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艺》公众平台ID:zhongwaiwenyi 尊重名家,力扶新人 《凤凰,携手失独老人走进西津渡》 作者 李淑华(丹阳市第九中学) “养儿防老”这是中国的传统观念,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独生子女家庭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大,那些由于各种原因中途失去独生子女的家庭在逐年增加,那些老人年龄越来越大,生活越来越困难,光靠政府养老院是不能完全解决他们的心理与情感需求的。 岁月无情,人有情!我们凤凰慈善公益组织的义工们向这些失独老人们伸出了援助之手,我们不仅定期或不定期地去敬老院看望慰问老人,还经常去帮助那些散落在各个村庄的老人们,帮助他们打扫房间,做做家务,聊聊天等。 为响应市委精神文明办倡仪精神,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我们凤凰公益组织创导“拒绝车窗抛物,从我做起”与“尊重生命,礼让斑马线”的宣传活动,并结合一直以来关爱失独家庭的情况,特定于3月26日举行了失独老人西津渡一日游活动。 有些义工为了培养自己孩子从小关爱老人的好品质,也将孩子带来一起参加义工服务活动,一共带领10位失独家庭参加了本次活动。 我们的义工中有的早已浏览过西津渡甚至有的都来过好几次了,可是这次他们还是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带上孩子,陪同我们的失独老人一起走进了千年古街——西津渡。 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心情,不一样的收获! 西津渡坐落在镇江市西边的润州区云台山麓,是一条有着千年历史,令人称奇叫绝的古街。从古到今,无数文人墨客留下了多少优美的诗歌美文。可是,等你真的走进了西津渡,你才发现文字远不及这儿的古色古香古韵之美! 说实话这次活动的目的,我们并不仅仅是来欣赏西津渡的美景的,主要是来陪伴这些失独的孤寡老人出来散散心,聊聊天,让他们也体会一下与年轻人在一起的乐趣,感受一下春天的气息。其中有的老人一次也没出过远门,现在见有这么多孩子陪伴前来游玩,真是说不出的高兴! 搀扶着老人,走在青石板铺的路面上,回忆着过往的历史,真的是“一眼看千年”!遥想当年笙歌曼舞时,曾有多少物资在这里集装运送,又有多少货物在这里分散,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在这石板路上轧出了一道又一道车辙,谱写了一曲又一曲人世沧桑!这里汇聚着古老文明,早年建筑(最早为年甚至更前)到处可见。据说三国时孙权招亲、红烧连环记,乾隆皇帝下江南去金山寻找父亲等一系列故事都在此发生的。 如今成了寻常百姓的家,虽没了往昔的喧闹与繁忙,但有一种特别的沉静之美。你看那昭关石塔,观音洞,依旧显示着宗教的肃穆庄严!可见那时人们对这个渡口面临的风险多么担心,只有祈求神灵的护佑!待渡口,虽然已再也无人待渡,但透过斑驳的瓦砾和那些参天古树,可见其年代久远!还有那不同时期的路面,不同时期的景物,似乎都在向人们诉说着这千年来的史事变迁。 “春风又绿江南岸”,在这春暖花开的日子里,携手失独老人走进西津渡,这本身就是人间的大爱大美!本次活动得到了许多爱心人士的赞助,西津渡玉山大酒店的朱总也给予了大力支持,让失独老人们尽情享受了一次免费春游。丹阳电视台、镇江电视台都作了专题报道,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良好品德! 容颜易老,青春无悔!凤凰,携手失独老人走进西津渡,给予老人的是不同的关怀与温暖,多了些陪伴,多了份柔情,让他们不再感到孤独与寂寞,与其他老人一样可享受春光的沐浴,享受欢乐,享受幸福,安度晚年! 作者简介李淑华,笔名书中浪子,女,年7月出生,丹阳市第九中学英语高级教师,镇江市作家协会会员,丹阳市作家协会,丹阳市诗词楹联协会会员。曾在《青年诗林》《镇江师专》《丹阳日报》《镇江日报》《京江晚报》《英语周报》《中学生英语》《英语之友》《扬子晚报》《作家天地》《当代作家》等刊物发表或获奖的论文、诗歌、散文、小说、评论等余篇。本刊特邀专栏作家。 ?原创作品授权发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