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新年之时,丹阳人都有自己喜爱吃的东西,最基本的,如团子、茶叶蛋、肉圆等几乎已经成了过年的标志性美食,那么,今年的羊年新春,您都享用过哪些具有丹阳特色的美食?现小编列举一些美食,您吃过吗?或许您没吃过,但是总有吃货为这些美食而迷! 团子——搓出来的团团圆圆农历新年前一周左右,江南地区家家户户都会制作名为团子的传统食物,一般有白团子与青团子两种。丹阳人一般以白团子为主。白团子是用米粉加水揉成面团,再在其中包入青菜肉馅或萝卜丝肉馅,制作完成后装入蒸笼蒸制而成。刚蒸出的团子香软可口,可直接食用,时间长之后会变硬,需入水煮软后食用。团子是圆球状,寓意团团圆圆,它与北方的元宵相似,又比元宵的个头大,有苹果一般大小。一个饭量大的成年人,吃上三个就肚儿圆了。团子和包子结构一样,外层是面粉,里层是各种不同的馅,比如猪肉、萝卜、榨菜、豆腐、辣椒、藕等,不过丹阳人习惯吃无馅儿团子。 茶叶蛋——敲出来的“岁岁平安”丹阳人春节走亲戚第一件事,便是吃茶叶蛋。茶叶蛋已经成了丹阳人必备的新年美食。茶叶蛋是中国的传统食物之一,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该小吃。是煮制过程中加入茶叶的一种加味水煮蛋,因其做法简单,携带方便,多在车站、街头巷尾,游客行人较多之处等场所置小锅现煮现卖,物美价廉。可以做餐点,又可当零食,实用和情趣都兼而有之。因为茶叶有提神醒脑的功能,故在烫煮过程中加入少许茶叶,煮出来的蛋便色泽褐黄。因为入味和口感的需要,丹阳人喜欢在煮茶叶蛋时加入各种适用调料。 肉圆——吉祥经典的肉滋味 红烧狮子头丹阳人称其为沾肉(音),丹阳过年,桌上必不可少的必有肉圆。红烧狮子头也叫四喜丸子,是中国逢年过节常吃的一道菜,也是扬州经典的汉族传统名菜之一,属淮扬菜系。由四个色泽金黄、香味四溢、形态栩栩如生的丸子组成,寓意人生福、禄、寿、喜。常用于喜宴、寿宴等宴席中的压轴菜,以取其吉祥之意。 藕饼——舌尖上的藕断丝连藕饼是江南一带传统的汉族小吃。以鲜藕、火腿、木耳、葱、鸡蛋、面粉、盐、酱油、香油、胡椒粉、鸡精等制作而成。鲜藕、木耳、火腿、葱分别切碎。鸡蛋打散倒入拌匀。倒入适量面粉。加入少许盐、味极鲜酱油、香油、胡椒粉、鸡精,搅拌均匀成稠糊。用大勺挖些许面糊入锅,煎至两面金黄即可。 馒头——蒸出新年的好兆头 馒头,又称之为馍、馍馍(在山西方言、陕西西府方言、闽方言、安徽北部有此称乎,馍字是后造字,有人认为馍字来源于馒字在早先晋语的读音。关中、中原等地称之为馍),汉族传统面食,一种用面粉发酵蒸成的食品,形圆而隆起。本有馅,后称无馅的为馒头,有馅的为包子。通常人们选择馒头来作为主食。 馒头是古老的汉族传统面食,据传是三国时期诸葛亮发明。《三国演义》中记载诸葛亮七擒孟获,平定南蛮之后,过江受战死冤魂之阻。诸葛亮面对此景心急如焚,想来想去只好祭奠河神,求神降福惩魔,保佑生灵,诸葛亮不忍用人头祭祀,而发明馒头为替代品。于是命杀牛宰猪,包成面团,投于水中以示供奉。后来民间习此风俗,是全国人民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主食之一。 春卷——将春天的幸福卷起来春卷又称春饼、薄饼。是汉族民间节日的一种传统食品。目前流行于中国各地,在江南等地尤盛。民间除供自己家食用外,常用于待客。春卷历史悠久,由古代的春饼演化而来。据古书陈元靓的《岁时广记》中记载:在春日,食春饼,生菜,号春盘。”清代的《燕京岁时记》也有:打春,是日富家多食春饼。”可见春日做春饼,食春饼的民俗风情由来已久。现在有关春卷的谚语很多,如“一卷不成春”,隆盛堂的春卷——里外不是人”等等,春的意思在这里就是春天,有迎春喜庆之吉兆。 饺子——包容春天的幸福时刻饺子,又名水饺,原名“娇耳”,是古老的汉族传统面食,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了。饺子深受中国广大人民的喜爱,是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每年春节必吃的年节食品,在许多省市也有冬至节吃饺子的习惯,南方地区也普遍有饺子这一食品。饺子是中国东汉南阳医圣张仲景发明的,饺子的历史沿革经历了漫长的渐进过程,明朝末年张自烈做了很好的说明:水饺耳,即段成式食品,汤中牢丸,或谓粉角,北方人读角为娇,因呼饺饵,伪为饺儿。” 年糕——粘住春天的气息汉族传统食物,是用黏性大的米或米粉蒸成的糕,东北一带则用黄米蒸成,是农历年的应时食品。春节,我国很多地区都有讲究吃年糕。年糕有红、黄、白三色,象征金银,年糕又称“年年糕”,与“年年高”谐音,寓意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所以前人有诗称年糕:“年糕寓意稍云深,白色如银黄色如金。 年岁盼高时时利,虔诚默祝望财临。”另有老北京传统老字号以“年糕钱”为名。慈城的水磨年糕也是极为有名。 糍粑——千锤百炼的甜蜜 用糯米蒸熟捣烂后所制成的一种食品。糍粑是用熟糯米饭放到石槽里用石锤捣成泥状制作而成,一般此类型的食物都可以叫做糍粑,是中国南方一些地区流行的美食。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