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城不大,大大小小的高中却不少。 这些学校中,建校最早,年纪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就属“吕叔湘中学”啦。老丹阳人习惯亲切地称它为“二中”。 不知道有多少丹阳人在这里度过自己的青春时光。 在学校的校史博物馆,小编看到了这样一组珍贵的照片。 解放初,当时的“吕叔湘中学”只有几间普通教舍,朴素,简陋。 五六十年代的教室还是砖木结构,校舍走廊上的红色木柱透着古朴书卷气息。 现在的校舍都是高抗震的钢筋水泥结构,学生的安全系数比当年大大提高,但那时的老校友们还是会难忘这样青红旧色的校舍吧。 最初的图书馆,是只对学校教职工开放的,后来这项规定日益放开,现在每个在校学生都可以在图书馆自由借阅图书啦。 到八九十年代,当时的校名为“丹阳市中学”,简称市中。 现在三、四十岁的校友们当时进出的,应该就是这样的校门。 那时人们的主要交通工具还是自行车,学校门口不像现在停满接送的汽车,那时每天上学放学,学子们都自己推着自行车从这扇大门川流而过。 当时见过这扇校门的校友们,现在应该都在三、四十岁啦,正当壮年,他们对这扇大门应该依然记忆犹新。 八九十年代的教学楼已经颇具规模,干净整齐。 当时的学生宿舍规模不大,供一些家在乡镇的学子住宿,他们吃住都在学校,只有每个月一次的大休才能回家短暂住上一夜,第二天晚自习前就得赶回学校。这些住宿的孩子比走读的孩子更加辛苦。 这些泛黄的照片,是否勾起了你上世纪“叔湘”学子对母校的怀恋呢?然而,短短数十年,学校的一切在悄无声息得变化着。。。。。。 一进门看到的这尊雕像,就是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 他曾两度担任学校的教务主任,而学校也因此而名。 每天清晨,我们从这里踏进校园,开始一天的知识汲取之路。 台阶式喷泉的每一层上都刻着吕叔湘中学曾用过的校名。 校园内共有5栋大楼,每一栋楼都有一个让人记忆深刻的名字,眼前这座“正德楼”是老师们的办公点,在这里他们专心备课,辛勤阅卷,耐心教导那些处于叛逆期的孩子们,这里仿佛成为了无数学子成长的坚实后盾。 正德楼内,吕叔湘先生留下的“求真能贱”四字校训,引导了一代又一代叔湘学子。 “凤鸣楼”,“至美楼”,是学生们的教室所在,每天清晨,这里的读书声百曲回绕,清脆蓬勃。 随着时代的变迁,学校的楼房也在紧跟时代步伐,然而亘古不变保留原貌的只有眼前这栋“更始楼”,那面爬满爬山虎的墙,依旧那么显眼,吕老的“立定脚跟处世,放开眼孔读书”办学理念,字字入心。 教室里,满眼熟悉的红蓝色校服。 看这间蓝色校服居多,嗯,不用说,一定是理科班的孩子了。 而这间,红色校服占压倒性优势,那当然是文科班的孩子啦。 教室后方的黑板报,是一个班级风格的整体体现,或严肃端正,或活泼幽默,还时不时的会出现一些让人忍不住笑的小插曲。 比如下图这张承诺书。一般像这样的作文体裁,我们习惯统称为”检讨书“。 读书时的你淘不淘气?你这一生学校时光,有没有曾写过一张”检讨书“被读给全班同学听,听得大家埋头闷笑,肩抖不已? 每次老师碎碎念,永远绕不开的主题就是,那些年绝对不能碰的”高压线“。 时代在变迁,高压线也在默默与时俱进。 看,当年是上课不许看课外书,现在变成手机,当年是不能打架,现在是不能打架和上网。只有不能谈恋爱这一条,地位牢靠,始终雄霸高压线榜单。 记忆中最深刻的还有学校东边的那个雨棚自行车车库,那时晚自习结束,“凤鸣楼”的学生第一时间飞奔到这里,推着自己的小车车,从车库到学校大门有那么一段距离,而有些调皮的学生,总会不顾校内禁止骑行的禁令,偷偷骑车通过学校主干道,盼着可以更快回到家中。 熟悉的教室。 不一定熟悉的老师。 每一年都不同的新鲜学子,不断重复着相似的故事。 当年的你,是学霸吗? 还记得那些年多少次买了就会不见的无数无数支水笔吗? 还有向同桌借的半块橡皮。 每年期待开学的理由之一,好看的崭新书包。 不是有首老歌这么唱,十七岁那年的雨季。。。。。。 高中的孩子,走到哪里都是书,书书书。 书海无涯,苦作舟。 备战高考的日子苦,但人生只有经历过这段时光,才会更加完整。 “至真楼”前面的孔子像,是六六届校友捐赠。 每到大考来临,总有许多人跑去偷摸孔老大人的脚,希望沾点文气,逢考必过。然而,其实成功是永远给那些做好准备的人,不努力,一切都是徒然。 高中生活当然不止是无止境的背书和作业,还有余暇时光纵情欢笑的片段。 学校带天棚的篮球场,通风又透亮,下课时去上个栏,斗个球,笑着流汗。 女孩子则更喜欢像乒乓球这样轻巧的小运动。 别看桌子这么多,课外活动时,这里的桌位还得靠抢才行。 一路读着书,在高中生活里迎来人生的十八岁。 十八成人。 学校每年都会为这些年满十八的孩子举办成人礼。 他们用红蓝色校服,拼出十八字样。 孩子的家长也受邀来到现场,陪孩子一起经历这段回忆。 跑过操场,穿过成人门,孩子们在签名墙上留下自己青春的姓名。 家长们是最敬业的摄影师和摄像师,全程纪录着自家孩子成人那一刻。 对于母校,老师们也拥有一份别样的情怀。。。。。。 九十一载春华秋实,叔湘学子桃李满天下,如今他们他们活跃在各个行业,今天,他们想对母校说。。。。。。 如今母校已走过九十一华诞,百年校庆就在眼前,到时我们相约一起再回母校! -------------END------------ 江苏有线丹阳分公司您身边的视频服务专家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