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22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都市晨报”   江苏建省始于清代初年,取江宁、苏州两府的首字而得名。

  溯流求源,江苏是《尚书.禹贡》所载九州中的徐、扬两州的一部分。西周时分属鲁、宋、楚、吴等国。春秋战国时分属吴、宋、楚、越、齐等国。秦代属九江、会稽、彰、泗水及东海等郡的一部分。汉代分属扬州、徐州刺史部。隋开皇年间设苏州、扬州、徐州。大业年间改为吴、毗陵、丹阳、江都、下邱、彭城、东海诸郡。唐初分属江南、淮南、河南三道。北宋时属江南东路、两浙路、淮南东路和京东西路。南宋时,淮北属金。元代分属江浙、河南二行中书省。明代江苏与安徽同属应天府,直隶南京。清初属于江南省。康熙6年(年)析江南省为江苏、安徽两省。太平天国先后设江南省、天浦省、苏福省。民国17年(年),南京为特别市。解放后,设苏南、苏北两个行政公署区,南京为中央人民政府直辖市。年合并,成立江苏省,省会南京。

  江苏各地地名由来(至县级止)

  ●徐州

  古称彭城,为古九州之一,原始社会末期,尧封彭祖于今市区所在地,为大彭氏国,徐州称彭城自始起。三国时,曹操迁徐州刺史部于彭城,彭城自始称徐州。

  丰县

  远在春秋战国时,丰县就已出名。旧通志上说:“先有徐州后有轩,惟有丰县不记年。”

  沛县

  远古时代,沛县称沛泽,秦王政二十四年设置沛县。

  铜山

  清雍正十一年,徐州升州为府,设立铜山县,并以境内微山湖中铜山岛而得名。

  睢宁

  境内睢水曾在汉初黄河夺淮时为沙土所淤,良田毁没,人民长期颠沛流离,此后余年无县,直至金,恢复县制,始定为“睢宁”,以求睢水不在为患,生活安宁。

  邳州

  秦朝始置邳县,东汉设邳国,此后历代均为州郡县治所。

  新沂

  年设新安县,年更名为新沂县,年改为县级新沂市。

—————————————————————

  ●连云港

  年建连云市,因港口介于连岛和云台山之间而得名。设立新海连特区,次年正式用“新海连”作为市名,后更名为连云港市。

  赣榆

  秦时置赣榆县。

  东海

  南北朝秦始七年始设东海县。

  灌云

  以南有大川灌河,北有名山云台而名。

  灌南

  年正式建立灌南县。

—————————————————————

  ●淮安

  原淮阴,即淮水之南,秦朝设郡县制,建立淮阴县。

  楚州

  隋初置楚州,州府山阳城,后南宋统治者将山阳改为淮安县,有祈求淮地安定之意。年,淮阴市政府实施“三淮一体”战略(即原地级淮阴市、原县级淮安市、原淮阴县融为一体),原地级淮阴市更名为淮安市,原县级淮安市因重名更名为楚州区,原淮阴县更名为淮阴区。年,楚州区改回淮安之名,设淮安区。

  涟水

  隋朝时,因本地有涟河而更淮浦县为涟水县。

  洪泽

  此地因洪泽湖而得名。隋帝从洛阳乘龙舟游幸江南,一路干旱,经过此湖时喜降大雨,他一时兴起,将此湖该称为洪泽浦,到唐代称洪泽湖。

  盱眙

  秦时,县治设在山上,登临其上,可以远眺,故取“张目为盱,直视为眙”,即高瞻远瞩之意命名。

  金湖

  因其境内湖泊串连,古时曾名津湖。而大小金沟等集镇亦均以金字为首,故年设县时,取名为金湖。

—————————————————————

  ●盐城

  周以前称“淮夷地”,汉为盐渎,东晋始称盐城,以“环城皆盐场”而名。

  响水

  县城设在响水口,响水口每逢潮起潮落,支流跌水轰响,在数里之外也能听见水响,所以称响水口。

  滨海

  因地处黄海东北隅而得名。

  阜宁

  此地地处水陆交通要塞,历代战争纷乱,人们祈求安宁,阜宁因此得名。

  射阳

  设此县时,名字问题一时争执不下。后查证历史,统一意见。原来,公元前年刘邦设置射阳侯国,曾在鸿门宴上保护刘邦有功的项伯被封为射阳侯,汉时,国除,改为射阳县。

  建湖

  年划出分治,名建阳,因与福建建阳同名,改为建湖

  大丰

  民国,张謇在草堰盐场创办“淮南草堰场大丰盐垦股份有限公司”,大丰县名也就取之其中的“大丰”两字得名。

  东台

  此地是十二世纪末由黄河夺淮后带下的泥沙堆积而成。从东向西看,地势平坦,东台由此得名。又说,东台即“东泰”,意为泰州之东的一片台升地。

—————————————————————

  ●宿迁

  东晋改为宿豫县,唐时为避代宗李豫之讳,改为宿迁。

  沭阳

  因位于沭河之阳而得名。

  泗阳

  汉武帝设泗阳县。

  泗洪

  于年成立,历史上称虹乡,虹州,虹县。

—————————————————————

  ●扬州

  “扬州”之名,最早见于《尚书.禹贡》:“淮海惟扬州”。为古九州之一,因“州界多水,水扬波”而得名。

  学术上还有一种说法更为准确,扬州之“扬”,应是抬手泛指,意思是“很远的地方”。因为上古的“扬州”包括南方广阔的区域。

  仪征

  宋代,这里曾铸造出四位宋朝远祖皇帝的金像,宋真宗下诏在当地建造了一座仪真观,并将这里升为真州,此为仪真和真州名称的由来。清朝时,因为避讳,将仪真改为仪征。

  高邮

  秦在此筑高台,筑邮亭,称秦邮,西汉始建高邮县。

  宝应

  传说,唐上元三年,此地有一尼姑得八宝献于皇上,唐王肃宗视为祥瑞,称此为“定国之宝”,就将上元三年改称宝应元年。得宝之地也改名宝应县。

  江都

  公元前年,项羽率江东八千子弟兵渡江来广陵,凭江而都,江都之名始见于史。

—————————————————————

  ●泰州

  南唐时取通泰、安泰之意,升县为州,改称泰州。

  兴化

  五代时,始为兴化县,取“昌盛教化”之意。

  泰兴

  “泰”有“安泰”的含义,“兴”即“兴盛”,含“吉祥”之意,亦说“兴”即“随泰州兴起”的意思。

  姜堰

  原为泰县,后因府治姜堰镇,改名姜堰。姜堰的由来是:古时一次发洪水,长江、黄河、淮河三处的洪水一起涌到现在的姜堰,在这个情况下,一个姓姜的有钱人出钱修一道堤坝,以挡洪水,由此现在的姜堰有了这个名,又名三水,撤县设市时,有说定名姜堰市,有说三水市,最后定名姜堰市。现为姜堰区。

  靖江

  因靖江地处江海门户,捍卫全吴(现苏南一带),屹然重镇,故名靖江。

—————————————————————

  ●南通

  公元年建城,《读史方舆纪要》说:“州据江海之会,由此历三吴,问两越,或出东海,动燕齐,亦南北之喉吭矣,周显德五年取其地,始通吴越之路,命名通州。”后为区别河北通县,改通州为南通。

  海安

  系古人取大海永不扬波、海水永不泛滥之意而名。

  如皋

  据《太平寰宇记》载:“县西北五十步,有如皋港,港侧有如皋村,县因以为名。”如,往也;皋者,水边高地也,长江从境南奔腾而过。

  如东

  “如”皋“东”乡。

  海门

  五代后周时,系江海之门户而得名。

  启东

  原为江中沙洲,后渐渐与大陆连接,并日渐向东延伸,启东便由“启吾东疆之意”而得名。

—————————————————————

  ●南京

  公元前年,越王勾践灭吴后,在今中华门西南角长干里筑越城,为南京建城之始。公元前年,楚威王灭越,在石头山置金陵邑,为南京行政建置之始,金陵之称亦因此而得名。

  公元年,孙权在武昌称帝,于9月迁都于此,称作建业,为南京建都之始。公元年,晋琅琊王司马睿以东吴旧都为中心,建立东晋政权,称作建康。此后,宋、齐、梁、陈相继定都建康,史称南朝,南京由此而有六朝石都的美称。公元年,南京成为南唐的首都,称为江宁府。年,明太祖朱元璋在此称帝,建都称作南京,是南京建称之始。

  江宁

  晋武帝南巡于此,因慨北方战乱频繁而谈曰:“外江无事,宁静如此!”,因之改为江宁县。

  江浦

  建置为县,始于明初。

  六合

  隋开皇四年更为六合,当时,县境内在座六合山,六峰环合,县因山得名。

  高淳

  明初,京师应天府以“地广难治”为由,奏割溧水县南9乡置县,“初拟淳化,钦定高淳”。

—————————————————————

  ●镇江

  古称“宜”、“朱方”、“丹徒”、“京口”、“润州”。其名字来历有两种说法:一是因镇江北部沿江岸—带地势比较低洼,在古代常受水害,所以在水名之前加一吉祥词,以示祈望而得名。二是在公元年宋代(宋徽宗政和三年)改润州为镇江府时才有的。据说,当时统治者认为镇江的地理位置优越,背山面江,形势雄险,为镇守江防之地,故取名镇江。

  丹徒

  是江南闻名的古县,至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西周称“宜”,春秋时名朱方。战国时改名谷阳。秦统一后,秦始皇东巡,听信术士之言,说谷阳京岘山有王气,遂派三千赭衣囚徒凿断山脉,改名丹徒。后历朝均以丹徒名县。现为丹徒区。

  丹阳

  建置始于战国时期,初为云阳邑。秦更名为曲阿县。唐天宝元年()改润州为丹阳郡,曲阿县为丹阳县。

  扬中

  位于长江的江心洲,这一段长江又名扬子江,故名扬中。

  句容

  汉置句容县。一是以山取名:县内有勾曲山(即茅山),山形似“已”,勾曲而有所容,故名勾容,又名句曲。古代句勾二字相通。因此逐渐写成句容。二是以语音取名。“句”、“勾”相通,在古越语中是“个”、“棵”的意思。二字合在一起就成为“一个森林”之意。

—————————————————————

  ●常州

  公元前年,常州有了第一个名称“延陵”,后有改为尝州、武进等,称之为“常州”,是从隋文帝九年开始的,先前为晋陵,常熟为常州,后常熟县改属苏州,移常州治于晋陵。

  武进

  吴大帝孙权有诏曰以武进之。为了宣扬武功,改称的。

  金坛

  武则天时,以茅山华阳洞内有“金坛百丈”,更县名为金坛。

  溧阳

  春秋时已有溧阳之名。

—————————————————————

  ●无锡

  无锡命名由来有几种说法,这里举两种:

  “无锡”这一地名的由来,现存在两种说法。一种说法即现在流行的说法,认为周、秦间锡山产锡,至汉朝锡尽,故名“无锡”。新莽时锡复出,改县名为“有锡”,东汉初为无锡。据唐陆羽《惠山寺记》所载,无锡西郊锡山的铅锡矿在周秦之际已经开采,汉初锡矿已告衰落,因此命名无锡。

  另一种说法认为“无锡”是古越语地名之一。“无”是发语词,无实义,“锡”的原义因古越语佚亡已久,无从考证。学者认为,“无锡”和江浙地区其它许多地名,如夫椒、余杭、句容、姑苏等一样,都是属于齐头式地名,冠首字虽然写法不同,但古音相合或相近,都是古越语的发语词,无实义。

  江阴

  梁敬帝时,改为江阴,至于何为江阴,应该是由于位于江之阴,即长江南岸的缘故吧。

  宜兴

  晋魏帝为义兴郡,宋帝赵光义登基后,为避讳改为宜兴至今。

—————————————————————

  ●苏州

  隋代始称苏州,因城西南有姑苏山,故别称姑苏。

  常熟

  因县境地势自西北向东南缓斜,虽水旱不能形成灾害,则岁岁多收,故名常熟。

  张家港

  原名沙洲。年9月,撤销沙洲县,以境内天然良港张家港命名设立张家港市。

太仓

  太仓

  春秋时期,吴王在此设立粮仓,故得名太仓,素有锦绣江南金太仓的美誉。

  昆山

  县城西北角有一座小山,取其形为马鞍山,俗称“昆山”,有“真山如假山”之称。

  吴江

  始建于唐末五代。

新鲜事、突发事、有趣事、感人事、不平事、离奇事、为难事都可以向我们爆料。内容经过采访核实见报的,即可获得30—元的线索费。

微博:

都市晨报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好方法
中科白癜风医院好吗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