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时期,汉朝将领李陵率领的五千步兵与匈奴近十万骑兵主力部队,在浚稽山的山谷之中遭遇。由于双方兵力悬殊巨大,汉军注定打不赢这场战役。虽然李陵最后兵败投降,但这场战役依然不失为一场精彩之战,它见证了汉朝步兵的巅峰状态。那么,这场浚稽山战役,汉军究竟有多强呢? 一名厉害的将军带领一群训练有素的士兵,然后再配上精良的装备,才能组成一支精锐军队。此次浚稽山战役的汉军就具备以上这些条件,就跟特种部队差不多。接下来,我们先来看看这次战役的将军、士兵和装备都是什么情况。 李陵是浚稽山战役的汉军主帅,他出生在一个武将世家,祖父便是大名鼎鼎的飞将军李广,叔父李敢也是一名出色武将。所以李陵受家族氛围的熏陶,从小就耳濡目染,很自然习得一身本领,尤其精通骑马射箭之术,一看就是做将军的料。成年后的李陵有李广之风,从而被汉武帝委以重任,担任骑都尉一职。不久,汉武帝派李陵前往张掖、酒泉一带,教五千个楚地人射箭之术。 这五千个楚地士兵,就是后来在浚稽山战役中英勇奋战的那批人,他们中的大多数是从丹阳郡征调而来的。丹阳郡可是一个藏龙卧虎之地,那里民风彪悍,人们崇尚武力、习武成风。所以从这里征调的人,都是当兵的好苗子,再加上李陵的训练,很快就打造成一支训练有素的步兵队伍 五千步兵的装备非常精良,至少配备了一千张弩,其中还有不少的连弩。弩的威力比弓箭大得多,而连弩则更为强大,能连续发射多支箭矢,成为克制骑兵的绝佳武器。一支训练有素的队伍,再配上精良的装备,于是就成了一支精锐之师。接下来,咱们看看李陵这支步兵表现怎么样? 公元前99年,李陵从居延塞出发深入匈奴腹地,他的任务是牵制匈奴,以配合李广利在天山的作战行动。很快,李陵在浚稽山一带被匈奴三万骑兵包围了。五千对三万,汉军在兵力上绝对属于劣势。 李陵迅速用大车围成营寨,然后亲自率领士兵在营外列阵。前排士兵手持盾牌或长戟严阵以待,而后排则是一千多名脚踏弩机的士兵,他们已做好战斗准备。同时,弓箭手也蓄势待发,只等匈奴骑兵冲入射程。 匈奴单于见汉军人数不多,认为可以轻易将其消灭,于是下令三万骑兵对汉军发起冲锋。匈奴骑兵一窝蜂地冲到了汉军弩机射程之内,只听一声令下汉军千弩齐发,密集的箭矢疯狂的射向对面,只见匈奴骑兵应弦倒地,那是来几个死几个,压根就冲不过来。匈奴不但赚不到一丝便宜,反而损失惨重,只能下令撤回到山上。匈奴骑兵在撤退时陷入混乱,汉军抓住时机果断追击,成功斩杀数千名敌军。 三万骑兵竟然输给了汉军五千步兵,匈奴单于恼羞成怒,马上召来左、右两翼八万骑兵围攻汉军。五千对八万,李陵深知汉军此次凶多吉少,于是且战且走,向南撤退,几天后,撤到一个山谷中。这时候,匈奴又来了一轮冲锋,但依然没赚到什么便宜,反而被汉军斩杀了三千多人。 又过了几天,李陵率军退到了一个树林,与单于的儿子展开了一场激战,汉军这次又斩杀了数千人。这时候匈奴单于快绝望了,他不但没能消灭汉军这五千人,反而自己阵亡了一万多骑兵。此时汉军这边也不乐观,箭矢也快用光了。 在接下来的战斗中,汉军虽然又成功斩杀了两千多名敌军,但也彻底耗尽了箭矢,再也无法继续战斗。别看李陵的人数少,此时竟然还有上千名士兵活着,而匈奴保守估计已经被杀死了一万五千多人。这样一比较,匈奴亏大了,恰恰证明了汉军步兵巅峰状态下强大的实力。 最终,由于寡不敌众且弹尽粮绝,李陵被迫投降了匈奴。汉军的战绩很突出,在兵力悬殊巨大的情况下,依然还能英勇杀敌多有斩获,可以说虽败犹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