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楚丹阳之战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先秦屈原《九歌·国殇》中这些令人气壮神旺的诗句,描写的应是秦、楚丹阳之战楚国将士奋死抗敌、为国捐躯的悲壮场面。 丹阳之战是一场殊死恶战、力竭血战。丹阳之“丹”,似乎带有浪漫血色—— 丹阳内外,那染血的面孔,嗜血的眼神,浸血的戈矛,兽性的怒号,漫天的尘雾,都被这摄人心魄的血腥之气所笼罩、淹没…… 戏弄怀王 战国时期,中原群雄逐鹿,各国竞相较量国力。楚国与其他中原各国相比,农业落后,兵力不强。但勇武善战的楚人常常通过战争来开疆拓土,先后灭了越国、鲁国等东方大国。 当时,中原的秦国击败魏、韩、赵三国后,形成了以秦、魏、韩为一方,齐与楚为另一方的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 据《史记》记载,公元前年,西方的秦国、东方的齐国和南方的楚国三强鼎立。 为了开疆拓土,秦惠文王准备对齐国发起进攻,但齐、楚有合纵的盟约,关系很密切,齐楚联盟的实力也很强。秦国想要攻齐,肯定会遭到楚国的夹击。 秦惠文王对此忧心忡忡,就派著名的纵横家、时为相国的张仪入楚游说,想法设法瓦解齐楚联盟,从而各个击破。 张仪作为使者,自告奋勇前往楚国,利诱楚怀王:“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他承诺,只要楚怀王与齐国绝交,秦国愿意将原先占领楚国的六百里商於之地归还给楚国。 商於之地作为商鞅曾经的封地,战略地位极其重要。楚国如果得到此地,可以威胁到关中,抵消在汉水和长江流域的不利地缘环境。 张仪对楚怀王说,这是“一石三鸟”的好计:可以削弱齐国,让秦国欠他一个人情,更可得到商於之地。 时任左徒的屈原,因忠心事主而被小人所嫉妒所诽谤,因诚心为国而被君王所怀疑所贬退。但为了复兴楚国,他依然苦口婆心地劝诫楚怀王,不要轻信张仪的诡计。 但在丰厚的诱惑面前,楚怀王断绝了与齐国的盟约,并派人跟随张仪前往秦国接受土地。 齐王得知,勃然大怒,迅速转与秦国结盟。 而当楚怀王派使者到秦国索要土地时,张仪却背信弃义,对楚国使者狡辩:“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是楚怀王听错了! 稳住昭睢 被秦相张仪戏弄的楚怀王恼羞成怒,誓与之决一死战。于是派出两路精锐,一路由大将军屈匄(gài,古同“丐”)领兵去丹阳,另一路由大将昭睢率军去重丘,与秦军开战。 秦惠文王首先派大将术视进攻昭睢的楚军,结果昭睢在重丘击败了秦军,进军到汉中。 秦国感到楚军实力强大,担心进攻另一路时昭睢会去支援,就打算先稳住昭睢,再去攻打屈匄。 于是秦国派出说客对宛公昭鼠说:“楚王想让昭雎乘胜进攻秦国,一定会分出您的一部分兵力去增强昭雎的力量。秦国知道您的兵力被分散了,必定进攻汉中。” 昭睢按兵不动。秦军稳住昭睢后,秦惠文王派庶长魏章和樗(chū)里疾、甘茂率军迎战,向丹阳楚军大肆进攻。韩国也派兵相助。 昭睢 丹阳之战 早在丹阳之战爆发前,屈原曾经在西峡县的屈原岗扣马进谏,劝阻怀王。这时的屈原在楚怀王眼里,已经是背负着“不忠”的猜忌,他的劝阻当然又失败了。 公元前年,周赧王三年,楚、秦间的大战全面展开。 据《战国策》、《史记?楚世家》等相关篇章和《竹书纪年》记载,楚国派屈匄率领主力,兵出丹阳,在商於前线与秦军对峙。两国军队战于汉北丹阳(今河南西峡、淅川一带)。 秦国施行离间计,使楚国大将之间互不配合。而且,愤怒的齐军从侧面攻击楚国,楚国腹背受敌,秦军获得大胜。 丹阳之战,是秦楚在战国时代第一次大交锋,是楚国历史上伤亡最惨烈的一次战争。楚军十五万将士,阵亡八万,将军屈匄、副将逢侯丑被俘,七十多个中高级将领或战死或被俘,曾经的楚都丹阳也就此沦为秦国的领地。 楚国大败,为防御秦国进攻,遂在丹阳之东杏山修建长城,气势如龙,蜿蜒宕伏。《左传》中有记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 丹阳大战后,秦国又调兵遣将,进攻楚地汉中(今陕西汉中),昭睢大败。秦军夺取汉中,占地里,并设置汉中郡。 不甘失败的楚怀王见楚军大败,十分恼怒,立即调动全国几乎所有精锐,再度攻秦。秦军于蓝田(今陕西蓝田)击败楚军,这就是“蓝田之战”。 在秦国使者动员下,韩、魏配合秦军乘楚国国内空虚,出兵南下偷袭楚国,攻占了楚国的邓地(今河南邓州)。 楚怀王听到自己大后方的邓地受到袭击的消息后,十分害怕,被迫同意了秦国的割地求和(秦国答应割让丹阳之战所侵占的两城),然后撤军回国。 而齐国很痛恨怀王背弃盟约,所以不肯派兵救助楚国,楚国的处境十分艰难。 深远影响 在烽火连绵、弱肉强食的战国时代,丹阳之战的规模并不是很大。 它与马陵之战覆灭的十万精锐不可同日而语,与燕国灭齐的狼奔千里不能同项而较,更不能与长平之战的团灭46万相提并论。但是,它产生的影响竟如此深远。 ——对楚国 在整个丹阳、蓝田之战中,楚国损失兵力超过二十万,从此一蹶不振,穷于应付。在列国争战中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 自此,楚国从强大走向弱小,从崛起走向衰亡,由完全的大国转向了混乱和投机。 这两次战役中,楚国还丢失两座重要的城邑,南阳门户大开。不过,楚国毕竟是疆域第一大国,恢复能力令人惊叹,六年后楚国消灭越国,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十年之后的垂沙之战中,齐、魏、韩三国联军轻松地进入南阳,给楚军致命一击,楚国自此彻底沉沦,大国雄风一去不复返! ——对秦国 秦国在丹阳、蓝田两大战役中,损失近二十万兵力,以至于未来的二十年,东进的步伐严重减慢,只有六年后攻占宜阳一次值得称道的胜利。 丹阳、蓝田之战后,秦国重创楚军主力,扩大了势力范围,消除了楚国对秦国的直接威胁。这两次战役,也成为秦、楚实力对比的转折点。 而且这两战使得秦国完全控制了汉中,这一带乃秦、楚、巴蜀之间重要的战略地带。秦得汉中后,加强了对巴蜀的监控,进一步打通了汉水流域与长江流域,彻底排除了楚国对秦国核心地区关中的威胁,并且掌握了对楚国军事行动中的战略主动权。 因此,丹阳之战的胜负,直接为“秦王扫六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汩汩丹江,滔滔不息,势不可挡。它承载着千帆竞渡,孕育了九洲生灵。 时光如淡化远去的潮水,交织着兴衰强弱。岁月如水面泛起的浪花,演义着舒缓起落。 悠悠往事,曾经华章,如浮萍,成烟云…… 了解更多家乡人文历史,轻戳以下链接—— 喝酒丢官!南阳这位“酒鬼书家”的惨痛教训 一代英主魏孝文帝,竟然病逝在亲征南阳的前线! 南阳名士,傅粉何郎,原来是曹操的养子和女婿! 郭旋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