他的六七十岁的老艺术家们,都昼夜赶制作品,拿去义卖,捐献全部收入买飞机大炮。人们赞赏汪吉麟画的梅花,更佩服汪吉麟的爱国主义精神。年10月23日,汪吉麟老人驾鹤仙去,享年90岁。他一生致力于医学事业,形成丹阳贺氏医学流派,这是丹阳中医史上首创的学术流派 复旦大学两位老校长的心神对话——复旦大学荣休校长王生洪教授走进丹阳市马相伯史迹纪念馆 伟大的教育家马相伯,临终却说自己是条狗,一百年也没把中国叫醒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