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16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第6期页pdf下载

收起阅读全文

·语言学研究·

亲属关系是人类社会的基本关系之一,所以各民族语言都有相应的亲属称谓,汉语也不例外。中华文化讲究亲疏有别,加上“男女有别,长幼有序”,发展到现在,亲属称谓就分得很细致。我们一般把亲属分为血亲和姻亲两大类。血亲是指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亲属(本文连带其配偶),包括父系亲属(含祖母系亲属)、母系亲属;姻亲是指与自己有婚姻关系的另一方的亲属,即配偶方亲属,包括夫方亲属、妻方亲属[1]。但是在汉语中各地方言对同一亲属,叫法不尽相同。本文拟对河南省光山县亲属称谓系统做详尽描述。

一、光山亲属称谓概况

亲属称谓分为面称和背称两种。面称是当面称呼对方,以引起对方注意的叫法,听话人和被称呼人为同一个人。背称是背后向他人称说该亲属的叫法,被称呼人是说话人和听话人之外的第三方。光山方言的亲属称谓,面称和背称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例如,过去的婆婆,当面喊她的大儿媳为“大女子”,或者她的名,背称往往是“我大媳妇儿”。

在光山方言中,背后称呼某亲属,前面会有“我”“你”“他”“她”等作为表示领属的定语,例如,光山方言把曾祖父叫“老太儿”,在背后提到某人的曾祖父,会说“我老太儿”“你老太儿”“他老太儿”或“小霞她老太儿”。

在光山方言中,同父母的某一类亲属,其称谓按照年龄从大到小排行依次是“大、二、三……小/娃”中的一个。排行最末的,可以用实际排行数字称呼,但一般用“小”或者“娃”。光山方言中的“娃”是“特别小”的意思,具有浓厚的亲昵色彩,用于亲属排行,必是最小的,而且往往没有成婚。当然,成婚之后,“娃”字由于惯性还是要持续用相当长一段时间的,甚至终其一生。例如,娃姑、娃姨、娃爹/娃佬儿、娃姐、娃妹儿、娃哥、娃兄。中老年父辈及辈分更高的,排行最末的往往用“小”,如小爷、小奶、小爹/小佬儿、小妈等。

假设一对光山夫妇有六个孩子:四个儿子两个女儿。四个儿子被称为这对夫妇的大儿、二儿、三儿、小儿。两个女儿被称为这对夫妇的大女、小女/二女。该夫妇可以溺爱地喊自己最小的儿子为娃儿(不儿化,“儿”重读),最小的女儿为娃女子。小女儿是老五,她喊三个哥哥为大哥、二哥、三哥,姐姐为大姐,弟弟为娃兄。弟弟称最小的姐姐为娃姐。大姐和三个哥哥称妹妹为娃妹儿。这对夫妇的孙辈,除自己的父母外,可以称该夫妇的四个儿子为大爹、二爹、三爹、娃爹/小爹(或大佬儿、二佬儿、三佬儿、小佬儿/娃佬儿),称该夫妇的四个儿媳为大妈、二妈、三妈、小妈(或大娘、二娘、三娘、小娘)。

为了拉近心理距离,加强亲近感,面称堂兄弟姐妹及其配偶、表兄弟姐妹及其配偶,称谓尽量向亲兄弟姐妹及其配偶靠拢,往往去掉“叔伯”“表”这样显得血缘关系远一些的字眼;面称没有血缘关系的姻亲,称谓尽量跟配偶完全一致,仿佛对方就是自己的血亲一般。

对晚辈和年龄与自己相仿或比自己小的平辈都可以面称其名。高祖父以上的亲属称谓和高祖父相同,不分男女,一律称“太八儿”“老太八子”。大概很少有人那么高寿,以致五世、六世同堂的。祖父的未婚族妹,有人叫“老姑”,因其未婚,称“姑奶”是不礼貌的。有个别家庭称父为“叔”,称母为“婶儿”,是不正常的叫法,迷信认为,父母和子女如果命中犯克,如此改变称呼则表示脱离亲子关系,孩子好养活,又不致骨肉分离。光山方言没有重叠式亲属称谓,普通话的重叠式亲属称谓“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舅舅、姑姑、姨姨、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在光山方言中都相应地变成了单音节的亲属称谓“爷、奶、爸、妈、舅、姑、姨、哥、姐、兄、妹儿”。

为了能更加清楚地理清光山县亲戚称谓,我们将采取分门别类的方法,进行归纳。同时对有关标识说明如下:(1)下标-儿表示该称谓儿化;“同上”表示称谓与上栏相同;“**”代替某个人的名字。(2)读音与普通话有明显差异的,第一次出现时加线并用国际音标注音,再现时不再注音。

二、父系亲属称谓

光山方言的亲属称谓跟整个汉民族传统文化是一致的,以父系为主线和正统。父系亲属在光山方言中只有九代有称谓,即上四代,下四代,连同自己这一代,共九代。如下。

(一)长辈

普通话光山方言背称

高祖父/高祖母太八儿/老太八儿/太八子/老太八子(面称:太八儿)

高祖父的兄弟同上

高祖父兄弟之妻同上

曾祖父/曾祖母老太儿[析言]称女性为“里老太儿”,男性为“外老太儿”

曾祖父的兄弟同上

曾祖父兄弟之妻同上

曾祖父的姐妹姑太儿

曾祖父姐妹之夫同上

祖母的父亲太姥[lau]爷

祖母的母亲太姥[naη]娘

祖父爷

祖母奶

祖父的兄弟X爷

祖父兄弟之妻X奶

祖父的姐妹姑奶/X姑奶

祖父姐妹之夫姑爷/X姑爷

祖父的表兄弟伯[pe55]爷/**伯爷

祖父表兄弟之妻伯奶

祖母的兄弟舅爷/X舅爷

祖母兄弟之妻舅奶/X舅奶

祖母的姐妹姨奶/X姨奶

祖母姐妹之夫姨爷/X姨爷

父亲(老派)大儿[ta35]/老子/老头儿(面称:大儿)(新派)爸

母亲(老派)娘;(新派)妈

父亲的兄弟X爹[te55]/佬儿/X佬儿[浑言]叔[u55]佬儿

父亲兄弟之妻(老派)X娘([浑言]婶娘);(新派)X妈

父亲之姐姑妈/X姑妈

父亲之姐夫姑爹/X姑爹

父亲之妹姑/X姑

父亲之妹夫姑佬儿/X姑佬儿

父亲之表兄弟叔/伯叔/**伯叔

父亲表兄弟之妻婶儿/伯婶/**伯婶

父亲之表姐妹表姑(面称:姑)

(二)平辈

普通话光山方言背称

哥哥哥[ko]/X哥

嫂子嫂儿/X嫂儿

弟弟兄[iη55]/X兄

弟媳兄媳妇儿/X兄媳妇儿(面称:妹儿/X妹儿)

姐姐姐/X姐

姐夫姓+哥;姐夫/姐夫哥/X姐夫(面称:姓+哥)

妹妹妹儿/X妹儿

妹夫姓+兄弟;妹夫/X妹夫(面称:姓+兄弟)

丈夫当家的/男人/外人/小伢儿[ηa35]他爸

妻子屋[u31]的/女人/屋人/小伢儿他妈

堂兄[男称](叔伯)弟兄伙[xo35]的[女称](叔伯)哥/X哥;**X哥

堂兄之妻(叔伯)嫂儿/X嫂儿

堂弟[男称](叔伯)弟兄伙的[女称](叔伯)兄/(叔伯)X兄

堂弟之妻(叔伯)兄媳妇儿/X兄媳妇儿

堂姐(叔伯)姐;**X姐

堂姐之夫姓+哥;(叔伯的)姐夫/姐夫哥/X姐(面称:姓+哥)

堂妹(叔伯)妹儿;**X妹儿

堂妹之夫姓+兄弟;(叔伯的)妹夫/X妹夫(面称:姓+兄弟)

表哥[男称]老表/X老表[女称]表哥/X表哥[女面称]哥/X哥

表哥之妻表嫂儿/X表嫂儿

表弟[男称]老表/X老表[女称]表弟/X表弟(女面称:兄/X兄)

表弟之妻表兄媳妇儿

表姐表姐/X表姐(面称:姐/X姐)

表姐夫表姐夫/X表姐夫(面称:姓+哥)

表妹表妹儿/X表妹儿(面称还可以叫:妹儿/X妹儿)

表妹夫表妹夫/X表妹夫(面称:姓+兄弟)

(三)晚辈

光山人面称晚辈往往直呼其名,背称跟普通话差不多,常见的有(右边为其配偶)。

儿[35]/X儿儿媳妇儿/X儿媳妇儿/媳妇儿/X媳妇儿

女[]/X女女婿/X女婿

侄儿/X侄儿侄媳妇儿/X侄媳妇儿

侄女侄女婿

外甥外甥媳妇儿/X外甥媳妇儿

外甥女外甥女婿

表侄儿/X表侄儿表侄媳妇儿/X表侄媳妇儿

表侄女表侄女婿

姨侄儿/X姨侄儿(姐妹之间互称对方的儿子)

姨侄女(姐妹之间互称对方的女儿)

孙儿[s33]孙[sn33]媳妇儿

孙女孙女婿

侄孙儿侄孙媳妇儿

侄孙女侄孙女婿

外孙外孙媳妇儿

外孙女外孙女婿

表侄孙儿

表侄孙女

姨侄孙儿(姐妹之间互称对方的孙子)

姨侄孙女(姐妹之间互称对方的孙女)

曾孙儿(“曾”在光山方言中音[ts‘n35])

曾孙女

曾侄孙儿

曾侄孙女

曾外孙(女儿的孙子、外孙;孙女的儿子)

曾外孙女(女儿的孙女、外孙女;孙女的女儿)

玄孙儿[an35s55]

玄孙女

玄侄孙儿

玄侄孙女

三、母系亲属称谓

因为受男尊女卑的封建宗法观念的影响,母系亲属血缘关系稍远一些的不来往,所以母系亲属称谓比父系亲属称谓要少。

(一)长辈(面称和背称相同)

普通话光山方言

母亲的祖父太姥爷

母亲的祖母太姥娘

母亲的外祖父太姥爷

母亲的外祖母太姥娘

外公姥爷

外婆姥娘

外公的兄弟X姥爷

外公的兄弟之妻X姥娘

母亲的舅父舅姥爷/X舅姥爷

母亲的舅母舅姥娘/X舅姥娘

母亲的姑母姑姥娘/X姑姥娘

母亲的姑父姑姥爷/X姑姥爷

母亲的兄弟舅/X舅

母亲的兄弟之妻舅妈/X舅妈

母亲的姐姐姨妈/X姨妈

母亲的姐夫姨爹/X姨爹

母亲的妹妹姨/X姨

母亲的妹夫姨佬儿/X姨佬儿

(二)平辈和晚辈

在光山方言中,母亲的兄弟姐妹的后代,称谓跟父亲的姐妹的后代一样,他们都算是表亲(见父系亲属称谓“(二)平辈”“(三)晚辈”中的表亲)。

表亲分姑表、舅表和姨表。一般情况下,三家表亲称谓相同,不加区分。在背称时,需要进一步区分,则在前面加“姑”“舅”“姨”以示区别。例如,姑老表、舅表姐、姨表妹儿。当地有民谚云:“头代亲,二代表,三代就拉倒。”这就是说,跟姑、舅、姨这一代还算是亲戚,相互走动。到了第二代,是表亲,已经比较疏远,不怎么走动了。到了第三代,就不当亲戚走了。而在这三类表亲中,最不重要的是姨亲。俗话说:“姨亲不是亲,死了姨娘断了根。”姨娘死了之后,与姨表亲干脆就不再来往了。这反映出了中国浓厚的宗法观念和男尊女卑思想。当地另一民俗更是把男尊女卑思想发挥到极致。俗话说:“娘亲母舅。”“舅舅大似娘”。舅舅的地位比母亲还高,舅舅打外甥,天经地义,孩子的父亲都不能拉。

四、夫方亲属称谓

女性在面称丈夫一方的亲属时,叫得跟丈夫完全相同,背称则往往前面要冠上“婆”或“婆家”。

(一)长辈

普通话光山方言背称

丈夫的祖父婆爷/老老公公/老老爷(前一个“老”重读)

丈夫的祖母婆奶/老老婆婆/老老奶奶

丈夫祖父的兄弟婆家X爷

丈夫祖父的兄弟之妻婆家X奶

丈夫的外祖父婆家姥爷

丈夫的外祖母婆家姥娘

丈夫的父亲老公公/老爷(“爷”重读)

丈夫的母亲老婆婆/老奶/老奶奶

丈夫父亲的兄弟婆家X爹/婆家X佬儿/婆家叔佬儿

丈夫父亲的兄弟之妻婆家X妈/婆家婶娘

丈夫的姑姑婆姑/X婆姑/婆家X姑

丈夫的姑父婆家姑爹/婆家X姑爹/婆家姑佬儿/婆家X姑佬儿

丈夫的舅父婆舅/X婆舅/婆家X舅

丈夫的舅母婆舅妈/婆家X舅妈

丈夫的姨母婆姨/X婆姨/婆家X姨

丈夫的姨父婆家姨爹/婆家X姨爹/婆家姨佬儿/婆家X姨佬儿

(二)平辈和晚辈

普通话光山方言背称

丈夫的哥哥弟兄伙的/X弟兄伙的

丈夫的嫂子婆嫂儿/X婆嫂儿/婆家X嫂儿妯儿伙的/X妯儿伙的

丈夫的弟弟弟兄伙的/X弟兄伙的

丈夫的弟媳婆兄媳妇儿/X婆兄媳妇儿妯儿伙的/X妯儿伙的

丈夫的姐姐婆姐/X婆姐

丈夫的姐夫婆姐夫/X婆姐夫

丈夫的妹妹婆妹儿/X婆妹儿

丈夫的妹夫婆妹夫/X婆妹夫

丈夫的堂兄弟叔伯弟兄伙的

丈夫的侄子婆侄儿/X婆侄儿

丈夫的侄女婆侄女/婆家X侄女

丈夫的外甥外甥/X外甥

丈夫的外甥女外甥女/X外(甥)女

五、妻方亲属称谓

男性在面称妻方亲属时,叫得跟妻子完全一样,但是背称不同,前面往往要冠上“妻”。

(一)长辈

普通话光山方言背称

妻子的祖父妻爷

妻子的祖母妻奶

妻子祖父的兄弟妻X爷

妻祖父的兄弟妻妻X奶

妻子的外祖父妻姥爷

妻子的外祖母妻姥娘

妻子的父亲老干爷[lau21kan55ie]

妻子的母亲老干娘[lau21kan55ia]

妻子父亲的兄弟妻X爹/妻X佬儿/妻叔佬儿

岳父的兄弟之妻妻X妈/妻婶娘

妻子的姑姑妻姑妈/X妻姑妈/妻姑/妻X姑

妻子的姑父妻姑爹/X妻姑爹/妻姑佬儿/X妻姑佬儿

妻子的舅父妻舅/妻X舅

妻子的舅母妻舅妈/X妻舅妈

妻子的姨母妻姨妈/X妻姨妈/妻姨/妻X姨

妻子的姨父妻姨爹/X妻姨爹/妻姨佬儿/X妻姨佬儿

(二)平辈和晚辈

普通话光山方言背称

妻子的哥哥妻哥/妻X哥

妻子的嫂子妻嫂儿/妻X嫂儿

妻子的弟弟妻兄弟/X妻兄弟

妻子的弟媳妻兄媳妇儿/X妻兄媳妇儿

妻子的姐姐妻姐/妻X姐

妻子的姐夫把牵[pa31t‘ian]

妻子的妹妹妻妹儿/妻X妹儿

妻子的妹夫把牵

妻子的堂兄叔伯妻X哥

妻子的堂弟叔伯妻兄弟

妻子的侄子妻侄儿/X妻侄儿

妻子的侄女妻侄女/X妻侄女

妻子的姐妹之子妻姨侄儿

妻子的姐妹之女妻姨侄女

六、其他亲属称谓

(一)特殊亲属称谓

普通话光山方言背称

义父之父/父之义父干爷

义父之母/父之义母干奶

义父干佬儿

义母干妈

义子干儿

义女干女

结拜兄弟老契

结拜兄弟之妻老契娘子

继父继父老子

继母后娘/后来娘/后妈/后来妈

儿媳(女婿)的父亲亲家[t‘in31tia]/亲家公儿

儿媳(女婿)的母亲亲家/亲家母

妻子带的前夫之子妈妈儿[ma21ma]

未婚妻小媳妇儿

(二)合称

光山方言亲属称谓中有一些合称,即该称谓包含不止一人。例如。

普通话光山方言

祖先老先人(“人”轻声)

父母娘老子

父+子女爷儿伙的

母+子女娘儿伙的

兄弟弟兄伙的

姐妹姊们[tsmn]伙的

兄弟姐妹姊们伙的

妯娌妯儿伙的

夫妻两口子

娘家人娘屋的/娘屋人

亲属亲戚六眷

同姓亲属自家屋的(“家”有时轻声)

近血缘的同姓亲属近门儿的

旁姓亲属亲戚(轻声)

后代子孙后人(轻声)

上例中的“伙的”可换成具体的数目或“几个”,例如,爷儿两个/爷儿几个、娘儿三个/娘儿几个、弟兄四个/弟兄几个、姊们五个/姊们几个、妯儿三个/妯儿几个。

(三)从他亲属称谓

光山县成年人在背称各类姻亲时,应该是为了不显得生分又能让听话人明白自己说的是谁,有时不从自己的立场出发称呼该亲属,而是从说话双方之外的第三方的立场出发称说该亲属。例如,可以从自己子女的立场称呼自己的公公为“小伢儿他爷/**他爷”(伢[J35]),称自己的丈夫为“我小伢儿他爸/**他爸”;可以从自己妻子的立场称呼自己的岳父为“**他爸”;大嫂的母亲光山人叫“伯大娘”,可是每个人有很多“伯大娘”,到底是哪一个?这时可以说“我大嫂儿她娘”。

(四)亲属称谓的泛化

光山县以农业人口为主,大多数人自谋职业,没有社会职务或头衔。光山人在碰到跟自己没有亲属关系的熟人时,如果同姓,会通过某种联系挂靠,以父系亲属称谓称呼,外姓又没有国家正式职业、职称、职务或社会头衔,往往以表亲称谓称呼他们,可以说是表亲称谓的泛化。甚至,光山人在有事求助陌生人时,为套近乎,有时也使用类似的亲属称谓。这样可以拉近对方跟自己的心理距离,表达善意和亲热。常用的泛化亲属称谓很少,例如,跟爷爷同龄的男性叫“伯爷”,其配偶叫“伯奶”;跟父亲同龄的男性叫“伯叔”,其配偶叫“伯婶/婶儿”(如果跟母亲关系更亲近些也可以叫“姨/X姨”);跟自己同龄的男性,女性叫他“哥/兄”,男性叫他“老表/弟兄伙的”;跟自己同龄的女性,叫“姐/妹/姊们伙的”。

七、光山方言亲属称谓的文化内涵

光山方言的亲属称谓词系统比较复杂、精细、完备,跟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关。

(一)讲究亲疏有别

亲疏有别,是说一个人待人接物时根据对方与自己关系的亲疏不同而有所区别地对待,爱人要由亲至疏。儒家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认为人应该根据自己能力的大小,由内而外,由亲至疏善待他人。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兄弟都善待不了,他又怎么会去善待天下呢?如果每一个人都做好自己,经营好自己的家,天下也就太平了。社会上大多数人的能力,只能做到爱自己,爱亲人、朋友,而亲友那么多,关系有远有近,人们往往优先爱跟自己关系近的。光山人跟所有中国人一样,比较重视亲情,重视亲属关系,因而对亲属称谓才有如此详细的划分。

(二)讲究男尊女卑,内外有别,长幼有序

中国传统宗法制社会强调血缘纽带,讲究“男尊女卑,内外有别,长幼有序”,亲属也就相应地有详细、严格的区分。光山县亲属称谓首先体现为“男尊女卑”:子女要跟父姓,家产是传男不传女的,儿子要留在家里娶妻生子延续香火,女儿要嫁出去。其次体现在长幼有序。光山人面称长辈或明显年长于己的平辈时,不可以直呼其名,而是要以亲属称谓呼之,否则会被看作是没大没小、不懂礼貌的。所以,光山人把各类亲属按照亲疏不同、男女有别、长幼有序的原则赋予各自的称谓,是尊老爱幼的体现。

河南光山方言丰富多彩的亲属称谓折射了中国传统文化,了解光山方言的亲属称谓系统有助于我们把握光山县地方文化色彩。

参考文献:

[1]王倩蕾.现代汉语亲属称谓研究综述[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3):40-44.

[2]许巧枝.江苏丹阳河南方言岛的双方言现象[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7(2):-.

[3]周运明.天津方言的亲属称谓[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46-52.

[4]丁亚南.河南地方志亲属称谓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

DOI:10./j.issn.-..06.

收稿日期:-04-15;收修日期-10-05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7BYY)

作者简介:张贤敏(—),女,河南光山人,讲师,主要从事汉语言教学和研究。

中图分类号:H.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6--05

(责任编辑:韩大强)

赞赏

长按







































北京哪所医院治白癜风好
怎样能治好白癜风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