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大年初二,初二有什么习俗呢?结过婚的人一定会说,必须是回娘家啊!夫婿要同行,所以俗称“迎婿日”,出嫁的女子回家时要携带礼品,名为“带手”或“伴手”。那么除了“回娘家”以外,大年初二还有哪些特有的风俗? 在中原大地河南,大年初二回娘家这一天,要说谁最忙,那一定是陪着媳妇儿回娘家的各位女婿,他们必须做好充分准备,接受娘家人的各种考验:这一天,无论辈分大小,娘家人要做的就是充分给女婿们“添乱”,难为难为这个迎娶走自家姑娘的男人。 初二兴走新亲戚,兴搜女婿的钱,往女婿身上填雪,还有脱鞋。给他要钱,以前么都是十块二十、五十,现在要、,搜了钱了买糖,买烟,男的吸烟,女的吃糖,图个高兴嘛,兴花新女婿的钱,就是图个喜庆,高兴,越乱地狠越好,越收拾地狠了就是娘家也排场,女婿也排场。 难为够了女婿,一家人也会选择这一天拍一张全家福,孩子们都会提着鲤鱼灯去讨个好彩头。大年初二回娘家的习俗,提供了一个聚会的机会,让许久未见的姊妹们,得以叙叙旧、话话家常。一阵嘘寒问暖过后,全家人围坐一处,精心准备的家乡菜便是对回门的女儿女婿的最佳犒劳。 而在江苏省丹阳市,每到初二,喝“利市汤”是当地必不可少的习俗。这个利市汤虽然做法简单,但是象征着“招财气,迎财神”,在大冬天喝上这么一碗,真是暖到心里又寓意美满吉祥。孙腊梅就是地地道道的丹阳人。她介绍,过年过来初二是利市汤,接灶的,上代都传下来的,吃利市汤。都是男的起来烧香,放鞭炮,拎水,财气往家里来了,就发财了。 喝完美味的丹阳“利市汤”,明浩再带您北上到山东青岛,品尝一下这里的“枣山”。那么什么是“枣山”呢?就很大的大馒头,一般是一个锅蒸一个,过去的锅叫“印”,八印锅相当于现在的八十公分吧一个大锅,蒸一个大馒头,上面捏着“鼻子”,全放上枣,叫枣山,就是幸福年年高的意思。 “汤足枣饱”过后,让我们南下来到江苏省连云港市,“围观”一下大年初二在这里的祭祖仪式“续家谱”。在赣榆区的小口村,孙姓是这里的第一大姓,每年农历正月初二中午12点前,凡是在前一年出生的小孩儿,都会在这一天续家谱,而且一年只能是这个时候续一次。续家谱时,小孩的父亲首先要把取好的名字拿出来,让续写家谱的人查阅,看看取的名字辈分对不对,如果一切无误,就会举行续家谱仪式,村民孙志红说:得找小孩的爸爸带着小孩到院子里的供桌上,摆上蜡烛,还要放鞭炮,烧纸,带小孩在家谱前面磕三个头,要是小孩小的话呢,他爸爸妈妈也得抱着小孩一块儿磕头,磕完头了,这个续家谱的仪式也就结束了。 在小口村,以前的家谱只续男丁,由于国家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人丁逐渐减少,所以现在女丁也会续在家谱上。这也算是传统习俗延续至今的变化吧。当地的村民希望通过这样一种重要的祭祖仪式,祈求家族人丁兴旺、幸福团圆。 每年大年初二,在我国北方大地,家家户户还要“祭财神”,鞭炮声昼夜不休。此时商户们也是最重视的,关圣大帝、玄坛赵元帅、增福财神都是他们要“打点侍奉”的。供品多为羊肉、雄鸡、活鲤鱼、年糕、馒头等,将火燃于酒杯中供神,据说取“火酒活鱼”之意。送神时,把松柏枝架在芝麻秸上加黄钱阡张元宝当院焚烧,噼啪作响。 还有虔诚者要去五显财神庙烧头股香,并向庙里财神借元宝也就是金银纸锭,即借财气,求财神保佑发财,寄托了广大劳动人民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回娘家,续家谱,迎财神,这些习俗是怎么来的?又代表什么?北京师范大学、民俗专家萧放: “一般初二有一个祭财神的习俗,我看江苏丹阳也是招财气,祭财神。祭财神的时候要去财神庙烧香,取元宝。不是中国人特别爱财,特别财迷,因为财代表一种幸福,传统社会时物质财富特别匮乏,每个人都希望新的一年有好的收成,过上幸福的生活,那么他要去拜财神。财神的兴起也跟商业交易商业发达有关系,在农业社会早期并没有财神,后来才有财神爷,关公、比干、范蠡这些人都被奉为财神。其实是作为商业交易的时候的一个精神象征。关公他讲信义,比干传说没有心,没有心就不偏心。当然我们一般人今天拜财神也想不到那么多,只是我们想要未来的生活会更好。 中国是一个家族社会,家族社会里有几个重要的元素,一个是家族历史的文献记载,叫家谱,然后有祠堂,还有丁口、族长、族规。家谱它上面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就是家庭的世系,中国人强调木本水源。除了世系它还有家训族规,他第一条就强调要遵纪守法,族规要符合国法,还有很多道德的约束,要有道德的修养,要做好事。传统家谱里只记载男丁,现在新家谱女儿可以进来了,这是一个新的变化。 记者:张明浩、章成霞 编辑:崔天奇 喜欢我,就分享我吧!点击页面右上角箭头可分享到朋友圈或发给您的好友哦! 中国之声重现新闻现场原声, 呈现珍贵历史音响, 可以听的杂志, 可以看的广播, 尽在中国之声北京治白癜风上那个医院白癜风专项援助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