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白癜风微信交流群 http://www.xianmeng.net.cn/fengshang/xinchao/870.html《乐活丹阳》教育专栏 “双减”政策出台执行快一学期了,这一学期来大家对这一政策的落实究竟有哪些看法、想法与做法呢?我们《乐活丹阳》开辟了《教育专栏》,让大家在此各抒已见,集思广益,共同关心与支持我们丹阳的教育事业,为促进丹阳的教育事业作出一份自己的贡献。 01什么是“双减”政策?虽然“双减”政策出台将近一学期了,但有多少人能真正了解“双减”政策的内涵呢?下面我们就来具体解读一下这一政策吧。 (图片来源网络) 随着校外培训机构的火爆,大部分家长看到别人家的孩子都去上各种培训班了,就唯恐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都迫不及待地将孩子送进各个大小培训机构学习,这样既加重了各个家庭的经济负担,又让孩子们不堪重负,针对这一现象,年7月24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具体内容,大家可上网查阅。以下简称“双减”政策。 “可怜天下父母心”。其实,从每一个家长的内心来说,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而不是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小就成为“小眼镜”“小胖墩”或“小驼背”,现在,党和国家下决心来帮助大家解决个人无法解决的“焦虑环境”,这是国之大计,也是家之大计。我们所有的家长朋友们应该坚决拥护与支持才对。 02正确解读“双减”政策“双减”政策的目的,是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规范办学,减轻家长的经济压力,减轻孩子的作业负担。但是大家千万别光盯着“减”字,尤其是家长朋友们,“减”字的后面,隐藏着“加”字。“减轻”负担,不是减轻教学质量,更不是不要“负担”,不是一味地去“放养”孩子,而是家长朋友们的责任心更大了,无论是有钱人家的孩子,还是无钱人家的孩子,家长自身的教育都是相当重要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 (图片来源网络) 03国家并没有“一刀切”“双减”政策一出台,人们将所有的矛头都指向了校外培训机构,似乎校外培训机构、校外培训老师都是“十恶不赦”的敌人一样,其实这也是一种误解。 国家只是说“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机构”,在符合党和国家育人方向、符合行业规范的前提下,学科类、非学科类机构都得进一步规范,不得提前大量收费,不得占用国家法定休息日、节假日及寒暑假来组织学科类培训。 说实话,并不是所有培训机构都是昧着良心赚钱的,有些机构的老师还是非常尽心尽职地教育孩子的。只是培训机构的费用确实太高了,老百姓有点接受不了,一个孩子的教育都成问题,别说二胎、三胎了,所以,国家从长远利益出发,不得不对某些只图利益不求效果的培训机构进行关停或整改。 (图片来源网络) 04“双减”后,家长如何应对孩子的管教“双减”政策下,校外培训机构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都不允许给学生补课了,那么孩子的时间就多了,这么多时间应如何安排?家长们应如何来应对孩子们的管教?确实,这是一个非常令人头疼的事情。 (图片来源网络) 众所周知,一些高知家庭,父母本身各方面素质都比较高,懂得如何去合理安排孩子的时间,懂得如何去引导孩子的成长,而且在孩子的教育投资上也不必担心,他们也许会将孩子培养得更优秀更出色。 而最担心最头疼的就是那些原本家庭经济困难,而且父母本身就没多少文化的孩子,当然,这儿并不是贬低那些文化水平低的父母,有些父母自己没文化,却非常注重孩子的教育,舍得为孩子付出一切,他们的孩子不少也都很听话,很好学上进,不少孩子根本就不需要父母、老师太多地去操心,他们都很自觉,学习成绩及各方面都很优秀的也不少。但是也有一些孩子确实被父母宠坏了,父母自己文化少根本就又辅导不了孩子,这些孩子的教育真的成了问题,他们会越来越差。在学校一个老师一个班,那么多孩子上课,不可能单独来辅导他们呀,于是,他们会越来越没信心学习,越来越差。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与“寒门再无贵子”。这也是相对而言的,由于现在各方面的投资都需要大量的财力、物力,一些困难家庭根本就买不起学区房,进不了培训班,甚至平时的书学费都成问题。但这些孩子天生有股拼劲,再加父母从小强化教育“要想今后有出息,要想出人头地,就必须吃得苦上苦”,这些孩子在学校认真上课,认真作业,与周围同学相处得都非常好,学习成绩各方面都不错,而且这些孩子非常懂得感恩,他们长大后一定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这就是我们说的“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他们不仅学习好而且也非常孝顺,所以这些家庭只要将孩子培养出来,今后还是可以翻身过上好日子的。而有些,父母与孩子拼尽了全力,最后还是赶不上趟。这就是所谓的“寒门再无贵子”吧。 05家长要多陪伴孩子,与孩子共成长“双减”政策前,有些家长认为不管有钱没钱,只要想办法将孩子送进各大小培训班就可以了,就不用自己多费心了。可现在“双减”了,孩子们在家的时间更多了,更自由了,作为孩子天生爱玩,天生好动,爱吃好的,这是很正常的。如果父母长期不管孩子,任其放养,而家长自己则整天忙于工作、忙于应酬,特别是有些爸爸们,对孩子不管不问,整天“放飞”自己,这显然也是错误的。“子不教,父之过也。”作为父亲,如今一定要减少些外出活动,在家多多陪伴孩子。 1、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 “习惯成自然”,良好的习惯也并不是一日养成的,需要长期地反复地教育与培养。现在孩子们在家的时间多了,尤其是小学生们,这时候作为父母来说,可以慢慢地每天教育孩子学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而不是整天让他们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地懒惰成性,只会学习,没有生活自理能力。就如同网上流传的“神童魏永康”,2岁学会多个字,4岁学完初中,8岁进入重点高中,13岁上大学,17岁进中科院硕博连读,20岁因生活不能自理,被中科院劝退,22岁重振旗鼓娶妻生子,成为普通人,38岁因病去世..... 从小我们父母就要让孩子学会自理能力,每天起床后,教会孩子自己叠被子,自己整理房间,放学回家,扫地、拖地,吃饭时,叫孩子学会自己拿筷子,端菜等,甚至吃过晚饭后,可教会孩子洗锅碗。有的父母不舍得让孩子做家务,以为做家务耽误孩子学习,其实并非这样,在孩子做家务的时候,孩子可以得到锻炼,同时,也可知道做事情也并不容易,反而会促进他们要好好学习,好好努力,将来为社会多作贡献。 2、在家多陪伴。 在家时间多了,父母不能只顾自己看电视,玩手机,你们要陪伴孩子一起做些游戏,双休日节假日可带孩子去公园玩,让孩子投入大自然的怀抱。爸爸如果会下棋会钓鱼,也可在家里教会孩子下棋,或带孩子出去钓鱼,当然要特别注意教育孩子安全第一。 (图片来源网络) 3、做一些有意义的事。 双休日,节假日,也可带孩子去孤儿院或敬老院看看,走走,让他们了解一下那些孩子的艰苦生活,意识到自己家的幸福生活,才可珍惜自己家现在的幸福生活,并学会尊老爱幼,从小培养孩子的爱心与感恩之心,多做些公益慈善活动。 4、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还可几个家庭组织起来出去郊游,让孩子们在一起学会相互帮助、相互支持,并让他们自己学野炊,既增加了生活的乐趣,又培养了孩子们之间团结协作的能力,何乐而不为呢?寓教于乐,快哉快哉! (图片来源网络) 5、可陪孩子去跑跑步、打打球,既锻炼身体,又可增添生活乐趣。每天早晨可以带孩子去附近公园跑两圈,晚上吃过晚饭可陪孩子去打打乒乓球、羽毛球或篮球,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增强他们的体质,让他们白天上课时精力充沛,注意力集中,提高学习效率。 05多与老师沟通,随时了解孩子的学习与生活情况。学校老师尤其是孩子的班主任,对孩子的教育特别重视,心情与家长是完全一致的,都是希望孩子快乐、健康地成长,既要学习好,又要生活好,先要成人,然后才能成材!作为父母一定要主动地经常地与任课老师和班主任联系,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其实现在的孩子都有多面性,有的孩子在家里怕父母,表现得很好,特别是喜欢动不动就打骂孩子的家庭,孩子到学校后,认为脱离了父母的管教,就可放任自流,不听老师话了,上课也不认真听讲,作业不认真做。而有些孩子在家里表现一般,但在学校表现得却非常出色,因为老师有一套更完善的教育方法,善于发现或激励孩子的闪光点。 (图片来源网络) 另外,要特别注意了,不管孩子在家里,还是在学校,肯定都希望得到表扬与赞赏,谁都不喜欢被批评被忽视。还有些孩子,因为家中父母生了二胎,特别是一胎是女孩,二胎是男孩的家庭,会将重心转移到二胎上,一胎的孩子就会有种失落感,或不被重视的感觉,有时成绩会莫名地下滑,父母要与老师及时沟通,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否则,老师班上那么多学生一下子顾不过来,时间久了会造成恶性循环,孩子会情绪越来越低落,成绩也会越来越差的。 在学校,一个班上那么多孩子,老师不可能天天注意到你孩子的一切,而家长只有自己的一个孩子,当然必须多主动与老师联系了,千万别以为,孩子送进学校,就万事大吉了! 综上所达,是笔者在“双减”政策出台执行后,注意与观察到的一些现象,也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读者朋友们,如果你们还有什么好的建议与想法,都可来参与讨论,欢迎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