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jc/190525/7168769.html 农历六月初六是我国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的传统佳节,地方不同,过节的习俗也有不同,全国各地有洗晒节、晒霉节、洗象日、伏羊节、姑姑节、天贶节、禾苗节、祭神节等,佛家还有有晒经节。江东当涂的六月六“洗晒节”则有晒霉、洗长发、晒宗谱、晒元旦、划龙舟等习俗。 洗晒节·洗长发六月六是“洗晒节”,是姑娘们洗头发的好日子。旧时,姑娘们一般都留着长长的秀发,有的一米多长,甚至直拖到脚后跟,连绵的阴雨天根本不敢洗头,因为不像现在有烘干电器,洗头后头发干不了。农历六月初六,江东当涂地区往往天气晴好,“梅雨天气”连绵的阴雨天一般也已过去。这天清晨,农村妇女,尤其是姑娘们早早地起来烧好开水,互相帮忙洗头发。每位姑娘的身后都长发飘逸,成为村上一道靓丽的风景······洗晒节·晒霉六月初六的“洗晒节”又叫“晒霉节”,一般在小暑前后。此前是梅雨季节,阴雨连绵,万物容易霉腐损坏。家中的衣物、书籍容易发霉,甚至长毛。六月六已经进入伏天,气温高,太阳的紫外线非常强烈,利用这段时间,晾晒衣服、毛皮、被褥、书籍等容易霉变的物品,确实是最佳时机。旧时,无论皇宫还是民间,都有洗浴和晒物的习俗。 当涂民间称六月六为“晒霉日”,是集中晾晒衣物的好日子。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把柜子里的鞋、帽、衣、袜、头巾、枕巾、棉絮等物品搬出来晾晒,珍贵物品则放在自家天井里、阁楼窗户边晾晒。年,鲁道生先生根据当涂人六月六晒霉所采写的通讯报道——《胡村大嫂话晒霉》,还登上了《安徽日报》。 六月六晒书,也是过去书香之家必须做的事。虽然我父辈还算不得书香门第,但我深深记得:我母亲在世时,每年的六月六都会把家里的书籍拿出来晒晒。 晒霉、晒书的历史都很悠久。《世说新语》里就曾记载了东晋“郝隆晒书”的典故。东晋大司马桓温坐镇姑孰期间,手下有个叫郝隆的参军,饱学多才。据说他认为自己没有得到重用,便辞去参军的职务归隐乡里。有一年晒霉的日子,家贫的郝隆解开衣扣袒胸露腹晒太阳,人们问他何故?他傲然地回答道:我在晒书。 后来,人们用“郝隆晒书”这一典故,来比喻人腹中装书,富有学问。 晒宗、谱农历六月初六,也是姑孰大地上世家大族晒宗、晒谱的日子。宗,即宗图,是用布、绢绘制而成的挂图,图上按世系联结着逝去的各位祖先——“祖宗”一词,便由此而来。 宗图 宗图,一般一个家族只有一堂,而家谱则有若干套。家谱,一般用宣纸印刷装订成若干册,容易生霉、虫蛀、破损、焚毁,加上每套家谱由各房分支分别保管,责任心参差不齐,因此,每年的集中晒谱尤为重要。 晒谱时,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查验家谱保管的好坏。查验正常,盖章确认;发现有损毁、遗失者,则要按家规处罚。 盖有年度查验印章的家谱 当然,晒宗、谱,吃宗酒之日,还要议族事、承家规、传家训,教育子孙后代,传承中华文明。其间有诸多礼仪,在此不一一赘述。 晒元旦每逢过节都离不开“吃”。六月六的吃,各地有各地的讲究,大江南北有吃面条、吃饺子、吃狗肉、吃晒蛋、吃焦屑等习俗。不少地方有吃肉的习俗,俗谚道“六月六,要吃肉”。 据说北京有“六月六,看谷秀,揭开包子一包肉”之说,六月六这一天,老北京家家户户要吃肉包子。这一六月六习俗与当涂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当涂人用麦面炒干做“焦屑”吃,用肉做肉圆子(又称元旦)吃。 焦屑,即炒面粉,也就是古书上说的糗。可以和糖干吃,一般是用开水冲泡,搅成糊状,放上红糖,有的还倒点香油,美味可口。除此之外,当涂城乡旧时还有六月初六“晒元旦”的习俗——晒肉圆子吃。据民国《当涂县志·礼俗》记载:“阴历六月六日晒元旦,所供大喜圆子,谓:小儿食之,可免腹痛。”——这一“晒元旦”(晒圆子)习俗与有的地区“吃晒蛋”有点相似。 划龙船说起划龙船、赛龙舟,人们大都会联想到五月初五的端午节“纪念屈原”。其实,在吴越地区,早在战国的屈原之前就已经有了“划龙舟”的习俗。龙舟是图腾崇拜的产物,龙舟及其竞渡,实际上是蒙昧时期图腾崇拜的遗俗。《括地志》记载:“禹平天下,二龙降水,禹御龙行域外,即周而还。”这说明远古先民从精神上依附于龙图腾的神灵,祈求保佑,赐予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当涂及周边高淳、含山等地至今都保留着“六月六划龙舟”的习俗,这个划龙舟的历史比端午节纪念屈原要早得多。传说,六月六日还是大禹的生日,晋代皇甫谧在《帝王世纪》中称:“鲧纳有莘氏,臆胸折而生禹于石纽,郡人以禹六月六日生,是日重修裸飨,岁以为常。”大禹乃治水之神,人们通过六月六划龙舟来纪念大禹、祭祀水神,祈求安康、期盼丰收! 民国《当涂县志·礼俗》有载:“端午旧有龙舟竞渡之戏······唐沟则于六月六行之,官圩则于立秋之日行之,亦各有习俗也。”当涂县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流传着“六月六,水停头”的俗谚,意思是过了农历六月六,“大水”水势一般要往下走了,所以当涂水乡有了六月六或再后的立秋日划龙舟的习俗。人们驾驭着水上之“龙”,祝愿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当涂湖阳传统龙舟 上图是当涂县湖阳镇唐沟(今称塘沟)河上的传统龙舟。龙头系传统手工编扎,平时放在庙堂供奉,逢六月初六才开光祭祀,安放置木船之上。船中央还树立竹竿、起帆。龙舟行进时,除有鼓手、舵手外,还要唱吉祥的民歌号子,一人领唱,众人和。船桨节奏与民歌唱和协调一致。河岸两边人家不时鸣炮,用竹竿挑着“彩头”准备放到最先到达龙舟的竹竿之上,吸引龙舟奋力夺得“彩”,最先抵达的龙舟将抢得“彩标”——正所谓“夺标”。 年,当涂县湖阳镇的传统龙舟还在央视国际频道向世人作了展示。 施长斌,字有礼,当涂人,籍贯安徽省肥东,生长于江东横山(古南岳)脚下、丹阳湖畔新市镇。热衷于地方民俗、历史文化研究,出版了个人专著《走出桃花源的江东诗人陶渊明》,编著出版了《李白游踪》(当涂卷)等多部书籍,被央视国际频道、气象频道称为民俗专家,央视农业频道称为文化学者。 欢迎扫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