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2/17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被载入《三国志》的孙策与太史慈的“神亭酣战”又叫做“神亭大战”或“神亭相战”,故事家喻户晓,人口皆碑,耳熟能详。但很多人想不到,这一战就发生于茅山地区,发生在丹阳、句容、金坛三地交汇之处。孙策(—),字伯符,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孙坚长子,孙权长兄,三国时期孙吴的奠基者之一,《三国演义》中绰号“小霸王”。为继承父亲孙坚的遗业而屈事袁术,后脱离袁术,统一江东。初平二年(年),孙坚因攻打荆州牧刘表而被刘表的部下黄祖埋伏所杀,享年37岁。孙策当时17虚岁。孙贲(孙坚的侄子)护送孙坚的遗体返回江东,将孙坚葬在曲阿(今丹阳)。父亲死时,孙策无奈之下投靠在寿春(今安徽寿县)的袁术,孙策几次恳求袁术把孙坚以前的全部人马借给他,袁术却没有答应。兴平元年(年),汉献帝派刘繇担任扬州刺史,扬州的治所本在江北的寿春,但当时政局混乱,寿春已被袁术占领,淮南一带成了袁术的势力范围,刘繇便在丹阳郡太守吴景,丹阳郡都尉孙贲协助下南渡长江,在曲阿立足。当时,袁术阴谋叛乱篡位,攻克周围各郡县,让刘繇感到恐惧。刘繇派遣樊能、张英驻军江边防御袁术,考虑到吴景、孙贲是袁术所任用的人,十一月底,刘繇领五万大军攻取丹阳郡数县。丹阳郡太守吴景,丹阳郡都尉孙贲不能敌。退至江北历阳(今安徽和县)。丹阳郡北部的江城,句容,湖熟,秣陵,石城,丹阳,芜湖,溧阳,春谷九县已经完全失手,而这九县正是靠近长江,土地最肥沃,人口最密集,交通最便利的地带,可以称得上是整个丹阳郡的精华区域。虽然这部分区域的面积不过占整个丹阳郡的五分之一,人口却占了十分之七,也就是说这九县就拥有人口70万左右。占据了丹阳北方九县之后,刘繇派自己手下大将张英屯兵于长江渡口牛渚,屯粮十万石于邸阁。丹阳郡太守吴景是孙策的舅父,丹阳郡都尉孙贲是孙策的堂兄。原孙坚部将朱治建议孙策脱离袁术,返回江东故乡,创建基业。孙策依计,以帮助舅舅的名义去见袁术。袁术明知孙策对自己不满,但他认为,刘繇占据曲阿,王朗占据会稽,孙策未必能有什么作为,就答应了他的请求,向朝廷请封孙策为折冲校尉,并将孙坚旧部程普、黄盖、韩当、祖茂四将和数千人中的一千多人交还给孙策统领。孙策率步兵千余人、骑兵数十人,由寿春(今安徽寿县)南下,沿途招兵买马,进抵历阳时,部队已增至五、六千人。孙策好友周瑜率军及携带大批粮秣亦来历阳迎接孙策,实力大增。汉献帝兴平二年(年),孙策带兵从历阳渡江,首先攻取扬州刺史刘繇屯积粮秣和军械的牛渚山(采石矶,今安徽当涂北),之后经秣陵,一路摧枯拉朽,攻克江乘、湖熟、句容,再句容沿破冈渎(古运河)向东进发,攻打曲阿。《三国志·吴书·周瑜传》载:“(瑜)遂从攻横江、当利,皆拔之。乃渡击秣陵,破笮融、薛礼,转下湖孰、江乘,进入曲阿,而策之众已数万矣。”《三国志吴书程普传》载:“坚薨,复随孙策在淮南,从攻庐江,拔之,还俱东渡。策到横江、当利,破张英、于麋等,转下秣陵、湖孰、句容、曲阿。”曲阿就在茅山东面,孙策驻扎茅山一带,整顿部队,相机到曲阿与刘繇决战。孙策大军所到之处,军士们严遵将令,秋毫无犯,民间的一只鸡、一条狗、一棵蔬菜,都不会触动。百姓十分喜悦,争着用牛肉和酒犒劳孙策的部队。茅山东边,曲阿城外西南部,金坛西北部交汇处,有座小山坡叫神亭岭,神亭岭上原有一座汉光武帝庙。是日,孙策带了十三骑佐将前往庙中焚香祭祀,并趁机探看了岭南刘繇军营寨。事情就这样发生了。回来的路上,正遇到刘繇属下太史慈外出巡视,拦住去路,专叫孙策厮杀。孙策也是个争强好胜之人,当下挺枪相迎,与太史慈两马相交,二人单打独斗,一直杀到黄昏,前后共大战了一百余回合不分胜负。孙策夺得太史慈的手戟,太史慈抢走孙策的头盔。后来双方援军到达,又突然“风雨暴至”这才收兵各回营寨。这段故事在历史上有一个名目,叫做“神亭酣战”或者是“神亭大战”“神亭相战”,被载入《三国志》。孙策最后歼灭了刘繇布防在曲阿外围的守军,迫使刘繇率兵出城决战。孙策趁势猛攻,刘繇大败,逃往丹徒。孙策占领曲阿,慰劳嘉奖将士,颁布政令,安抚地方民心,前来归附和应征的人,从四面八方接踵而至,孙策很快集结到2万余人,战马余匹,声威震动江东。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