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联村党委 周至县丹阳联村党委自年9月成立以来,联村党委扎实推进脱贫攻坚、五个美丽建设、“三变”改革、壮大集体经济等方面工作,努力实现农民持续增收、农村持续发展。 市委书记王永康年6月在张龙村调研时,提出以美丽乡村建设为首的“五个美丽”建设,丹阳联村党委秉持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大力推进村级道路、居住条件、村庄绿化等村级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改造和提升村级产业,建立健全村级“一约四会”,美丽理念深入人心,村庄面貌发生很大变化。 强力发展苗木产业 联村党委成立以来,为确保更有效的运行工作,联村党委按照“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成立了西安龙阳沟园林绿化有限责任公司,集中发展苗木产业,现已流转土地亩,栽植红梅株,早樱株,修整杏树亩。树坑已挖成待栽植余亩,为明年开春栽植夯实基础,有利保障产业增收。 同时,合作社积极倡导并优先吸纳本村村民前来务工(撒线、挖坑、栽树、浇水、管理),及时支付报酬,一方面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农民的劳务收入。前期放线投入劳动力10余人,挖树坑投入劳动力30余人,栽树、浇冰共80余人参加。管理方面,已与24户群众签订苗木管护协议,从事苗术产业的日常管理。 全力推进基础建设 “三变”改革引领产业发展 联合统筹壮大集体经济 “三变”改革是指通过改革创新,让贫困地区的土地、劳动力、资产、自然风光等要素活起来,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极大地增强农村集体经济实力,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带动贫困群众增收。 丹阳联村党委高度重视“三变”改革工作,积极试点,结合本地特色,遵照产业相同、地域相邻、取长补短、做强做大的原则,进一步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让闲置资产活起来、分散的资金聚起来、农民的腰包鼓起来。联村党委积极深入推进农民“流转土地有租金、入股企社有分红、参与务工有酬金”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山地特色农业,有效解决“三农”难题,逐步壮大集体经济。 ★丹阳联村党委★ “三变”改革初见成效 一是解决了产业发展慢的问题。联村党委下联各村产业基础薄、经济基础差,目前张龙、丹阳、鸭沟岭村已经成立专业合作社和产业发展公司,大力解决产业发展问题,积极推进“三变”改革,积极将区域内打造成脱贫致富示范区。 二是解决了农村集体经济不强的问题。“三变”改革的目的是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张龙、丹阳和鸭沟岭村通过清产核资等基础性工作进一步明晰了村集体的产权,赋予了集体经济组织的市场主体地位,创造条件让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联村党委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与龙阳沟饮品公司联系,开发水资源生产“龙阳沟山泉”,有效增加集体收益,集体经济搞上去了,才能实现“大河水涨小河满”。 三是解决了农民收入低的问题。“三变”改革是盘活农村“三资”,即资源、资产、资金的一项具体做法,农村改革不管怎么改,不管改什么,如果农民的腰包没有鼓起来,任何改革都没有意义的,都不会得到广大农民的支持。 ★丹阳联村党委★ “三变”改革主要做法 一是创新发展模式。在创新农村“三变”改革方式,采用“联村党委+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农户”模式的基础上,坚持循序渐进、试点先行的原则,将市场机制和资本运作模式引入农村,促使各类资本要素流动起来,农民从传统生产方式中解放出来。严格按照精准识别分类、精准带联主体、精准带联方式、精准收益分配等四个关键,年确定张龙、丹阳、鸭沟岭三个村进行试点,年在之前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全面推进,不余遗力在“三变”改革上做足做好文章。 二是改变发展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金山银山就是绿水青山”,农村“三变”改革应积极把自然山水与市场有机地衔接起来,让山水资源产生经济效益,进而辐射带动周边农民解决就业问题,让老百姓可以在家门口赚钱。 三是强化收益保障。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及创业就业等措施促使农民到股东身份的转变。按照政策要求对农村资源进行核查清理、登记备案、评估认定,采取土地入股等形式,把土地转换为合作社或其他经济组织的股权,将资源变股权,让沉睡的资源“活”起来。合作社与土地入股的村民签订入股合同,通过量化入股、合股经营来转变农民的身份,使农民的生产观念和产业的发展模式得到改变,变单户 经营为合作经营,大大降低了老百姓的经营风险,加强了合作社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目前合作社已经流转土地亩,流转费用根据土地情况分为元/年,元/年,元/年。合作社按照49%与51%的关系进行分红,有效保障群众收益。具体来说就是,把全部收益的49%按照土地入股比例分给参加合作社的成员(含贫困户),然后将剩余51%收益中的21%留作翌年合作社发展基金,20%根据产权制度改革中身份界定的成员分给全体村,10%留作集体经济收益,这样一来有效的确保了改革的顺利进行。 “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说到底,其实是农村生产关系层面的变革。这样不仅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改变了农民生产生活方式,更重要的是,通过农民到股东的转变,推动扶贫方式的变革。通过“三变”改革,着力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全面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深入推进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为助推脱贫攻坚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 觉得不错,请点赞↓↓↓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