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青少年白癜风专家 https://yiyuan.99.com.cn/bjzkbdfyy/zljs/261180.html 读史·战国乱世·三国合纵 一、齐魏韩伐楚(垂沙之战) (一)垂沙之战 宣太后是楚国人,秦楚间又有联姻,所以秦楚关系走上了一小段的蜜月期。公元前年,丹阳、蓝田之战的八年之后,秦楚在黄棘会盟,重修旧好。为了表达诚意,秦国还将占领的楚地上庸归还楚国。 与楚国结盟后,秦国把战斗方向转向了东方。于是韩魏就遭殃了。公元前年,秦军东出,占领了魏国的封陵、蒲阪、晋阳和韩国的武遂(三年前曾归还给韩国)。 韩魏两国面对强大的秦军无可奈何,便把目标对准了楚国,想从楚国那里夺取土地以弥补秦军造成的损失。于是两国就联合齐国,借口楚国违背盟约,共同出兵伐楚。楚怀王便以太子横入质秦国,求得秦国援军。 秦楚关系此时还属于“蜜月期”,秦国出兵之后,三国联军也不敢硬刚秦楚联军,只得撤退。 然而,太子横也不是个安分的主儿,第二年就在秦国惹出大事。 秦大夫有私与楚太子斗,楚太子杀之而亡归。 ——《史记·楚世家》 秦国对太子横逃回楚国一事十分不满,秦楚关系于是再度恶化。不过此时双方关系还没有到无可挽救的地步。楚国如果补救得当,秦楚关系还不至于完全破裂。 但不久之后,齐国孟尝君派使者到楚国,假装劝说楚国和齐魏韩一起攻秦。楚怀王竟然神使鬼差地允诺了。 这下秦国彻底火大了,秦楚关系完全破裂。 孟尝君劝说楚国联合齐魏韩攻秦是假,挑拨秦楚关系是真。齐国与秦国并不接壤,他的目标一直都是较为弱小的楚国。现在,秦楚闹掰,齐魏韩三国自然不会放过这天赐良机。 第二年(前年),齐魏韩三国联军再度伐楚,楚国又向秦国求助,结果可想而知,秦国不但不救,还出兵协助三国联军一同伐楚。楚将唐昧率军在沘水与联军对峙,由于联军不知沘水深浅,不敢轻易渡河,双方相持六个月。最后,联军从一个樵夫口中得知楚军重兵防守的地方水浅易渡,而防守薄弱的地方则水深难渡。于是齐将匡章决定从楚军重兵防守的地方连夜渡河,对楚军发起突袭。 六个月的相持让楚军的防御有所懈怠,联军的偷袭让楚军措手不及。双方在垂沙展开决战。结果楚军大败,唐昧亦被杀。宛、叶以北的土地,都被韩魏占领。 次年(前年),进攻楚国的秦军在新城大败楚军,斩首2万人,杀楚将景缺。面对强大的秦军,楚军屡战屡败,不断丢城失地。楚怀王没得办法,只得把刚逃回楚国没多久的太子横送到齐国,请齐湣王出面调停。 (二)怀王之殇结果,秦军没消停几个月,第二年(前年)就又来了。楚军早就被秦军打出了心理阴影,面对矫勇的秦军毫无招架之力,节节败退。秦军一路攻城略地,干净利索地拿下8个城邑。秦昭王还致书楚怀王,约其到武关会盟,恢复五年前订立的盟约。 楚将昭睢[suī]和屈原等人认为秦国是虎狼之国,力劝楚怀王不要赴约。但怀王的小儿子子兰曾收受秦国重金贿赂,为讨“秦之欢心”,便劝怀王赴约。 全天下人都知道秦国不怀好意,此去必然凶多吉少。然而,楚怀王还是去了。一方面是迫于秦国的军威,另一方面,楚怀王确实也是太好诓骗了。 结果可想而知,楚怀王一到武关就被秦军挟持到了咸阳。秦昭王在章台以藩臣之礼接待怀王。怀王大怒,后悔不听昭睢之言。但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这都不知道第几次被秦齐魏各种花式欺骗了。此刻悔之晚矣。 秦国威逼楚怀王,要挟楚怀王割让“巫、黔[qián]中之郡”,然后再订立盟约,放其归国。到了此时,楚怀王终于想明白了,他坚决要求先立盟约,后割让土地。秦昭王得不到土地,便拘留了楚怀王,不让他回国。 楚怀王被俘后,楚国上下乱成一团。此时,他们的国君被困秦国,太子则在齐国当人质,可以说能有多悲催就有多悲催。 吾王在秦不得还,要以割地,而太子为质於齐,齐、秦合谋,则楚无国矣。 ——《史记·楚世家》 楚国群臣担心齐秦联合,灭亡楚国,就打算立楚怀王的其他儿子为王。 但是昭雎坚决反对,他认为立其他公子为王,既对不起怀王也对不起接连在秦国和齐国两大强国做质的太子横,于是要求齐国将太子横送回楚国即位。 这时,齐湣王想要扣留太子横,以此要求楚国割让淮北之地。但齐相认为如果齐国扣留了太子横,那么楚国必然会立其他人为王。那么齐国将“抱空质而行不义於天下也。”不仅人地两空,而且将失信于天下,怎么看都是个吃亏的买卖。 于是,齐湣王便将太子横送回楚国即位为王,是为楚顷襄王。之后,楚国将楚顷襄王登位之事通告秦国: 赖社稷神灵,国有王矣。 ——《史记·楚世家》 秦昭王要地不得,楚国又新立国王,扣留在楚国的楚怀王就失去了价值。秦昭王由此大怒,决心攻打楚国。公元前年,秦军前出武关,大破楚军,斩首5万,取得楚国析(今河南西峡)等15城。 第二年(前年),楚怀王从间道逃亡赵国,结果赵惠王怕得罪秦国,拒绝其入境。楚怀王只得从魏国逃亡,但中途被秦军追上,押回咸阳后不久就呕气病死,结束了他被各种坑蒙拐骗的悲催一生。 楚怀王死后,秦国将其送回楚国。楚国上下悲痛不已。秦楚两国的由此绝交。 经过楚怀王的这么一番折腾和一系列惨败失地之后,楚国国势急转直下,从仅次于秦齐的第三强国,变成二流国家。此后不久(前年),楚顷襄王为了寻得苟安,不管父亲被俘身亡之辱,与秦国联姻。双方于是复交,关系有所缓和。双方有了十数年的短暂“和平”。 二、齐魏韩攻秦垂沙之战齐韩魏三国完胜楚国,让秦国见识了齐国的强大。秦昭襄王看到楚国送太子横入齐为质,担心齐楚重结联盟,深感不安。他也决心搞好跟齐国的关系,便在当年(公元前)派弟弟泾阳君到齐国充当人质。 齐湣王知道泾阳君嬴芾[fú]是宣太后的心头肉,万一有个三长两短,那可不是闹着玩的。齐湣王不想得罪秦国,第二年就把嬴芾送回了秦国。由于秦相樗里疾在前年国去世,秦国便邀请孟尝君田文入秦为相。 齐秦连横,最不爽的就是赵武灵王。 齐在东、秦在西,两国结成同盟,赵国腹背受敌,形势很不利。于是,赵武灵王决心拆散二者的联盟,挑起他们之间的战争。 赵武灵王经过“胡服骑射”之后,赵国实力逐渐增强,此时也有了雄霸天下的野心。这一年,他刚把王位传给了王子何(也就是赵惠文王),自号主父,打算自己领兵攻打中山国和胡地。齐秦修好对他的扩张计划是个严重威胁。 赵武灵王看出来齐国才是秦国最想遏制的对手,于是便请求秦国驱逐孟尝君,改由赵国人楼缓担任秦相,他再派仇郝入宋为相,三国结成秦、赵、宋联盟,共同对抗齐、魏、韩同盟。 几十年来,秦国一直把齐国当成最强大的敌人。赵国提出联手对抗齐国的主张,正中秦昭襄王下怀。巨大的诱惑让他忘乎所以,完全没有考虑这可能是赵国精心设计的离间计——当然更没有静下心想一下这样做的后果。他非常爽快地答应了赵武灵王的请求,将孟尝君免职并囚禁了起来。 秦国囚禁孟尝君的行为激怒了齐国。两国的关系急转直下。 这不能不说是秦国的严重失误,刚刚起步的秦齐联盟化为了泡影,齐韩魏之间的同盟也因此变得更加巩固。但秦昭襄王更大的失误是,他竟然听信了宠姬之言,放走了孟尝君。 孟尝君依靠鸡鸣狗盗之徒逃出了函谷关,回到齐国担任齐相。为了报复秦国,孟尝君于第二年(公元前年)组织齐韩魏三国联军攻秦。 这场战争持续了三年,公元前年,三国联军攻入函谷关,直接对秦都咸阳形成威胁。秦昭王惊慌失措,既想要割河东之地求和,又舍不得割让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土地。他召来公子池(昭王之兄)商议,公子池分析道:“讲亦悔,不讲亦悔。”“王割河东而讲,三国虽去,王必曰:‘惜矣!三国且去,吾特以三城从之。’此讲之悔也。王不讲,三国入函谷,咸阳必危,王又曰:‘惜矣!吾爱三城而不讲。’此又不讲之悔也。”意思是,无论如何都会后悔,割让土地讲和,三国退兵,会因为割让土地而后悔;不割让土地,三国攻到咸阳,又会因为不割让土地而后悔。 秦昭王恍然大悟:“钧吾悔也,宁亡三城而悔,无危咸阳而悔也。寡人决讲矣。”遂命公子池与三国讲和,归还魏国封陵、韩国武遂,送齐城给齐国。三国联军这才退去。 三、齐魏韩破燕秦昭王年幼是在燕国为质,回国继承君位也得到了燕国的支持,因此燕国与秦国关系不错。但燕、齐乃世仇,燕与秦交好为齐所不乐见。因此,孟尝君便在攻入函谷关的这一年(前年),率领三国联军,挟胜强秦之余威,北上伐燕。双方在权(今河北保定顺平县)大战,燕国自然不是三国联军对手,遭遇惨败,损失十万人,二将被俘。东湖也趁机对燕发动袭击,攻破数县,掠走大量牛马。 燕国战败,作为盟友的秦国自然不能坐视不理,不过秦燕之间隔着赵国,秦国无法直接派兵救援,于是秦昭王就派魏冉出使赵国,请求赵国出兵救燕。孟尝君听闻此事,也派人来游说赵王劝其不要出兵,免得与齐国为敌。赵国此时正在攻打中山的紧要关头,不愿意引来齐国的干涉,便拒绝了救燕的请求。 然而,燕军一路败退,几乎毫无反手之力,也让赵国产生了新的担忧。因为燕国如果坚持不住全面倒向了齐国,齐燕土地连城一片,那么承压最重的便是赵国。这时候,燕昭王采用郭任之计,假装要向齐国割地投降。赵国得到消息,再也无法冷眼旁观了,于是便出兵救燕。 就在赵国出兵的同时,燕国也从楚国搬来了救兵。楚军攻取了魏国的雍丘,将其送给宋国。齐韩魏联军陷入腹背受敌的境地,便从燕国撤军,回过头来对付楚军。魏军在西,齐军在东,楚军被夹在中间进退两难。面对此不利形势,楚将景阳遂使用离间计,分化齐魏之间的信任。他命人打开军营西门,日夜与魏军通使。齐国心生疑虑,担心魏国与楚国密谋对齐不利,便引兵而去。魏军见齐军跑了,估摸自己占不到什么便宜,便也“夜遁”而去。楚军由此安全脱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