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5-13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文/宏苑

寺头乡北与沁水交界处有一座仙翁山,海拔虽然不高,但来历不凡,当地传说与道教四大天师之一的葛玄紧密相连。

葛玄(-),字孝先,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高祖庐为汉骠骑大将军,封下邳侯,祖矩仕汉为黄门侍郎,父德儒历大鸿胪登尚书,素奉道法。故葛玄出身宦族名门。他自幼好学,博览五经,十五六岁时就名震江左。性喜老、庄之说,不愿仕进。《抱朴子·金丹篇》称,他曾从左慈学道,受《太清》、《九鼎》、《金液》等丹经,于閤皂山(今江西清江县境内)修道。为了成仙炼丹,他进行了大量的实验,还开创了医药中矿石入药的先河。这个葛玄很不简单,年十八、九,便渐成仙道,后被道家尊崇为“太级仙翁”。他一生遁迹山岩,周游全国,先后到过二十二处名山,欲觅修炼金丹之地,以“欲地仙,当立三百善;欲天仙,立千二百善”为修道准则;以“救人危难,使人免祸,护人疾病,令不枉死”为行医准则,“博极医源”,涉猎群书,“精勤不倦”,潜心研究古人的医术。他广搜民间单方、验方,跋山涉水寻觅良药。他还打破道家保密医术的陋习,撰写医书传世。他把收集的药方用石碑刻在驿路村道上,让人抄回去使用。他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及救人危难的故事,在老百姓中代代传颂。

传说,三国时的一个夏日,一身仙风道骨的葛玄葛天师,云游到阳城县北、沁河之南的一座大山前时,不禁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这里正遭受数年不遇的大旱,地里的庄稼全部枯死,人们只好挖草根剥树皮借以充饥,一个个面黄肌瘦,一家家流离失所,甚至发生了易子而食的现象。千村蒺苈,万户萧蔬。

目睹此情,葛天师善心大发,当即登上山顶,设坛作法,开始祈雨。他念过咒语,烧过神符,他把手中的拂尘向天一指,就见刚才还是艳阳高照的天上,突然乌云滚滚,狂风四起,飞沙走石,不一会儿大雨倾盆而至,久旱干裂的土地顿时腾起一阵阵烟雾,被旱魔折腾得已经咽咽一息的百姓们纷纷跑出家门,赤足起舞,鼓盆而歌。一场旷日已久的大旱,因为这个道士的出现而烟消云散。

大雨过后,行走山上,葛玄发现这座大山面向芦河,背靠沁水,左面黑龙护卫,右面黑虎相拱,山中林木繁茂,岩页参差,气象万千,药材遍野,是一块难得的修炼之地,于是就决定在这里栖身修炼。他在山顶搭了一座茅屋,开始炼丹。后来他发现这里人们生活贫困,疾病流行,无法医治,特别是许多儿童早早丢了性命,很是痛心。他是一位医生,治病救人本是份内之事。加上又发现山上有许多中草药,就一方面炼丹修仙,一方面采药看病,手到病除,闻名四方。

一天,一位妇女抱着已经高烧昏迷的孩子前来求医,别的医生都说孩子已经没救了,她哭着求葛仙人无论如何也要救活她的孩子,不然她也没法活了。葛玄望闻问切,沉着地告诉她不要着急。他拿过孩子的左手,就在合谷和“三关”穴位开始推拿,一边推一边口中念念有词,还不时地向推拿之处吐一口唾沫。不一会儿,孩子脸上的潮红渐裉,轻轻的一声咳嗽,缓缓睁开了眼睛……孩子终于得救了,他又给农妇了几贴已经配制好的药沬,让她按吩咐服下,不过几日,定然全部康复。

后来有一天,前来求医的百姓突然发现,不知其岁几何的葛天师站在山顶最高处,他白眉白须,持一柄拂尘,仙风道骨的样子。见百姓前来,缓缓开口说,我已修炼成仙,今日就要离去,尔等日后求医,可在山顶求拜,自会灵验。语毕,一白鹤突然从天而降,在他身边稳稳停下,葛天师抬步跨过,端坐鹤背,白鹤轻舒双翅,渐入云天,眨眼消逝在众人视野。人们纷纷跪地朝天而拜,后来周围百姓捐资,修起了这座祖师庙,庙里供奉的就是这位仙风道骨的葛天师,这座本来默默无闻、海拨只有.5米小山,因了葛天师曾经在此修炼仙术、救民于难,并且在此驾鹤仙去,从此得名“仙翁山”,声名大振,千百年来香火不断,与析城山、云蒙山、小尖山并列齐名。

阳城县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办公室宣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靠谱么
最好白癜风医院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