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6-5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近日,“志趣与情趣——诗词背后的中国精神”专题讲座在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举行。主讲人郦波教授现场剖析了中国古代多位著名诗词人的作品和人生,引领在场大学生走进诗词,感受诗词人的风雅情操,讲述诗词背后的中国精神。

什么??

您不知道郦波是谁?

让我来为您科普

郦波,字云水,号沧溟,生于年,祖籍江苏丹阳。中国古典文学与文化专业博士、国内首位文牍学研究方向博士后、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南京师范大学中国古典文学与文化博士、汉语言文学博士后,多家卫视特约文化嘉宾,“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全球汉语大会”文化嘉宾,他以生动幽默的讲解成为节目一大亮点,被观众誉为“诗歌男神”。

郦波教授重归故土,

您是否好奇他会和观众们讲述什么?

小二带大家围观

讲座还没开始,会堂里就坐满了人

  中国自古以来就被称为“诗的国度”,中国人天生喜欢诗,有“诗一样的情怀”。古诗词中,诗意人生的种种描绘,其永恒魅力来源于何处?如何从古诗词中培养志趣和情趣?又如何才能看到中华文明具有的深刻文化内涵?这些年来,郦波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探索。讲座中,郦波教授引经据典,他从袁枚的组诗《苔》入手,层层推进,讲述了随园与南师大的前世今生:随园的主人袁枚有奇才,但性格却“不耐”,干了件“前无古人,后有来者”的事——在随园中公开招收了40位女弟子,建立了金陵女子学院。随后,郦波教授又讲述了陆游、辛弃疾等著名诗词名家的人生,以诗词为媒,带领现场观众漫步于古典与现代之间,接续上那曾经被淡忘的文化血脉,触摸到华夏文明的精髓所在。

  观众聚精会神,边听边记笔记,不敢错过一丝细节。

  讲座中,郦波教授还提出了两个值得现代年轻人亟需思考的问题——青少年沉迷手游(网游)与网络科技带来的碎片化生活习惯。郦波教授说,科技让我们向外越走越远,却没能让我们向内发展。但我们身上流淌着“文化基因”,诗词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传基因,这是树立我们人生的根本所在,无论你在哪里,将来会从事什么,希望大家都能从先贤身上获得支撑生命的力量。何为“支撑生命的力量”?最后,郦波教授为大家解了惑:支撑生命的力量,就是诗词的力量,是中国文化的力量。

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

现在学习还不晚,

快和郦波教授一起学起来。

end

丹阳广电全媒体记者高欣

编辑:小九

喜欢这篇文章的人也喜欢······

?丹阳版“快闪”《我和我的祖国》来了!

?丹阳这条“樱花大道”已经美成这样啦!赶紧打卡去!

?丹阳人盼了一年管山樱花开啦!

?恰到茶花绽放季吐艳空惊岁月非......

?堪比景区!丹阳七旬老人打造出“苏州园林”!

?丹阳新晋网红打卡地,人民广场玉兰花开,你去看了吗?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