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镇江县域经济排头兵的丹阳如何深度对标苏南? “镇江市副市长、丹阳市委书记陈可可用“三个不动摇”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丹阳将认真落实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坚持领跑镇江、争先苏南的定位不动摇 坚持坚守实体、产业强市的战略不动摇 坚持聚力创新、转型升级的要求不动摇 加快建设苏南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创新经济发展高地,奋力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苏南前列。 在新时代的首个春天 “紧起来、干起来、忙起来” 成为丹阳聚力产业强市的主旋律。 1—2月 丹阳工业应税销售.3亿元,同比增长35.5%;工业用电量9.7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0.2%,两项工业经济支撑指标绝对数和增幅,均创年以来同期新高。规模企业支撑作用明显,列入镇江市应税销售强的企业由去年的25家增长到32家。 以更大的决心推动产业转型 目前,丹阳正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研究制定扶持产业发展系列政策文件,对优势产业链全程进行扶持引导,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 把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打造成千亿级产业 把医疗器械及视光学、汽车零部件、木业家居打造成五百亿级产业。 改造升级眼镜、汽车零部件、木业家居等传统产业,培优育强新兴产业,特别是做大做强军民融合产业。全力推动绿色发展。 以更实的举措狠抓项目建设 今年丹阳本着好中择优的原则 排定了个重点产业类项目,总投资.5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8亿元。要确保个重点产业类项目,早建成、早投产、早达效,尽快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支撑。 同时,聚焦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及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引进一批终端型、基地型、龙头型项目。此外,严把标准评项目,落户一批能够促进产业集聚、提升未来竞争力的优质项目。 以更大的力度推动创新发展 拥有多项“第一”、“唯一”技术的丹阳,今年将坚持把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强化高端创新要素集聚,提升丹阳的创新浓度。 强化科技创新 出台聚力创新政策20条,力争培育更多的“单打冠军”和“科技小巨人”。 打造人才高地 今年将着力推动人才招引由增量向提质转变。更加科学有效聚才兴才,为发展持续增添源动力。 建强平台载体 今年丹阳将进一步深化各类创新载体建设,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深化金融创新 加快乐能、明月、卡威等9家企业上市步伐,持续壮大资本市场“丹阳板块”。 以更新的理念做强园区载体 在促进产业集聚方面 开发区将聚焦航空航天新材料、高端精密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区将在“高”和“新”上再聚焦,加快推进科技小镇二期建设;萧梁物流园重点集聚生产性物流企业和重大制造业项目;军民融合、精密制造、生命健康等特色园区,提升产业集聚度和竞争力。 在推动产城融合方面 医院移址新建及片区改造、生命科学产业园提升等项目。加快眼镜风尚小镇基础设施和商贸配套建设,努力打造工业旅游示范区。此外,深化体制创新,推动园区运营向市场化、专业化转变。 以更优的服务提升发展环境 今年,丹阳将进一步聚焦软环境建设,把更多精力放在优服务上。 营造更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坚决落实好向企业承诺的政策条件,积极争取国家、省出台的一系列振兴实体经济扶持政策,为企业发展减负增效。 营造更加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 加大商事制度改革力度,真正在简化办事流程、缩短办事时间、降低办事成本上取得更大突破。 营造更加尊崇发展的社会环境 激发企业家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 来源:镇江发布 文:蒋玲、张辉 蒋玲张辉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