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 http://www.yunweituan.com/m/ 这里要讲三个故事。我们一一说来: 两度隐居的炼丹名家 公元年的一天,丹阳郡句容县城,一个颇具规模的院落里,传来了“哇哇哇”的声音,一个男婴呱呱坠地了。 很多人都说,婴儿天生命硬,不仅克财,还克人。尽管有祖上士族大家的荫庇,但自他出生,家庭财资逐步流失。到了13岁时,他那担任邵陵太守的父亲也去世了,家庭走向败落。 生活一下子陷入了困境,但他依旧不改勤奋好学、孜孜以求的初衷。没有书,四处求借;没有纸和笔,以砍柴所得,换回纸笔。他生活简朴,大家称其为抱朴之士。他自己倒也乐于接受,并以“抱朴子”为号。 又过3年,他学习《孝经》《论语》《诗经》等名家经典,并师从著名道士郑隐,研习《太清丹经》《九鼎丹经》道教著作。 从早年教育经历来看,他既从儒家熏陶,又得道家传承,儒道之间,游刃有余,这似乎就是将来的人生走向。 17岁那年,西晋爆发“八王之乱”。于乱局中,他找到了自己的机会。 当时,荆楚地区有汉化的蛮人张昌发动农民起义。他以将兵都督的身份前去平叛,很快就立了军功。从此,他有了“伏波将军”的名号。 此后,他想更进一步。不过,天下纷乱,北方政局几无机会。在好友的邀请下,他南下岭南,做了刺史门下的参军。 仕途凶险,刺史被杀,他自觉处境危险,便在岭南中南部的一处“仙山”隐居下来。期间,他拜师东南海太守鲍玄,并娶了鲍玄的女儿鲍姑。夫妻两人操守炼丹,著述研学,倒也快乐逍遥。 时序更张,江山易主,东晋在动荡不安中开国了。在朝廷用人之际,他因功被赐爵关内侯,食句容二百邑,并先后做了主簿、司徒掾、咨议参军等职务。 政治凶险,而且俗事缠身,难免让人身心俱疲。咸康二年,也就是公元年,已过天命之年的他再度请辞,并又隐居在那座岭南的“仙山”。 在山中,他苦炼丹药,著书立说,探究神仙方药、养生延年、禳邪却祸之事,留下了一个关于“仙翁”的传说。 当然,这个“仙翁”姓葛,而他就是著名的炼丹家和医药学家葛洪。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与传统中医 年10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公布,我国女药学家、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屠呦呦光荣获奖。 这个意义非同寻常,事后人们用“首获”“第一位”大加赞扬。屠呦呦的贡献在于发现了青蒿素,正如她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主题演讲时所诠释的那样:“青蒿素的发现:传统中医献给世界的礼物”。 上世纪60年代,越南战争逐步升级,恶性疟疾全面侵袭,困扰了各方力量,尤其是越南方面简直束手无策。 后来,我们承诺提供帮助。这个重任就落在了中国中医研究院,当时屠呦呦是科技组组长,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多种中药、多次失败,不断的尝试、不断的重复,已经分不清汗水还是心血。无意中,一本书叫作《肘后备急方》的书引起了屠呦呦的注意。书中这样写道: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一个“绞”让屠呦呦灵机一动,原来青蒿素不能耐受高温!于是,她不断改进提取方法,最终在年成功分离与提取了高效抗疟药成分青蒿素。 随着一系列临床试验的展开,以青蒿素类药物为主的联合疗法不断实施,数以百万计疟疾患者的生命得以挽救。 这是中医药传承创新并走向世界最辉煌的范例。 岭南“仙山”--罗浮山 葛洪两次隐居的岭南“仙山”,就是惠州的罗浮山,而让屠呦呦灵机一动的《肘后备急方》其实是葛洪的中医方剂著作。 一千多年前,葛洪隐居罗浮山时,著述了大量中医和道教作品,其中就包括大家口口传颂的《肘后备急方》。 东晋与现代,中医与现代医学,在罗浮山从此有了交集,让人不禁感叹时空错乱。 提到罗浮山,很多人会想到苏轼的名句: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当然,作为道教名山,周遭的卢橘、杨梅、荔枝只是必要的点缀,罗浮山最大的特色便是它的“仙气”。 罗浮山位于岭南中南部广东省惠州博罗县,山内大小山峰高低交错,共有大小山峰座,飞瀑名泉多达多处,洞天奇景18处,石室幽岩72个。整体来看,罗浮山山势雄伟壮观,植被繁茂常绿,林木高大森古,具有超凡脱俗、净心飘逸的特质。 葛洪两次隐居罗浮山正是看中了独特的地质和清幽的环境,当然还有繁茂的植被。事实上,罗浮山位于东江之滨,在北回归线上,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足,植物茂密,其中药用植物就有多种,是不可多得的“百草药库”。 葛洪隐居罗浮山时,就曾和他的妻子鲍姑,寻遍百草,采药炼丹,双修道术医药,留下了一对神仙眷侣的佳话。 如今,尤其是屠呦呦获得诺奖后,勤劳求变的惠州人又在罗浮山中,葛洪当年采药的地方筑碑为证,种植青蒿,建立青蒿园,并用木牌子挂起了《肘后备急方》里的部分药方。这些都不禁让人徐徐回望,也更加深了对传统医学的认识。 悠悠岭南,炼丹名家,现代医学,在罗浮山有了定格,也有了近乎完美无缺的交融。来惠州,不妨走进罗浮山,不仅可以游山玩水,品尝美食,还可以感受这穿越时空的沧桑与厚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