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皮炎医院专家 http://m.39.net/news/a_9363534.html 上回书我们讲到“成康之治”,天下安宁,周朝势力空前发展,直达顶峰。武王,成王,康王三代君主一直致力于疆土的扩张,因此周边的戎、狄、蛮、夷与周朝的摩擦冲突逐渐增加。周昭王姬瑕继位后,继承了父亲和爷爷的遗志,继续征讨东夷并试图向南扩张讨伐荆夷。整个西周对于开疆扩土有强烈的欲望,周朝多次爆发与诸夷的战争,直至西周灭亡。 成王时,文王的功臣鬻熊的后代熊绎被封于南方的蛮荒之地,熊绎心怀大志不甘于只占据蛮荒之地,于是定都丹阳,建立楚国。随着楚国不断发展逐渐与当地的荆蛮融合,创造了荆楚文明,试图与中原文明分庭抗礼。随着楚文化在楚人心中根深蒂固,终与中原诸国产生了分歧,楚人开始时不时的侵扰周边境。昭王十六年(公元前年)决定伐楚,昭王率军轻松过了汉水抵达荆楚腹地,据说在渡汉水的时候还遇见“大兕(犀牛)”,以为是神兽,可能是携神兽之威,楚人难以阻挡周王朝军队进攻的铁蹄,周军势如破竹,以强攻弱,大获全胜,掠夺了大量物资凯旋而归。要不咋说“枪炮一响,黄金万两”,估计是尝到了伐楚的甜头,昭王十九年(公元前年),周昭王派祭公、辛伯二次伐楚,结果天有不测风云,在渡汉水时遭遇了恶劣的天气和地震,导致周精锐西六师葬送汉水。估计是恶劣天气加上楚国的偷袭,不然单纯的自然灾害很难让整个军队溃败。西周大国也不可能记录这种让自身丢面的糟心事。此役过后西周军事实力逐渐衰弱。 昭王贼心不死,于公元前年,再次决定亲征楚国,想一劳永逸彻底铲除南疆边患。此次伐楚昭王准备充分,于成周集结大军,更是命令各诸侯率军从征。大军压境,虎啸龙吟,"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南夷(汉水流域诸国)、东夷(淮水流域诸国)赶忙遣使来见,以示臣服。南征第一阶段不战而捷,昭王一看此番战如此顺利,便心骄气傲,继续南下,兵锋直达楚国都城丹阳。楚人却早有准备,利用地形优势与周军打游击,周军不胜其扰,再加上北方军队不适应南方潮热气候导致瘟疫流行,疾病肆虐。随着战线的深入更是导致了补给的问题,此时的昭王为了尽快解决战斗便大肆抢掠南蛮百姓,弄得百姓怨声载道。周军在战役前期已经取得很大的战果,掠夺了大量青铜等资源,昭王一看也不可能完全灭掉楚人,便决定班师回朝。结果到汉水时发现了问题,一艘船也没有,昭王本来就气不顺,于是大肆抓丁造船。而且限期完成否则全部斩首。渔民带着恨意敷衍的把船板粘合到一起,并没有固定。等到周昭王渡河时,船受到风浪的拍打,就慢慢解体了。昭王军队几乎全部溺水身亡,周昭王也身死汉水。本人觉得此记录不可信:因船只不可能同时出发,所以先后出发的船不可能同时解体,致使六师全部沉水。不管咋说此次事件让周王室蒙羞,为了掩盖真相,说是昭王南巡狩猎,楚人护佑不力,遭遇风浪,溺水而亡。但是事情总有水落石出的一天,据史书记载春秋霸主齐桓公伐楚时说昭王乃因楚人搞鬼,在昭王回师渡汉水时,遭遇到了一支以兕为图腾的部落的袭击。周军不习水战导致昭王丧师身亡。 昭王南征是周朝建立后遭受的最严重的军事挫折,更是反映出周朝经”成康之治“国势强大后,不再像文王、武王时期团结诸国了。西周王朝单纯地依仗军事征服天下,这引起了众诸侯国的不满。其次,周公东征之后,军队一直没有革新战法,更是没有提升军事装备,因此在深入山河交错的荆楚时,困难重重,无法施展。其三,因成康带来的繁盛与和平让周人妄自尊大,轻敌冒进,最终落得兵败身亡的悲惨结局。当然周昭王三征荆楚并非无成,虽昭王身死楚地,但周王朝也完成对南方的拓展,并且楚人也元气大伤短时间内无法崛起。而昭王的意外更是上充满了传奇色彩的帝王-周穆王提前登上了历史舞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