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2/26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白起是春秋战国时期继孙武、吴起之后又一个杰出的军事家、统帅,也是那时期兵家代表人物。白起生活在秦昭襄王时代,担任秦国将领30多年,一生征战大小七十余次,攻城70余座,歼灭敌军近百万,据梁启超考证,整个战国期间共战死两百万人,白起居二分之一,与廉颇,李牧,王翦并称战国四大名将,被后世尊称“战神”“人屠“。其领导的四大战役,直接奠定了白起在中国战争史上的特殊地位,是无冕的战神,那么,究竟白起是如何一步步成为战神的呢?一:伊阙之战秦昭襄王十四年(前年),韩魏联军扼守崤函以阻秦东进,秦国的丞相魏冉推荐白起为主将,出兵攻打韩、魏二国。白起上任后采用避实击虚、先弱后强的战法,将秦军主力军绕至韩魏联军后方,多次击破联军分队及后方留守之军,逐渐将韩魏联军主力包围于伊阙,最终灭韩魏联军24万人,俘虏魏将公孙喜,又渡黄河攻取韩国安邑以东到乾河的土地。此战白起一战成名,因功升任国尉。二:鄢郢之战秦楚丹阳、蓝田之战后,楚国国势走向衰微。伊阙之战,秦军大胜,秦国意图展开南面攻势,继续削弱楚国,公元前年,秦国军队在白起带领下长驱直入,迅速攻占了楚国要地邓,直逼别都鄢。鄢城距离楚国都城郢很近,是以楚国集结重兵在鄢城,企图阻止秦军南下进攻郢。秦军在鄢城遭到进入楚境以来最顽强的抵抗,屡攻不克,白起利用夷水从楚西山长谷出而流向东南的有利条件,在鄢城西边百里处筑堤蓄水,并修长渠直达鄢城,然后开渠灌城,水入城为深渊,鄢城的东北角经河水浸泡溃破,城中百姓被淹死数十万,鄢城被攻破。公元前年,白起再次出兵攻打楚国,势如破竹,攻陷楚国国都郢,烧毁其先王陵墓夷陵,向东进兵至竟陵,楚襄王在兵败后,向东北方溃逃至陈(今河南省淮阳县),被迫迁都于此以自保。经过秦国一连串的打击后,楚国一蹶不振,直到最后被秦灭亡。鄢郢之战,秦国大获全胜。此战,秦国占领了楚国西部长江以北(江汉平原西部和鄂西北地区)大片土地,并在此设立南郡,白起因战功卓著被秦昭襄王封为武安君,白起也因此战名震天下。三:华阳之战公元前年,赵国与魏国进攻韩国的重要城邑华阳,韩国向秦国求救,秦昭襄王便派遣白起率军救援韩国。秦军采取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战术,以平均每日急行百里的行军速度进行长途奔袭,秦军突然出现在华阳的战场上,大败赵、魏联军。此战,秦军共斩首魏军十三万,俘虏三名魏将,魏将芒卯败逃,赵国将领贾偃亦被秦军击败,秦军将赵军俘虏两万人沉入黄河中。秦军乘胜攻取了魏国的卷县、蔡阳和长社和赵国的观津,魏国被迫献南阳与秦国求和。此战之后,魏国元气大伤,无力再战。华阳之战是秦国“示天下要(腰)断山东之脊”的一次成功尝试。四:长平之战赵国在经历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一番变革之后,也是一度强盛起来,有说那时期的赵国有实力跟秦国单对单作战。公元前年,白起攻占韩国野王(今河南沁阳),上党一度被孤立,这时韩国用计准备把上党地区献给赵国,来一招祸水东引,赵国自侍实力强大竟真的接受上党,并由此为秦赵两国的长平之战点燃了导火索。公元前年,秦国大将王龁攻韩,夺取上党,然后攻赵,起初赵国以廉颇为将,坚守丹河防线,构筑壁垒,决心以逸待劳,以图挫动秦军锐气,坚守待变。阏与之战,赵奢曾大败秦军,使得赵国心存侥幸心理,如果集中兵力决一死战,或许秦国并不是不能战胜,于是改变了坚守的策略,用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替换了廉颇。彼时秦昭襄王也秘密派遣白起赶赴长平前线指挥作战。白起采取后退诱敌,分割围歼的战法,将赵军吸引进秦军主力构筑的袋形埋伏圈,赵括命令数十万赵军从各个方向冲击秦军的包围圈,却始终不得突围,后白起又派骑兵截断赵军粮道,赵军只得等待援军。赵军断粮后出现杀战马而食,甚至自相杀食的局面,赵括走投无路,重新集结兵力轮番突围,亲率精兵出战,被秦军射杀。赵军大败,其余士兵投降,最后白起用计坑杀所有投降的赵军,此战共斩首坑杀赵军约45万。赵国经此一战元气大伤,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长平之战是战国历史的最后转折,至此秦国的统一只是时间问题。此战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大型歼灭战。而白起也因这一战留名千古,也有人说“人屠”由此而来。可以说,纵观白起一生,他在军事作战方面的天赋,在大小七十余战中斩敌之数,整个春秋战国都算首屈一指。也当得起一句“战神”之称谓了。当然了,也有人说白起心狠手辣,坑杀四十万赵军,简直就是杀人狂魔了,这些我们不去过多评价,也许生活在那个年代,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无奈,我们不必探究。战争是残酷的,庆幸自己生活在和平年代!
|
------分隔线----------------------------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