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0-14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长沙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322074.html

端午节习俗

农历五月初五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这首歌谣所唱的,都是曾经端午节最热闹的活动。儿时的端午节,盼望着能吃上美味的粽子;长大后的端午节,掰着手指头盘算着还有多少天就放假了。不得不承认,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节奏的加快,除了吃粽子和咸鸭蛋的习俗如今仍有保留外,其他传统习俗几乎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和生活。而且,记者近日走访发现,就连那抹浓浓粽香现在似乎也已越来越淡。

浓情端午,一见粽情

端午佳节前夕,记者带着“你是否会包粽子”的问题来到街头随机采访。

“我不会,现在超市和网上随时都能买到,想吃就买好了,何必麻烦。”“以前跟着妈妈学过,但是没有学会,感觉是个技术活儿。”“不会,也不想学,感觉没必要。”……大部分年轻人都表示不会包粽子,而其中一位市民的回答不免让人深思,她说,以前跟着长辈学过包粽子,但都没能领会到精髓,每次自己包的粽子下锅煮时都会散,感觉长辈的手艺要失传了,“可能这就和传统习俗一样吧,慢慢地也就消散了!”

端午节

在记者随机采访的12位年轻市民中,只有2人会包粽子。

其中一位会包粽子的年轻市民袁红钰告诉记者,她小的时候就跟着长辈学包粽子,现在包粽子的手艺算是比较娴熟了,几年前,她还开办了一家手工糕点坊,每年端午节,她都会提前几天包粽子。当天记者采访袁红钰时,她正在为客户送粽子的路上,“之所以包粽子,不只是因为顾客有需要,更是因为我觉得这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承,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不会包粽子了,我每每包着粽子时,都仿佛回到小时候和长辈在一起过端午节的场景,记忆中那种美妙的感觉,是花钱购买无法替代的。”

在记者随机采访的近10位中老年人中,女性几乎人人都会包粽子。

在阜阳老二村,三位居民正在一个院子里忙着包粽子,其中一位居民告诉记者,每年端午前夕,包粽子是她最重要的事情,包好的粽子不仅自己家里人吃,还会赠送给亲戚朋友共享,“我今年60多岁了,像我们这个年龄的人都会包粽子,现在年轻人中极少有会包的,包粽子似乎成了我们老一辈人的‘专利’。”不过,也有市民为了让孙辈们感受端午节的氛围,特地准备粽叶等材料,手把手地教授他们包粽子。

为更好地了解我市端午节的传统习俗,记者采访了86岁的民俗专家韩梦庆。他告诉记者,如今,不仅其他端午传统习俗已几乎不见踪影,就连包粽子的习俗也在年轻人中慢慢淡化。

韩梦庆介绍

我市端午节其实有五大传统习俗。“以往端午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门上会插菖蒲、艾叶,目的是为了杀菌防病、驱邪除魔;还有不少人坚持着端午祭祖的习俗,为的是纪念屈原,现在很少有人保留这一习俗;我母亲告诉我,她小时候还有龙舟比赛的习俗,从贤桥到尹公桥,敲锣打鼓好不热闹,但到我小时候就好像已经没有了。”韩梦庆说,这三种习俗,现在还能见到的仅有插菖蒲、艾叶这一习俗,且只有少数人家保留,其他两种习俗很少有人保留下来。

端午习俗

除了这三种习俗,以前的端午节还有“五黄”习俗,所谓“五黄”,即为雄黄粉(兑水搅拌洒在公路、阴沟边,并在孩子头上写“王”字,祛除邪气)、蛋黄(包在粽子里)、枇杷黄(端午前后正是枇杷成熟时,黄澄澄的,香甜可口)、黄鳝(黄鳝汤、油炸黄鳝等美食流行于埤城后巷一带)、黄鱼(又名黄花鱼,为有钱人家的美食,平常人家则食用黄鳝)。

端午节最重要的习俗之一就是包粽子。

“以前端午节,家家户户包粽子,富人家包火腿粽子,穷人家包赤豆粽子。”韩梦庆说,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不会包粽子,端午节的氛围也就越来越淡了,“端午节是民俗大节,随着时代的变迁,很多传统习俗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但端午传统文化我们不能忘却,因为端午蕴含了深厚的民族文化。”

粽叶留香粽香传情,这种“情”不只是端午习俗的继承,也是一种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要让这香香糯糯的粽子,粘住亲情,粘住中国传统文化。

往期精彩回顾

通报表彰!丹阳这30位同学……

优秀!丹阳这些班主任!

真乱!现场曝光丹阳这个小区

刚下车就被抓捕了,涉及百万元!

丹阳的“刘谦”来了……

16人!20支枪!丹阳警方破获一起非法制造枪支案

丹阳斤黄桃滞销欢迎大家预购品尝~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