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12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丹阳的“蔣”氏文化

蔣姓探源及现况

1

追本溯源话蒋氏

蒋氏,源出姬姓,追根溯源乃周文王的嫡孙,属西周王室血统,望出乐安郡(东汉永元十年置,治所在今山东省广饶县),蒋氏的另一个郡望为东莱郡(汉高帝置,治所在今山东掖县)。

成王主政后,为报答周公辅国主政的特殊功勋,使其七个儿子俱成封疆大吏,其中第三个儿子伯龄封于期思,俗称蒋国(位于今河南光州固始县东北蒋集,现应为河南省淮滨县期思镇),位列伯爵。后又袭封蒋国于汉阳。其第十四世孙肄功等人就地隐迹避难,子孙悉以蒋为姓,尊奉伯龄为肇姓始祖。此后,伯龄公第三十世孙庚詹(字尹正)为避日益激化的秦楚争霸之战火,徙居乐安  (今山东省博兴、高青一带),蕃成望族。

2

蔣姓的迁徙和分布

本宗蒋氏分远祖世系  (一~四十八世)、亭勋裔世系(四十六~九十世),分支别派世系(九十一~一百一十七世)三个阶段。先由始祖伯龄开派蒋国,时至周平王东迁(移都洛阳)之际,乃封族中第十四世祖肄功为弋阳郡(今河南潢川西)公。第十九世祖蟾宫虎头燕额,目放精光,时号虎头将军,受定王之命伐楚,以功封为弋阳侯,所生八子悉以所居之地获封侯爵。

蒋氏的第一次迁徙高峰发生在东汉前期,族中第47世祖名横,字承先,为光武帝刘秀帐下大将军,因征讨赤眉军建功,封逡遒侯,因遭同僚妒忌,进羌路之谗,中兴汉室的光武帝因受惑而将其屈斩,九子中,除第七子奔至楚地隐居淮南,其余八子一开始先居于金陵钟山避难,后又分道扬镳,全部隐匿于江浙一带,舍钟山旧居为寺,即后来所称的蒋山寺。

蒋氏播迁的第二次高峰发生在西晋定鼎之初。亭侯蒋澄的八世孙名佩,生镈、錞二子,属第五十六世,镈的曾孙(第五十九世)为秀字辈,共有兄弟28人,文韬武略各怀奇能,足可以上天二十八宿称之。

仅此一代已使亭蒋氏族人在江苏、浙江、安徽、湖北、江西等处遍地开花。此后,又有第六十一世维,字叔纲徙居宛陵;第六十九世庆传徙白塔;第七十三世祒徙宛庄;第七十四世宏德赘居栖鸾乡赤岸;第七十五世瓒徙侯西;第七十七世硋徙从善乡五牧。自此后,蒋氏已在钱塘流域乃至江淮大地全面铺开。

蒋氏的第三次播迁高峰发生在北宋初期,其父辈为第八十五世的人文、人章、人英、人杰,四兄弟共生“幼”字辈昆仲24人,其中大多数都离开亭,另立新支,且与宜兴相距不远。

九侯苗裔,荫蔓天下,形成华夏蒋氏的主流,而其中又以亭侯澄支脉尤具活力,更显兴旺,最为鼎盛。为此,北宋大文豪苏东坡赋诗赞道:“裔出钟山远,源流蟢水赊。江南无二蒋,尽是九侯家。”

世家大姓的繁衍与发迹,无不遵循着一条世代相守的规律——分支别派,共序族缘。

大将军蒋横膝下第八、第九两子宜兴各领一支,共兴蒋族,尤以其中的亭蒋氏愈见强劲,全族宗人蓄势奋发锐意进取,备显风光。从第九十一世起,族人之中另谋发展别析支派的势头更加强劲,新的支裔在三吴大地全面开花,许多分支在大江南北遍地蔓延。所开辟的分支及其分祖略有:

经1900多年的繁衍发展,亭蒋氏日臻兴旺,至民国年间,族中已派衍出126个分支,族人足迹遍及九州。这么众多的宗人队伍散处四方,派分而根合,如此庞大的家族体系遍布三吴,脉系而枝连,里虽隔而声相闻,情将疏而谊相属,这在历史上也属罕见。

3

丹阳蒋氏溯源流

千百年来,伯龄的后人热衷于开宗立派,争先恐后地另辟新源支,宗人的足迹遍布于吴山越水之间,身影充斥于楚天汉云之流中,其流域之广,规模之大,人丁之旺,气势之壮都是空前的。浅蒋氏族中支系庞大,头绪芜杂,谁也摸不清族中究竟有多少支考派,其宗祠建设,谱牒修辑等详情更是无法交代清楚。

丹阳蒋氏的主流源自亭,属亭勋裔之后,从时间上分也有先后。前者从第六十三世就有一支徙居云阳,卜吉于鹤溪河边的蒋墅,开派之祖名大成,字汝功,生于公元387年(晋孝武帝太元十二年),卒于公元425年(南朝宋文帝元嘉二年),任宋指挥使加领南徐(今镇江市)、南兖州诸军事,殁后葬于云阳东南70里蒋墅的库秀墓。正因有此蒋氏的落户加盟,建成了蒋氏别墅,云阳古邑始产生了“蒋墅”这一地名。

亭蒋氏第二批入住丹阳是第八十六世的幼晟,字少黎,于公元988年(宋太宗端拱元年)为追随先贤足迹,定居蒋墅;其同辈兄弟幼虬,字少苍,定居延陵,时间都在北宋前期。继而,第八十七世宏基定居延陵,宏学移居丹阳县城,宏毅先赘丹阳邵氏,后徙居新庄。嗣后,由生于公元1103年(宋徽宗崇宁二年),卒于公元1144年(宋高宗绍兴十四年)的第九十二世诠祖(字以敬)始迁云阳,定居导墅,发展成丹阳蒋氏的大宗。

到目前为止,开发区蒋姓宗人共有1518名,域内单以蒋字命名的村庄多达十二个,分别为原属前艾的挽角蒋家,又称永安蒋家,(这支蒋姓由宜兴亭蒋氏一百零五世孙质所开),以及毛郭蒋家;原大泊治下的新丰晓星蒋家,又称弯头蒋家;偃(埝)庙蒋家,又称石羊蒋家或弯头蒋家;前进蒋家,又称前隍蒋家;史巷境内的石羊蒋家,双庙境内的管蒋村,贺巷境内的蒋家、南蒋家村;其余则有原荆林治下的蒋家庄(属三城)、蒋家(属车站)、蒋家湾(属东顶)、蒋家村(属丁家)等村。

3

序亲睦族构宗祠

一般而言,蒋氏宗祠略以钟山堂、九侯堂、居易堂、世德堂、纯一堂、亦政堂、慎枢堂、永思堂、乐安堂、三径堂等堂号为主,但大都以“三径堂”为号。从这个堂号的取用,显示出历代子孙对伯龄公第四十四代孙诩公极为崇敬。

大华蒋氏原宗祠“三径堂”约初创建于清乾隆中期,只是由于财力不足,规模受限,堂屋狭窄。时至嘉庆十四年后,族中曾将原祠作了兴工修整。清嘉庆初年,中分(汝廉公下时志派)联合大四房(汝庠公下时惠派及北分汝庠公下时念派)两房合三分族众共同议定,遂新建支祠六间,并仿先贤宗亲相聚图一乐之义,取名“一乐堂”,进三分之祖先春秋祭祀。此后,大华蒋氏经数百年的繁衍发展,早已支分派别,原先所建大宗祠日显拥挤不堪,由南北两分聚众磋商并议定,与毗邻的贺氏互换祠基,重建新祠15间,使祠容族况大为改观,并改堂号为“三鹤堂”,祠中楹联为:“九侯世泽,三径家声。”可惜新祠仅使用了40年,便毁灭于清兵与太平军战火。地处沪宁铁路北边的蒋园里村则建有一座“良平公祠”,专门祭拜分支中第一百一十三世族贤良平公。导墅留庄另建有规模为四进十六间的“蒋氏宗祠”,地处东顶的挽角蒋家宗祠堂号为“积昌堂”。分前后三进,计房间。横塘北墓蒋氏宗祠为三进九间。而由第九十七世祖承明开派的东洋桥蒋氏则建有三楹三进夹两院的“三径堂”于窦庄蒋家村。其它尚有珥陵新庄建有二进六间“蒋氏宗祠”,行宫胡巷蒋甲村和旧县蒋甲村分别建有三进九间的“蒋氏宗祠”,而旧县蒋甲村的祠堂号“格思堂”。受历史的风雨外加政治的波浪,作为古代姓氏文化的重要载体———宗祠现已大都被毁,所能留存下来的仅是凤毛麟角,屈指可数。目前,仅有导墅镇大华东桥尚留两间(一进)和访仙镇刘蒋的蒋家村留有三间残缺破旧的祠堂,这些遗存的建筑,各以其倒墙颓壁的残状,不厌其烦地向怀旧的人们诉说着昨日的辉煌和今天的凄楚。

开发区永安挽角蒋家建有  “蒋氏宗祠”一座,规模为三进九间,号“积昌堂”每年的正月初一,相距不远的大吴巷、华甸等邻近村落的蒋氏族人都敲锣打鼓地前来祭祖。春分、秋分当日,族内也举行隆重的祀祖活动。1949年建国后,因地方上发展教育事业的需要,积昌堂曾被挪作学校校舍多年,由此而得到了较为有效的管理与修缮。改革开放后,教学机制重新规划,学校搬迁另建,祠宇得以腾空,原先的建筑基本完好,院内的风貌尚且清晰可见,就连前天井内的芍药等植物也依然苍翠蓊郁,只不过祠堂的外墙在后来的修建中掺杂了现代的红砖,使之多少显露出些许历史沧桑之感。

作为云阳大姓之一,蒋氏在丹阳全市分布很广,直接以“蒋”字冠名的如司徒蒋塔,全州蒋甲,麦溪蒋巷,珥陵蒋庄铺,横塘蒋家,里庄蒋家棚,导墅蒋白头,皇塘蒋干里,蒋墅蒋墅村,吕城蒋家桥、大蒋村,运河蒋司务,折柳蒋家仓,界牌蒋家埭,后巷蒋王曹,埤城蒋家村,大泊石羊蒋家,荆林蒋家湾、蒋家庄、蒋家村、南蒋家,前艾毛郭蒋家。窦庄蒋家村,云阳镇管蒋村,行宫则有胡巷蒋庄,九里蒋庄、蒋甲庄,旧县蒋甲村之分。单以蒋字命名的村庄就多达62个,其它如导墅大华、小华、后宅、东庄、干(官)基上,珥陵西里、新庄,折柳栅口,麦溪蒯庄,延陵北门头、杨土岸,折柳学庄,运河吕家庙、萧庄、焦沟、竹塔里、殷台及小留庄(其宗祠建于暗沟村)等村庄更是难以计数。而多少令人感到有些奇怪的是行宫境内的蒋氏,其域内凡邻蒋姓村庄,必有胡姓村庄伴生。对这一现象,迄今为止,里人仍然无法说清楚,仅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有这些蒋姓群居村落,组成了云阳百家姓园地中一支声势浩大的队伍,内中建立宗祠的村庄亦大有所在。地傍九里季子庙的行宫蒋庄蒋氏和临近原新丰火车站的晓星蒋家村也也曾构建祠堂于村中且其规模都不小于三进,三楹,各自单独开宗致祭,只不过时至今日,村民对姓氏文化较为淡漠,对家族历史不甚了了,支派源流更无从说起。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云阳蒋氏人丁兴旺,至2000年5月8日,全市在籍宗人便达18000多人。成为丹阳境内族人过万的名副其实的大姓之一。

4

蔣姓族人的今天和发展

阳羡蒋氏落籍云阳,单就时间上看,若从最先徙入鹤溪河边(今蒋墅)的第六十三世大成算起,至今已历一千五百多年。即使只从大华蒋氏始祖诠祖起,亦已八百多番春秋,开派弥久,衍支别派分须颇多。在如此长久的历史长河中,云阳蒋氏有不少显耀于世流芳青史的人杰。

在近现代人物中,丹阳蒋氏以救国安民为己任的黄埔学子则有吕城的蒋紫来、蒋庚宝、蒋坚,蒋伙儒。

蒋铮,男,原名蒋铁生,公元1916年(民国5年)6月生。丹阳市吕城镇后井园村人,中共党员。1965年,以正团级、中校军衔转业,任成都市文化宫中学校长,1987年7月离休,享受副厅级干部待遇。

蒋月娥,女,公元1942年(民国31年)12月生。丹阳市吕城镇人,中共党员。1990年2月至2013年12月历任南通市中小学英语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江苏省中小学英语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南通市中学教师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主任等职务及荣誉。

蒋冠英(公元1890~1943年),又名蒋勋,丹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晓星行政村新丰蒋家村人。1943年冬,抗日游击队误中日、伪所使离间计,将正在家养病的蒋冠英当作汉奸处死。1988年8月,在江苏省原副省长管文蔚和韦永义的共同关心下,中共丹阳市委根据中共江苏省委统战部的意见,对其重新进行甄别,纠正了原来失实的定性,恢复了他的烈士名誉。

蒋志豪,公元1931年生,丹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史巷社区偃庙大叶家村人,中共党员。曾任浙江省第五届人大代表,1991年退休。蒋志豪长期从事工业捕鱼技术研究、科技情报咨询、中外文资料搜索、翻译及科技刊物编辑等工作。

蒋建乔(公元1917年2月~1988年3月)江苏丹阳市访仙桥镇独山前村人。公元1938年参加革命,1941年任武进六区区委书记,公元1945年担任中共武进县委宣传部长、组织部长,同年11月,任新四军武进县留守处主任。1951.11-1954.4任武进县委书记。后任至吉林市副市长。

蒋家尚,公元1962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1984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1987年-1990年在南师大攻读硕士学位,2004年3月起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2004年7月晋升为教授。历任江苏科技大学数理系主任,江苏科技大学数理学院院长。中国数学会会员,江苏省数学会理事,镇江市数学会副理事长等。

蒋筱梅,女,公元1935年5月生,吕城镇井园大蒋村人。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第三研究室主任、党支部书记。主任编辑,主编过《地层古生物》专业杂志,翻译出版了《中国的海洋科学》(英文)《关于国际地层标准的正式决议》《海洋无脊椎动物类群集群灭绝的型式及因果现象的一些含义》等一百多篇文章。

蒋杏华,又名蒋新华,丹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晓星蒋家村人,农科博士,先后与他人合作在《上海农业科技》杂志上发表过多篇论文。

蒋成英,公元1927年10月生。荆林(今属丹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小吴巷村人。航空航天部613研究所研究员。毕业于苏联儒柯夫斯基军事航空工程学院航空无线电雷达专业,回国后任空军第一研究所无线电雷达处副处长。1961年被国防部任命为六院第一研究所副总设计师。1974年2月任航空火控(613)研究所副所长。1981年任新型飞机副总设计师兼武器火控系统总设计师。后任所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长期从事飞机新产品课题的研究和新型号研制,主管过飞机雷达的改装,在机上火控系统及其改进型产品的研制方面,填补了我国的空白。多种成果荣获全国科技大会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部科技成果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主编了《航空火控电子专业史》和《歼八战机瞄准具研制史》,先后发表科技论文十多篇。

蒋佩润,公元1933年6月生,丹阳市云阳镇人。北京医学院医疗小儿科专业毕业。先后施诊医院、医院,后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在儿科医疗与教学实践中,首先开展膀胱排尿性造影技术,成功地诊断出膀胱输尿管返产并返流性肾病患儿;运用三联疗法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病,在抢救多例中毒性肠炎、脑炎、脓胸、肠脓疡、肝脓疡、小儿白血病等疑难杂症、重症中多获显效。兼理医学遗传学工作在主持细胞遗传学染色体研究中,组建了染色体实验室。在各种专业杂志、刊物上及科学年会上发表的论文、译文二十余篇。

蒋益洲,公元1931年7月生,丹阳市珥陵镇新庄村人。江苏工学院副教授,江苏工学院成人教育学院院长。先后在苏南卫生干部学校、天津工业卫生实验院、苏北农学院(江苏农学院)学习进修。次第任教于苏北农学院、南京工学院、江苏工学院。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等职。

蒋志俊,公元1978年10月生,丹阳市横塘天元村人。工作于上海交通大学材料与工程学院,激光制造与材料改性重点试验室,主要从事热处理工艺和计算机模拟等方面的研究。

长期以来,正因有了这一代又一代的族中之贤,宗人之杰,有了他们的闪光发热和无私奉献,我们的事业才蒸蒸日上,我们的祖国才欣欣向荣,我们的民族才大有希望!

整理自:《丹阳姓氏寻踪》

编著:丹阳市档案局、丹阳市姓氏文化研究会

丹阳发布

丹阳市档案局

联合制作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有治好的吗
白癜风秘方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