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面
其实这并不是一个刚刚颁布的措施,可能还有人记得,就在去年,号称史上最严的”限抗令“就出台了。去年11月中旬,江苏省卫计委员会发布了《转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通知的通知》,其中明确规定: 从年7月1日起,医院(医院)全面停止门诊患者静脉输注抗菌药物。 到年底前,医院(医院)全面停止门诊患者静脉输液。 总的来说,医院,7月起,大医院就不能输液头孢、青霉素等抗生素药物了;年底前,不仅是抗生素,其他药品输液也不行,只有在急诊或住院才能输液。当然,医院是可以输液的。 为什么不能输液? 会有人有疑问,为什么会出台这样的政策? 原因一:输液输出“高”水平 早在、年,央视就曾报道过我国的输液问题。年,我国医疗输液亿瓶,相当于全国平均每人输液8瓶,远高于国际上2.5-3.3瓶的平均水准。与此同时,每年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有60%左右是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发生的。 原因二:输液等于小手术 业内有句话叫“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虽不是%正确,但输液确实是各种给药方式中危害最大的。 我们习以为常的输液在医学上属于侵入性操作范畴,等于一次小手术。注射液中的不溶性微粒进入血液循环,极易出现肺肉芽肿、肺水肿、静脉炎症和过敏反应等。因此,静脉输液是公认的最危险的给药方式。
原因三:输液太多,导致抗生素滥用 输液太多,增加耐药细菌的产生,最后无药可用。导致很多病都比以前难治,如果是肺炎细菌,特别是进了重症监护室后,一旦出现耐药细菌,对于病人来说几乎是致命的。 原因四:输液本身的危险 药物通过静脉注射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如果有不良反应,往往也更快,更严重。部分患者对药物会有强烈的过敏反应;药物在生产、消毒过程中,没有除尽污染物而引起品质恶化,都是常见问题。一旦发生危险,输液的“快速便捷”,却往往令人失去宝贵的抢救时间。 以后不能输液了吗? 停止门诊输液,不等于不给患者输液,该输液还是得输液哒。比如医院公告称:“门诊患者确实需要静脉输液的,病情较重的统一收入专科住院治疗,病情较轻的或不愿住院的患者请在急诊科予以留观治疗(儿科除外),或经患者同意医院治疗。” 55种不需要输液的情况↓↓ 医院为何不禁? 上面都是禁止成人输液,医院除外,为什么儿童可以成年人不可以?这个可能是考虑到患儿的特殊,才保留了医院可以门诊挂水。儿童的体质以及免疫力不如成年人,病情发展迅速。一个感冒往往可能迅速转为肺炎,在门诊保留输液,有一定的合理性。因特殊性,医院保留门诊输液。 根据规定,医院(医院)将全面停止门诊输液 医院有▼ 医院 医院 医院(医院) 医院(妇幼保健院) 医院 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 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 这是未来医疗的大趋势 为了健康 我们得慢慢改变一生病就输液的老观念 说到底还是要锻炼身体 争取都不生病!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