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8-19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梁元帝萧绎梁元帝萧绎(年9月16日―年1月27日),字世诚,小名七符,号金楼子,南兰陵郡(今江苏丹阳)人。南朝梁第六位皇帝(―年在位),梁武帝萧衍第七子,母为阮令嬴。聪明特达,才艺兼美,酷爱文艺。梁天监十三年,册封湘东郡王,因病导致一眼失明。普通七年(年)出任镇西将军、都督九州诸军事、荆州刺史。侯景之乱时,授侍中、假黄钺、都督中外诸军事、司徒公,承制行事。得知梁武帝去世,攻打河东王萧誉、邵陵王萧纶,击退襄阳太守萧詧,命令王僧辩和陈霸先平定侯景之乱。承圣元年,即位于江陵。联合西魏攻打益州,消灭武陵王萧纪,导致益州沦落敌手。致信西魏,要求重新划定疆界,引发西魏丞相宇文泰不满。承圣三年,遭到西魏柱国大将军于谨、大将军杨忠猛烈进攻,战败投降,被萧詧杀害,谥号孝元皇帝,葬于颖陵,庙号世祖。人物生平节制九州年,封湘东王,早年因病而一眼失明。年出荆州,任荆州刺史、使持节、都督荆雍湘司郢宁梁南北秦九州诸军事、镇西将军。侯景之乱时,梁武帝遣人至荆州宣读密诏,授侍中、假黄钺、大都督中外诸军事、司徒承制,其余职务如故。萧绎手握强兵,没有积极勤王,拯救父兄。坐镇江陵年,得知梁武帝饿死台城后,首先发兵攻灭自己的侄儿河东王萧誉与哥哥邵陵王萧纶,并击退萧誉弟岳阳王襄阳都督萧詧的来犯,迫使萧詧投靠西魏;之后,再命王僧辩率军东下消灭侯景。其长子萧方等即在与萧誉作战时身亡,次子萧方诸在与侯景交战时被擒杀。萧绎弟益州刺史武陵王萧纪亦有意出兵共讨侯景,萧绎写信阻止,称“蜀人勇悍,易动难安,弟可镇之,吾自当灭贼。”又写信称“地拟孙刘,各安境界;情深鲁、卫,书信恒通”以为示好。承圣继统年,侯景死后,萧绎即位于江陵,是为梁世祖。当时,群臣建议返回旧都建康,但萧绎没有同意。并派手下朱买臣在建康杀死侯景所废皇帝萧栋兄弟三人。攻灭武陵萧绎即帝位之前,萧纪已称帝于益州;萧纪出兵讨伐侯景,得知侯景已灭,就转为讨伐萧绎。萧绎便派兵迎战,写信讲和,同时也请求西魏出兵袭取益州。萧纪因此遭受重创,向萧绎求和,萧绎回信拒绝称兄弟情断,最终全歼萧纪势力,但也给了西魏可趁之机,益州因此沦落敌手。萧绎将萧纪父子除宗籍改姓饕餮,并将萧纪二子萧圆照、萧圆正饿死。江陵陷落年,萧绎给西魏权臣宇文泰写信,要求按照旧图重新划定疆界,言辞又极为傲慢。宇文泰大为不满,命令常山公于谨、大将军杨忠、大将军宇文护等将领以5万兵马进攻陪都江陵(今湖北江陵县)。梁元帝战败,由御史中丞王孝祀作降文。随后,便率太子等人到西魏军营投降。不久,为萧詧以土袋闷死,江陵“阖城老幼被虏入关”。才子帝王梁元帝也是一个爱好读书与喜好文学的君主,“四十六岁,自聚书来四十年,得书八万卷”,自称“韬于文士,愧于武夫。”曾主编《金楼子》等书;江陵被围城时,承圣三年十二月辛未(年1月27日),元帝入东阁竹殿,命舍人高善宝放火焚烧图书14万卷,包括从建康为避兵灾而转移到江陵的8万卷书,自称“文武之道,今夜尽矣!”江陵焚书被视为中国的文化浩劫之一。

人物评价

陈朝何之元:“世祖聪明特达,才艺兼美,诗笔之丽,罕与为匹,伎能之事,无所不该,极星象之功,穷蓍龟之妙,明笔法于马室,不愧郑玄,辨云物于鲁台,无惭梓慎,至于帷筹将略,朝野所推,遂乃拨乱反正,夷凶殄逆,纽地维之已绝,扶天柱之将倾,黔首蒙拯溺之恩,苍生荷仁寿之惠,微管之力,民其戎乎?鲸鲵既诛,天下且定,早应移銮西楚,旋驾东都,祀宗土方,清跸宫阙,西周岳阳之败绩,信口宇文之和通,以万乘之尊,居二境之上,夷虏乘衅,再覆皇基,率土分崩,莫知攸暨,谋之不善,乃至于斯。”史臣:梁季之祸,巨寇凭垒,世祖时位长连率,有全楚之资,应身率群后,枕戈先路。虚张外援,事异勤王,在于行师,曾非百舍。后方歼夷大憝,用宁宗社,握图南面,光启中兴,亦世祖雄才英略,绍兹宝运者也。而禀性猜忌,不隔疏近,御下无术,履冰弗惧,故凤阙伺晨之功,火无内照之美。以世祖之神睿特达,留情政道,不怵邪说,徙跸金陵,左邻强寇,将何以作?是以天未悔祸,荡覆斯生,悲夫!唐朝虞世南:“梁元聪明技艺,才兼文武,仗顺伐逆,克雪家冤,成功遂事,有足称者。但国难之后,伤夷未复,信强寇之甘言,袭褊心于怀楚,蕃屏宗支自为仇敌,孤远悬僻,莫与同忧,身亡祚灭,生人涂炭,举鄢、郢而弃之,良可惜也。”北宋司马光:“元帝于兄弟之中,残忍尤甚,是以虽翦凶渠而克复故业,旋踵之间,身为伏馘;岂特人心之不与哉?亦天地之所诛也”

他的一生的经历比《琅琊榜》还要精彩

他是历史上不可多得的文人太子,貔貅也和他有关

我就知道你“在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