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被称作“齐梁帝王故里”,主要是因为它在六朝时期是齐梁两朝帝王的故乡和归葬之地,陵墓遗址散布在丹阳市陵口、荆林、前艾、胡桥、建山和埤城六个乡镇,计有十一处廿六件,是丹阳一地出两朝皇帝的见证,是六朝艺术的瑰宝。 在经过历史变迁和社会浩荡之后,这些帝陵几乎消失殆尽,仅留下了地表的石刻遗存。正因此,这些散落的陵墓石刻才显得颇具价值。这些石刻遗存主要是有翼神兽。有角翼兽置于皇帝陵前,独角的称麒麟,双角的称天禄。它们象征着帝王的权势和威严。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这些陵墓石刻的具体地址和留存状态,与同好者分享。 齐宣帝萧承之永安陵石刻齐宣帝萧承之永安陵在丹阳市胡家桥北一公里的狮子湾。萧承之卒于刘宋元嘉二十四年(年)。公元年,齐高帝萧道成即位,改元建元,追尊其父萧承之为宣皇帝,妻为孝皇后,合葬陵寝曰永安。陵南向,陵前存石兽二。东为天禄,身长2.75,颈高1.40,体围2.75米,昂首挺胸,形象威严。颔下卷须垂于胸际。翼面作卷云纹,中有细鳞,后为长翅,身上长毛卷曲似流苏,垂尾内收后向右外旋,足四爪,左前足攫一小兽。西兽身长2.90、体围2.40,头虽无存,兽身通高仍有2.42,颈高1.38米。 齐武帝萧赜景安陵石刻齐武帝萧赜景安陵座落在丹阳市前艾乡田家村附近。萧赜,齐高帝萧道成的长子,继萧道成即皇帝位,改元永明。永明十一年(年)七月,萧赜病卒,谥武皇帝,九月丙寅葬景安陵。陵南向,陵前存有石兽一对。东为天禄,西为麒麟。天禄身长3.15,高2.80,颈高1.55,体围3米。因其体长,高颈斜出,双目平视,显得窈窈秀美。麒麟身长2.70,残高1.40,体围2.51米,略小于天禄,形态矫健灵动。 齐景帝萧道生修安陵石刻齐景帝萧道生修安陵,在丹阳市东北十七公里的水经山南面的仙塘湾附近鹤仙坳的山岗中部。萧道生是齐高帝萧道成的次兄,明帝萧鸾的父亲,卒于刘宋。他生前并未做过皇帝,齐明帝建武元年(年)被追尊为景皇帝,妃江氏为懿后,合葬陵寝曰修安。陵向南偏东南23°。陵前一对石兽,东为天禄,西为麒麟。天禄身长3.00,高2.75,颈高1.54,体围2.52米;麒麟身长2.90,高2.42,颈高1.38,体围2.40米,独角缀满鳞纹。两兽均胸突腰耸,瞋目张口,动势协调对称。两兽颔下长须均呈蔓草状。短翼翼膊雕有鳞纹,鳞纹中均缀有小花一朵。腹部修长羽翅纹与短翼连成一气,显得羽翼厚大。 齐明帝萧鸾兴安陵石刻齐明帝萧鸾兴安陵,在丹阳市荆林镇三城巷东北0.5公里。萧鸾继废帝海陵王为帝,永泰元年(年)卒,谥明帝,葬兴安陵。陵东向,陵前石兽一对。北兽残,南兽为麒麟,身长3.02,残高2.70米,颈项短肥,形状别致的翼由小翼组成。兽脊隆起似连珠贯串首尾,雕饰富丽多姿。 梁文帝萧顺之建陵石刻梁文帝萧顺之建陵,在丹阳市荆林镇三城巷东北。萧顺之,齐高帝萧道生的族弟,生前未做过皇帝,梁天监元年(年)被尊为文皇帝,与妻张皇后合葬陵寝曰建陵。陵向东。陵前神道依次列有石兽、石建筑基础,石柱和石龟趺各一对。石兽南为麒麟,北为天禄。天禄身长3.05,残高2.00,颈高1.25,2.70米;麒麟身长3.10,残高2.30,颈高1.50,体围2.76米。石建筑基础为四块边缘部位有“T”型榫眼的石块分置呈正方形平面的四角,经现场所得石瓦当、瓦陇证实基础上原有石制有屋面的建筑物。石柱,称神道石柱,又称陵墓华表。其石础上圆下方,下方四面浮雕有仙人灵异。其上半圆则雕有一对环绕相对的翼龙。口内衔珠,四足,修尾。柱身;其上有矩形石额,上刻隶书“太祖文皇帝之神道”八字。南柱的为正书顺读,北柱的为反书逆读。石额部分柱表雕以三重绳辫纹编织束竹纹,束竹纹以下改雕凹槽纹直至柱根。覆莲状圆盖中心雕出的圆窝与柱身顶端圆榫咬合置于柱顶。神道柱整个造型和谐协调,挺拔庄严。龟趺,状似海龟,雕刻简朴有力。 梁武帝萧衍修陵石刻梁武帝萧衍修陵,在丹阳市荆林镇三城巷刘家庄附近。萧衍,是南朝梁的建立者,于年起兵夺取帝位。代齐立梁,改元天监,太清三年(年)被侯景幽死,被追尊为武皇帝,葬修陵。陵东向,陵前仅存一天禄,位于神道北侧。身长3.10,高2.80,颈高1.45,体围2.35米。双角顺颅顶后状,中部起节。颔下长须卷曲,垂于胸际。双翼琢刻洗练,前为阴刻涡纹翼膊,后为浮雕翎羽,长尾垂地,内收后顺向卷旋似盘蛇。兽体肌肉饱满有力,四足粗壮,足有五爪,右前足爪下攫一小兽。 梁简文帝萧纲庄陵石刻梁简文帝萧纲庄陵,在丹阳市荆林镇三城巷刘家庄附近。萧纲,梁武帝子。太清三年(),侯景叛军攻破台城,梁武帝卒。即位后的萧纲于大宝二年(年)为侯景所杀。次年,元帝追崇萧纲为简文帝,四月与简皇后合葬庄陵。陵向东,陵前存有天禄,北向。现存前躯和前足,身高3.16米,左前足五爪上张。天禄扬颈昂首,张牙舞爪。 金王陈村南齐失名陵石刻金王陈村南齐失名陵在丹阳市建山乡金王陈村附近。陵前有石兽二,在墓室正前方米处,东为天禄,西为麒麟,两兽相距32米。天禄身长2.38,高2.25,颈高1.20,体围2米;麒麟身长2.13,高1.90,颈高1.05,体围1.65米。两兽张口弓舌,昂首挺胸,矫健灵动。 烂石弄南齐失名墓石刻烂石弄南齐失名墓在丹阳市建山乡烂石弄北面。墓前有辟邪一对,南北向对列。南辟邪已残缺,北辟邪身长1.58,高1.54,颈高0.75,体围1.70米。蹲踞状,张口吐舌。 水经山南齐失名墓石刻水经山南齐失名墓在丹阳市埤城镇水经山村东南,墓东向,墓前存有一对辟邪,南北向对立。南辟邪长1.85,高1.51,颈高0.65,体围1.62米;北辟邪长2.00,高1.51,颈高0.73,体围1.65米。两兽造型体长而颈短,身无纹饰,动势对称,作蹀躞状,形象健壮而饱满。 此外,还有陵口石刻,它座落在丹阳市陵口镇东0.5公里,夹峙在萧梁河畔,为南朝齐梁帝王陵区入口标志,陵口因此而得名。陵口石刻为石兽一对,东为天禄,身长4.00,残高3.60,颈高2.00,体围3.90米;西为麒麟,身长3.95,残高2.90,颈高1.70,体围3.60米。石兽精雕细刻,纹饰华美,翼上鳞纹如珠玑凸出翼面。是南朝齐梁陵墓石刻中最秀美,体形最大的一对石刻。宋乾道六年(年)陆游游经所见“偃仆道旁,已残缺“的两石兽现已扶正修复。 本文节选自《六朝艺术瑰宝——丹阳南朝陵墓及石刻》 作者:杨再年,丹阳市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文物学会会员、江苏省六朝史研究会副会长、江苏省吴文化学会理事、江苏省考古学会会员。 这正是: 看这些镇江的记忆,却已淹没在光阴里! 挖掘镇江的文化,让它成为镇江的一张名片, 如感兴趣,大家帮忙右下角点个在看哦, 最好再留个感言,万分感激! 怎么样才能治疗白癜风北京中科白癜风专治白癜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