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共计10项) 一、民间文学(共计2项) 1Ⅰ—1金牛洞的传说埤城镇文体中心 2Ⅰ—2窦庄庙的传说访仙镇文体中心 窦庄庙原为南宋著名理学家窦从周的书院。清咸丰10年(年)毁于战火。同治10年(年)当地人袁锦高、景昌藻等在旧址建东岳庙,供奉东岳(泰山)大帝,颇具规模,为邑内有名大庙。民国年间两度毁于大火,后又重新修复。 年,窦庄庙在“文革”运动中遭拆毁,用以扩建窦庄中心小学和建造公社大会堂。改革开放后恢复各宗教活动,至年信徒捐资先后塑东岳大帝、大帝娘娘、财神爷、阴郎中和三茅菩萨等道教诸神塑像。 二、传统美术(共计2项) 3Ⅱ—1木雕云阳镇朱正平 如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参差不齐,有的逐渐凋零,有的欣欣向荣。让人倍感欣慰的是,为了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凝聚中华民族的精神与力量,仍有许多“非遗”传承人选择了坚守,丹阳木雕非遗传人朱正平便是其中之一。 在当下木雕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朱正平给人修钟表、修玉、刻章,赚房租钱用来“补贴”木雕。即便如此,他仍然支付不了年年递增的房租。为了传承技艺,他将工作室搬到了自己的家里。 今年65岁的朱正平,多年的木雕艺术生涯,使他对树根有了一种特别的感情。他从小就喜欢木雕,因为从他爷爷起就开始木雕、根雕艺术。但苦于那时没有市场,年高中毕业的他,就去丹阳一手表厂打工,木雕当业余爱好来做。 年,手表厂倒闭,因他有雕刻这门手艺,顺利的去了浙江等地的木雕厂打工。 年回到丹阳,开始是专门给一些企业做摆件和人物造型、看到木雕、根雕慢慢的被人们所接受,他就开始“自立门户”,如今在木雕根雕的世界里,闯出了属于自己的天地。年,成为丹阳木雕非遗传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