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7-29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早期白癜风治的好吗 http://m.39.net/pf/a_7508091.html

一位扎根金寨的山东籍老兵的特别思念——

         

当年的战友你在哪?

作者:陈钧

金寨是革命老区,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在战争年代,先后有10万余人争当红军、参军参战,无数的先烈们前赴后继,铸就了将星闪耀的红色将军县。

在金寨这片红土地上,还有着这样一位“青年”:抗日战争时期,他从山东老家的“儿童团、基干民兵”做起,积极投身革命,19岁加入解放军,打过莱芜战役、兖州战役,参加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经历了枪林弹雨。新中国成立后,他又响应组织号召,脱下军装离开家乡,不远千里来到大别山工作,一干就是一辈子。如今,老人的全家人都成了地地道道的金寨人。   

这位老人,是我的邻居,一位老革命、老党员,一位离休干部,一位交通战线上的老兵。他,就是金寨县交通局首任交管站长——李汝波。

一、少小离家 投身革命   

人到晚年易怀旧,往事也总是历历在目。尤其是那些冒着枪林弹雨,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老人,他们的身后自然会有许多传奇的故事。这位老人也一样。年参加革命年离休的他,向我介绍起自己的生平来,一件件一桩桩,如数家珍。

“年2月,我出生在山东莱芜牛泉镇,当时家里很穷。年—年家乡是抗日根据地,当时八路军经常到我家附近的村里,区里工作人员也经常宣传抗日,成立农会。那时汉奸土匪也很横行,到处欺压百姓,乡亲们又恨又怕的是‘杠子队’。杠子队就是当地的流氓武装,他们有组织地聚在一起明偷暗抢。我清楚地记得有一次把我们庄上的牛抢走了十几头。

“和日本人拼了!我当时16岁,也跟着大人一起支援前线,曾经步行走到泰安城南,扒铁路、毁路基,到大汶口前线为八路军送弹药。

“我当时年纪小,只能担2个拉雷(靠在墙边,拉响雷管就能爆炸的土地雷),每次走之前都是在家里把干粮准备好,带在身上。

 年于上海

二、枪林弹雨、义无反顾   

“年国共谈判破裂,内战爆发。我当年19岁,和同村青年刘焕荣等参加了解放军,被分在山东省军区基干七团一营三连,军区司令员是廖荣彪。年下半年,国民党进攻山东解放区,年我部配合解放军八一纵队攻打莱芜。这一仗我们取得了胜利,敌总指挥李宪州被我军俘虏。

“年9月玉皇山战斗打响,莱芜县区乡多名地方党员干部被敌人追赶在玉皇山下,我们的郭营长带领我们三连抢占玉皇山顶,拼死阻击。战斗从下午一直打到天黑,最终赢得了时间,多名革命同志得以安全转移。

这场战斗我们付出了巨大的损失,郭营长和很多同志都牺牲了,我们含着泪把郭营长就地掩埋,部队当夜就转移了。”

“兖州战役那叫一个惨呀!”李老回忆说。年6月,部队在山东兖州汶口集结,当时部队更换了日式步枪,接着就打兖州,当时国民党师长叫贺守义。

“我们长途奔袭,天不亮就到达兖州城外,接着就挖战壕,包围敌人。几天的战斗,敌人的飞机就沿着我们的战壕疯狂扫射,我身边的一排长中弹牺牲,战友朱玉华身负重伤。天快亮时,连长带领我们两个排埋伏在小圩子,敌人在兖州城里不断地炮击我方阵地,我的好战友时学英这时就在距我几米处被炮弹击中,人被炸的支离破碎。一辈子忘不掉呀!这场战斗,我们有许多战友牺牲,第二天在炮兵的掩护下,我们解放了兖州城。

8月份要打济南,济南国民党守军是吴化文的部队,我们的口号是‘打进济南府、活捉王耀武’。随着守军吴化文投降,淮海战役开始。国民党败如山倒,解放军一路追击、势如破竹,年2月部队南下上海,在丹阳湖附近,我们团改编为华东警备旅,到了上海我们部队住进了市政府,负责保卫华东局和陈毅市长。当年,部队在镇江顺利渡过长江。”

年老人的弟弟到部队看望哥哥

三、扎根老区,奉献青春

经历无数次残烈的战斗,现在回忆起同一战壕的战友,他们为了新中国的解放,抛头颅洒热血,献出了宝贵而年轻的生命。每每说到这些,老人心里总是久久不能平静,他无时无刻都在怀念着他们。   

“年,我当时已担任了排长,部队安排转业,并通知我到安徽省霍邱县西湖农场监狱去报到。我一个山东人,一纸介绍信,被送进了大别山。当时没有任何条件可讲,军人就要服务命令。工作一年后,又被调任到金寨,先是在税务局,后来到了交通局,在交通局下属的梅山搬运站担任书记。年,六安飞机场正在兴建,我又被组织安排去了飞机场。一直到年才返回金寨。回来后,担任梅山镇交管管理站的首位站长,这一干,一直到年光荣离休。”

在金寨,一晃也过去了半个多世纪,在这片红土地上,老爷子永远扎下了根。岁月不经意地走过,人也一天一天地老去。

  

四、老兵情怀,矢志不渝

老人现在住在老交通局旁边的老旧平房里,和老伴一起安度晚年。平时闲暇时看看书、读读报,在自家菜园地里种点小菜,没事在史河边散散步。

岁月,就象是这眼前的史河水,一天天地流走。但在老人心里却始终定格在年,他和庄上十几位小伙伴们在牛泉镇上庄,一起兴高彩烈地穿上新军装的那一幕。

想到年,一个庄里十几位热血青年一起参加了解放军。如今70多年过去了,有的牺牲了,有的打仗后就失去了联系,也不知道他们活下来的有多少?幸存下来的,又都去了哪里?

那位叫朱玉华的战友,一次战斗负伤,子弹从肩膀进去腋下出来,几个月疗伤后落下了残疾,部队给了斤“粗粮”,安排他复员回乡务农去了。“当时国家是真的困难呀!还有我48年入党时的两位介绍人,尚庆安、孟继宝,他们不知现在是否还活着?”

“现在好了,国家富强,老百姓安居乐业。我们年轻时虽然做出了牺牲,但政府也始终没有忘记我们,逢年过节,单位领导还经常到家来慰问,我也知足了。”

八一建军节又要到了,这位曾经的老战士,这位扎根金寨半个世纪的“老兵”,愈加想念当年的战友。如果有哪位战友的孩子能看到这篇文章,如果有认识或知道里文中那些战友下落的,请一定与老人联系()。

我有平台,你有故事?

就算晚一点也没关系,真的没关系

欢迎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