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多少钱 http://www.jk100f.com/m/丹阳书院,原址位于江苏丹阳境内。也是丹阳早期书院之一,为南宋景定五年()在黄池镇创建。宋理宗亲书“丹阳书院”牌匾,后废。丹阳历史上共有过6所书院,即濂溪书院、练湖书院、庄湖书院、曲阿书院、鸣凤书院和蒙城书院。濂溪书院 是县丞顾信为纪念周敦颐孙周寿山,于明洪武十八年(年)创办的,院址在县学的东侧。成化年间,知县蔡实将书院迁往文阊阁东(现西门丝织厂西侧)。清雍正十二年(年)总督赵某和巡按高某分别题写了“无救心传”和“首续绝学”题额,悬挂于上。 练湖书院建于明永乐八年(年),为邑人潘遵所建。后因潘遵诏任临晋主簿,自此书院冷落,房屋倾圮。明代著名散文家茅坤来练湖书院时,曾写过一首《过练湖书院怀菲泉先生因简丁姜诸兄》诗,曰:“湖色犹如练,说经人已非;弦歌芳草寂,池馆夕阳归;鸟迹馀题字,林香没旧衣;独怜齐鲁士,吾道卜何依?”从诗中可看出,茅坤数年前来练湖书院时,曾拜见过在此讲学的菲泉先生和简、丁、姜等人,此次重来,景物依旧,却人事全非。明景泰年间,同知俞端重建练湖书院,并作为使臣驻节之所。当时练湖书院门前曾有对联两幅:“文章浩瀚湖波涌,事业空明练水浮”;“文章好似湖波漾,书案犹如练水明”。时练湖书院地处万顷湖光、清波小藻、荷花映日、游鱼争跃的优雅环境之中,这里确是读书人所向往的美好景地。后该书院于光绪年间停办。庄湖书院明正德元年(年)由举人潘世美所建,院址在延陵镇西北的庄湖村。曲阿书院明正德六年(年)由潘寄道所建,院址在延陵。该书院萃集族中子弟,读书学习,以期仕进。正德十年进士、监察御史孙方,曾作《题延陵曲阿书院》诗一首,曰:“卜筑依曲阿,林泉趣自幽;月明书帐冷,池净墨花流;火苣知茶熟,帘开识树秋;此中无个事,高论共相酬”。 鸣凤书院又名云阳书院,院址在城内白云街。该书院建于清乾隆三十六年(年),书院用房为珥村陆氏献出的房舍27间,资金依靠清政府划给新涨洲田亩管业收息,作为办学资金。咸丰年间,鸣凤书院毁于兵火。光绪初年,邑中士绅重建鸣凤书院,重建后的鸣凤书院结构雄伟,规模宏大,大门、中厅分别悬挂束允泰、林福源所书的“鸣凤书院”、“安定清规”匾额。第一进左为传达室,右为会客室;第二进为教职员办公室;第三、四、五进楼下为教室,楼上为寝室。第三进左侧为自修室,第四进左侧为大礼堂,第五进及大礼堂的后面为大操场,设有网球场等。大礼堂前的庭院中,种植法国梧桐,每进天井里,遍植花木、饶有园林之胜。 鸣凤书院创办后,聘请讲学者多为江浙名人学士,其中最有影响的是清末思想家、文学家龚自珍。他力图用自己的政治抱负来影响学生,培养一批将来能改造社会、振兴祖国的栋梁之材。光绪二十七年(年),鸣凤书院改称鸣凤高等小学堂,民国初改为丹阳县第一高等小学,民国14年(年)又改称县立鸣凤小学。 蒙城书院由邑人荆国霖等人于清光绪二十六年(年)创办,院址在吕城镇同仁堂养正义塾培凤书屋故址。光绪二十八年,院屋落成开课。光绪三十一年改为官立吕城初级小学堂。 ▌来源:镜化论 ▌编辑:乐活君丨审核:康熙▌商务合作: ▌爆料:-.小编g ▌文章:本新媒体账号所展示的信息由网友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爆料者本人负责。新媒体账号站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如果新媒体账号信息侵犯您的版权或者个人合法权益,请联系乐活丹阳(-),我们会在24小时内审核处理。 提示:办理过程中选择丹阳农商银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