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一个地方久了就会想:以前这里是什么样子呢?为什么要叫这个名字呢?名字,不仅仅是一个代号,更是一段历史。作为一个南京人,怎么能连最基本的主城十一区名字由来都不知道呢?小荣君整理了一下,赶紧来看看吧! 秦淮区 秦淮区作为南京的中心城区,是古都金陵的起源,秦淮文化是金陵文化的精华。秦淮河两畔垂柳随风摇曳,两岸树木掩映满目葱郁。河水在静静地流淌,见证着金陵的过去守望着南京的未来。 古老的河水在寂静的月夜里愔愔而去,诗词里的秦淮多以“十里”的字眼出现。让没来过秦淮的人,大都以为历史上曾经鼎盛过的两百多里的秦淮河只不过十数里的样子。 秦淮区因秦淮河贯穿全境而得名,秦淮河古称淮水,据说秦始皇时凿通方山引淮水,横贯城中,故名秦淮河。秦淮河又名龙藏浦,相传当初秦始皇东巡至金陵,有方士说金陵乃王气之城,秦始皇为了江山永续命人挖河断龙脉,因成秦淮河。 玄武区 从南京站走出,就能一眼看到氤氲着浓浓江南秀色的玄武湖,依稀可见千年的历史苍茫间漫延回旋着沧海桑田。仿佛连卷的画轴,一幅幅展现在眼前,古韵中夹杂着些许的现代气息,婉约间又透着几分清灵的秀气,一缕清风,吹开了湖底如烟的往事。 这里有闻名世界的中山陵、松涛万顷的紫金山、芳菲四季的玄武湖、博爱之称的总统府、历经风霜的明城墙、古色古香的鸡鸣寺,繁华与宁静在这里和谐共存,处处彰显着山水城林的景色相融,却又不失皇都的雍容华贵。 玄武区因区境北部有玄武湖而得名。玄武在我国古代文化中为主管四个方位中北方的灵兽,形状为龟蛇合体,五行中主水,又称灵武、元武、真武、北极等。相传公元年,湖中出现“黑龙”(估计是扬子鳄),类似玄武,因而名之。 鼓楼区 鼓楼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五六千年前就有许多原始村落存在,建区始于民国22年(年)3月,始称南京市第六区。鼓楼区濒临长江、山峦环绕、湖川相依,山、水、城、林、江浑然一体,有龙蟠虎踞之雄,依山带水之胜,坐拥南京主城11公里长江黄金岸线。 鼓楼区以境内有鼓楼而得名。鼓楼是以前的城市中用来报时的一个建筑,与钟楼相配合,白天用钟声报时,夜间用鼓声报时,因此有晨钟暮鼓一说。遗址间无不散落着明王朝的历史碎片,隐藏那个朝代或辉煌大气或哀婉缠绵的明朝的那些事儿。 如今,鼓楼被高楼大厦包围,古城珍藏于南京的记忆中,似乎这古老的韵味和现代的气息在跨越时空,于古与今间回溯、流淌。 建邺区 建邺区东、南紧邻外秦淮河和秦淮新河,西临长江,北止汉中门大街。地势低平,河流众多,纵横交错,有莫愁湖公园、南湖公园、绿博园等众多景点。 建邺区以南京古称建邺得名。晋太康二年(公元年),秣陵县被一分为二,秦淮河以南称秣陵,以北置建业,次年改称建邺。 公元年,吴大帝孙权自武昌迁都秣陵,也就是今天的南京,将秣陵改称建业,以此为都城,隐含建功立业之意。晋灭吴后,于太康三年(年)改建业为建邺。(亡国之都,岂能让你再次建功立业),年8月定名建邺区。 浦口区 浦口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河姆渡时代”,有着多年的文明史,孕育了多样而又独特的地方文化,古来即是文人墨客汇聚之地。“一代草圣、十里温泉、百里老山、千年银杏、万只白鹭、十万亩森林公园”是对浦口特色的生动概括。“在中国近代史上,浦口火车站是很多南京人的回忆,见证了几代人的分离与重聚,没有华灯装点,却别有时代的风韵。 浦口意为水滨临岸处。公元年,杨广奉父王文帝之命,起兵伐陈,以图一统中国。当杨广带着五十万大军来到浦口这个地方,长江天堑挡住了他们。于是,杨广令将士们在今东门镇一带安营扎寨,等待渡江时机。 将士们在此用土围筑军营,屯兵4个多月后,终于渡过长江,完成了灭陈大业,统一了中国。后来人们就以杨广当时的爵名晋王,把这个土围的军营称为晋王城。从晋王城改称作浦口,是从元朝初期(年)开始的。据《江浦县志》记载:浦口,元为浦子市,亦称浦子口。 栖霞区 栖霞区历史悠久,早在年前就已有氏族聚落,南京市标中的神兽辟邪即取形于此,成为南京的象征。清代金陵四十八景中,观音阁、头台洞、二台洞、三台洞等沿江史迹占了六景。 公元四百八十三年,有一个原为官吏的人在这里修行,叫明僧绍。明僧绍曾几次被皇帝征为记室参军、国子博士,他都“称疾不就”,隐居起来,故又称“明征君”,他戒心清虚,将自己住宅改建成了寺庙。傍晚时分,暮日西斜,一片霞光落在了他眼前,幻化出五彩光芒,他望着五彩的晚霞,全身被映得通红,天地间仿似只剩下了流霞的飞光,他庄重地跪倒在地,顶礼膜拜,将这座寺庙定名为栖霞寺。 栖霞区以栖霞山得名,山以寺得名。栖霞山最初因山似方形,四面垂岭像繖,故名繖山。在魏晋六朝时,服药之风大盛,而此山中盛产药草,据传吃后可以摄生,所以又叫摄山。想想也是因为山雾空灵,传说和现实早已分不清界限,如此明秀之地,自是天地造化,灵气所钟。 六合区 六合古称棠邑,在距今约一万年前就有原始氏族村落,西周灵王元年(公元前年)置邑,是中国最早建城的城邑之一。素有“京畿之屏障、冀鲁之通道、军事之要地、江北之巨镇”之称,是“天赐国宝、中华一绝”雨花石的故乡,中国民歌《茉莉花》的发源地,也是中国民歌之乡。 古六合地域宽广,汉代时东至胥浦,西至全椒,北至石梁,南至长江。后划出其西北地置石梁县(今属安徽);隋开皇四年,因境内有一座六峰环合而成的六合山而有了这气势恢宏的县名。 六合得名于六合山,因境内定山(顶山,今浦口区)有寒山、狮子、石人、双鸡、芙蓉、高妙峰,六峰相连,故称六合山。隋开皇四年(年)县因山名。从此以后,除在南唐时被改称为“雄州”十个年头外,这“六合”大名一直沿用至今。 雨花台区 雨花台区位于南京市主城南部,是中国软件名城的核心区,国家重要的软件产业和信息产业中心,地处长江下游,东、南与江宁区接壤,西隔长江与浦口区相望,北与秦淮区、建邺区接壤。 从公元前年泰伯到这一带传礼授农算起,雨花台已有多年的历史。自公元前年,越王勾践筑“越城”起,雨花台一带就成为江南登高揽胜之佳地。三国时,因岗上遍布五彩斑斓的石子,又称石子岗、玛瑙岗、聚宝山。 雨花台区因境内雨花台得名。相传梁武帝时期,有位高僧云光法师在此岗设坛讲经说法,僧侣余人趺坐聆听,讲得精彩,听得入神,数日而不散,感动佛祖,天降雨花,落地为石,遂称雨花石,雨花台也由此得名。 江宁区 江宁区是“六代豪华”之地、“十朝京畿”要地,素有“六山一水三平原”之称,有牛首山文化旅游区、汤山温泉旅游度假区、将军山风景区、方山风景区、阳山碑材等众多景点。 历史上江宁仅县以上建制的名称有40个之多。“江宁”不仅为县名,还曾为郡或府之名,始于公元年,至年已有年的历史。其由来有二说:一是据清朝江宁人金鳖所著《金陵待征录》载:西晋太康二年,黄河以北,战乱已萌。晋武帝司马炎南巡,渡江后夜宿临江县身感江野寂静而慨叹“外江无事,宁静若此”,于是将临江县改名为江宁县。 二是南朝梁、陈时训诂学家顾野王在其《舆地志》载有“外江无事,于南浦置江宁”之语。“江宁”乃濒临长江且秩序安宁之意。“江通四海,宁静致远”“江流吟千里,宁静泊万舟”为江宁之名赋予新的含义,反映出江宁区位、交通优势,体现出江宁吸纳百川的深度和广度;显示出丰厚的文化底蕴,更重要的是包含江宁人平和的心态,追求卓越的理念。 溧水区 溧水区是秦淮河的发源地,具有水乡风韵、田园风光、山地风貌的特点,有林地45万亩,水面25.5万亩,耕地46万亩,素有“天然氧吧”之称。 溧水区地处茅山山脉突起绵延区,境内山丘个体低矮离散,地势东高西低,以石臼湖、秦淮河两大水系分水岭为界,北部秦淮河水系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南部石臼湖水系地势从东北两个方向由高向低倾斜,汇交于湖区,风光极美。 隋开皇十一年(年)析溧阳西北境及丹阳(今江宁小丹阳镇)故地东郊置濑水县,因境内有濑水(今胥溪)而得名,后因吴语濑、溧音近而改称溧水。《太平寰宇记》卷90升州溧阳县:溧水西自溧水县界流入。县有溧水,因以为名。 高淳区 高淳区被誉为“江南圣地”,素有“日出斗金、日落斗银”的江南鱼米之乡的美誉,坐拥先天的山湖资源。高淳老街以古建筑着称,分布着成片的明清建筑群,傍水而列,粉墙青瓦、飞檐翘角,配上精美的砖木石雕,既具有皖南徽派风貌,又有鲜明的地方传统风格。 明初,京师应天府以地广难治为由,奏割溧水县南9乡置县,初拟淳化,钦定高淳,故名。 而“高淳”二字的含义,历来有三种说法,一是:街是建在镇山之上,是一处湖滨高阜;山下有一条叫淳溪的山河,溪水环山流过,犹如玉带金锁。古人认为这里是风水宝地。因此便取“高阜”与“淳溪”的第一个字,命名“高淳”。二是:居住在湖滨高阜的百姓,长年接纳山水秀气,过着犹如世外桃源的日子。于是就取“地高”、“民淳”的最后一个字,命名“高淳”。三是:这里有丹阳、固城、石臼三湖环抱,有游山、花山、九龙山诸山依靠,既可得山利,有可享水福。取“高”字表示百姓居住在高岗之上,取淳字的“三点水的偏旁”表示三湖,联上右边的“享”字构成“享三湖之福”之意。 南京主城十一区的名字由来就讲到这里。 是不是觉得自己长知识了? 赶紧给更多小伙伴科普一下吧!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