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8-14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白癜风的治疗原则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6347928.html

周末的连绵阴雨带来了冬的寒意

但正在奋力冲刺年度目标任务

谋划明年工作高起点开局的丹阳大地

却涌动着火热的干事创业激情

一场思维碰撞、集思广益的“头脑风暴”

更是让争先进位的斗志之“火”燃得更旺

21日,全市领导干部工作研讨会在市会展中心召开。市委书记黄春年主持会议并强调,明年我市要重点聚焦“发展和民生”主题,持续打好经济发展、安全稳定、城市建设“三大战役”,坚决打好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仗。黄万荣、赵志强、李忠法、沈岳方等市四套班子领导参加了研讨会。

怎样在破局解困中推动丹阳高质量发展?

这场“头脑风暴”的干货满满

立马送上

↓↓↓

上午的专题研讨会

我市邀请了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梅耀林作专题讲座。

随后,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文体广电和旅游局、经济发展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交通运输局、生态环境局等部门负责人结合自身职能,围绕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了交流发言。市领导赵立群、贺云华、符卫国、刘宏程分别结合工作分工,围绕城市总体规划、镇村布局规划交流了思路和想法。

下午的领导干部工作研讨会

市领导赵志强、李忠法、沈岳方、赵立群、金夕龙、石捷、薛军民、周东明围绕各自牵头课题作专题发言。

围绕如何打造丹阳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源,市长黄万荣指出,我市要从区域增长源入手,把“三区三园”作为重点产业、重大项目的承载地,以大师的眼光、工匠的精神,一张图、高标准、有计划的推进练湖生态新区建设;从产业增长源入手,既抓好传统特色产业转型升级,又在新兴产业上发力;从要素增长源入手,把要素保障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重点做好土地、资本、总部经济“三篇文章”;从动能增长源入手,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社会治理能力。

在认真听取大家的发言后

黄春年指出

大家对丹阳的发展有一片真情

对明年的工作有一腔热血

对破解难题有一份担当

发言既有见地,又有深度

▼▼▼

黄春年说,今年,面对复杂外部环境和经济下行压力,全市上下围绕“发展和稳定”两大主题,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各项事业取得了新突破。然而,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我市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NO.01

如何聚焦问题干,在破局解困中推动丹阳高质量发展?

黄春年强调,明年我市将重点聚焦“发展和民生”主题,主要围绕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一步提升发展热度,补齐民生短板;年将重点谋划“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推动“十四五”强势开局、扎实起步。具体来讲,要持续打好“三大战役”,全力落实好“三大任务”,着力化解一批存量矛盾,为高质量发展铺平道路;着力招引一批重大项目,为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着力带好一支队伍,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组织保障;着力形成一批有效制度,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NO.02

明年的重点工作怎么干?

黄春年指出,破局解困、推动发展,不仅要有想法、更要有办法、有举措,要以真抓实干的力度换来改革发展的高度。更大力度推进产业强市,持续抓好土地整理、攻坚项目建设、强化载体打造、优化金融生态等工作,推动产业强市之路越走越宽;更大力度补齐民生短板,提升扶贫质效、推动乡村振兴、增强城市能级,切实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更大力度守住红线底线,坚决防止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防范重大群体性事件和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维护大局和谐稳定。

NO.03

繁重的使命重担怎么扛?

黄春年说,作风决定作为,一个地方的振兴,首先是干部队伍的振兴。全市领导干部要以争先进位的昂扬斗志、顶真较真的专业精神、遵规守矩的法治素养、廉洁自律的政治自觉,推动干部队伍能力作风的转型提升,扛起时代重任,保障转型发展。

黄春年用“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与其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三句话,勉励大家以迫切发展的心情、干事创业的热情、破釜沉舟的决心,勇担使命、善作善成,推动丹阳这艘巨轮驶入高质量发展的航程。

抢抓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

以科学的规划引领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说:“考察一个城市首先看规划,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21日的会议专门利用半天时间,以专家授课、专题研讨的形式,对城市总体规划、镇村布局规划进行讨论研究,让与会的领导干部充分认识规划对于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性。

借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国家战略,我市提出了“打造长三角新兴的创新制造之城、活力开放之城、水韵绿色之城、文化魅力之城”的城市愿景,明确了三大城市定位,即中小城市转型发展先锋城市、长三角区域融合发展新节点、水韵吴风的宜居花园。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赵立群说,丹阳要强化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的地位,从空间规划上主动融入苏南,交通上要与常州无缝对接;主动对接上海、南京、杭州等地,主动接受这些地区的产业辐射,同时强化与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合作。而在城市的空间规划上,要强化“精致城区”“特色城市”的理念,从艺术品的高度打造城市建筑。副市长符卫国在发言中说:“冷静分析我市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我们既要看到自身发展长处,也要直面短板和不足,抓住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这个龙头,重塑丹阳国土空间规划新格局,建设高品质城乡空间。”

以“三区三园”为抓手

推动产业强市之路越走越宽

丹阳历史上曾经创造辉煌。但近年来,面临外部的复杂环境和经济下行的压力,丹阳这颗明珠不像过去那样灿烂。“虽然发展有波折,但丹阳的底子深厚,有一批想创业、能创业的企业家,发展的韧性依然在。现在关键是要打通、畅通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源。”市长黄万荣在发言中说道。

发展是强市之基,更大力度推进产业强市势在必行。黄万荣说,要把“三区三园”作为重点产业、重点项目的承载地,全市上下形成“一盘棋”思想,坚持规划引领,久久为功,合力共建,推动重点产业、重大项目向“三区三园”集中;开发区、高新区、丹北镇要集中力量,在园区建设、载体提升上下功夫、见成效,其他各镇要立足现有工业园区,做好存量盘活的文章,并积极帮助“三区三园”招商引资。同时,要抓好传统特色产业转型升级,在新兴产业上发力,为实体经济发展寻找新的方向。

市经济发展局负责人在发言中表示,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特色优势产业,是我市在长三角经济竞争中的底气。“要加快优势产业集中集聚的速度,通过产业集中集聚发展,用优势产业吸引优质企业入驻,用优质企业壮大优势产业规模。”他表示,当前要加快推进鱼跃医疗器械产业园和国药智能化医疗和康复设备制造项目的建设步伐,全力协助鱼跃医疗和国药集团引进上下游相关企业,促进一大批先进研发机构、优质医药企业和高端医疗产品在我市不断落户,使新医药产业成为我市争雄长三角的新引擎。

在“三区三园”建设上,经发局负责人认为,要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作用,通过产业项目差别化招引、财政结算分成等政策倾斜,引导龙头企业和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把园区建成产业特征突出、管理机制灵活、发展活力彰显的现代化产业园区,成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桥头堡和主阵地。

持续推动乡村振兴

释放农村发展活力

市委副书记赵志强表示,做好“三农”工作,不仅需要农业农村部门的努力,更需要全市上下一起发力,凝聚共识,共同下好一盘棋,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开创新的局面。“明年我市要重点做好农村基层党组建设、三资管理、农业产业发展、农村改革、水环境治理‘五篇文章’,确保各项目标任务高质量完成。”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忠法在肯定我市乡村振兴工作成效的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与见解。“目前农民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充分,城乡融合发展度不是很高。”对此,他认为我市应强化统领,科学规划,求真务实,以搞活开放振兴产业经济,以人才兴旺推进乡村振兴,以信息化促进数字乡村建设,以研究平台支持乡村振兴,形成上下一心共同推进乡村振兴的局面。

俗话说,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雁”。乡村振兴的顺利推进离不开组织保障,离不开“头雁”引领。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石捷坦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组织振兴是根本保障,但对照乡村全面振兴的目标任务,当前我市存在村书记年龄结构老化、年轻村干部“青黄不接”等问题。“明年,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抓短板补弱项,抓重点攻难点,让村级‘领头雁’飞得更高、‘领头羊’跑得更快。”石捷表示,我市将进一步优化结构,加强源头储备、严格入库管理、畅通干部出口,维护基层稳定基础;以职业化建设为抓手,内外施治,提升能力;坚持从严考评与从实关爱相结合,全面激发村党组织书记干事动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聚焦“发展和民生”主题

更大力度补齐民生短板

“民生工作无小事。明年我们要聚焦‘发展和民生’主题,围绕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一步提升发展热度,补齐民生短板。”市委书记黄春年的一番话,打开了每个人思想的“阀门”。在研讨会上,一系列关于民生的话题成为热点。

“城市建设与经济建设是互为促进、互为依存的,建好城市可以有力助推经济发展,留住发展人才,吸引更多的外来投资。”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人坦言,城市是否宜居宜业,关乎着城市的发展命运和人民群众的未来生活。对此,他建议丹阳以打造精致精美城市为目标,通过实施“城市双修”,治理“城市病”,切实改善人居环境,“比如可以对南门外大街、西门片区进行改造,既体现文化内涵又为市民提供休闲场所。”

市交通运输局负责人在发言中表示,虽然近年来我市建成了泰镇高速、省道、北二环立交等一批品质工程,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发展中还存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需要优化完善、公交服务能力与群众期望存在一定差距等问题。“我认为下阶段需要进一步强化系统性思维,构筑外联新通道,强化内畅大循环,提升中心城区的首位度,构建高质量的半小时中心城市通达圈。”

在公共文化、体育和旅游设施建设上,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负责人表示,要以重点区域为引领,推动品质提升。“在城市发展和片区开发,以及大运河文化带、练湖等生态环境打造中,注重融入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规划布局,推动城市重点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同时,以全域旅游为特色,提升城乡旅游基础设施水平。“如结合眼镜小镇规划,在城市交通枢纽打造城市旅游集散中心。”

完善城市路网结构、打造城市风光带节点、丰富群众身边的公共文体设施、加速整合港口资源……

大家在发言中提及的

一个个关乎百姓切身利益的实事项目,

一个个惠民生促发展的务实举措,

释放了强烈的奋进发展的信号。

从早上8点半到下午5点多,

座无虚席的会场“温度”持续攀升,

共谋发展的“热度”始终不减。

大家坚信,

新的一年,

丹阳大有可为!

来源:丹阳日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