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科学大讲堂 http://baidianfeng.39.net/a_ht/201122/8424854.html 中华尹氏文化研究通讯 年10月15日年第九期(总第76期) ★ 要目 ◎尹氏家族历届全国政协委员尹春玉 ◎贵州省尹氏祠堂揭牌暨祭祖仪式隆重举行!贵州尹氏宗亲会 ◎江苏扬中“三畏堂”《尹氏族谱》玉成颁谱及祭祀宗祖庆--三畏堂尹氏宗亲会 ◎热烈祝贺濮阳县尹氏家族续谱工作请谱大会圆满胜利召开尹顺廷 ◎北京尹氏崇珂公后裔联谊会走访尹氏宗亲尹文珍 ◎万水千山隔不断血浓于水一家亲--怀化尹氏仪陇访亲记尹承? ◎热烈庆祝北京尹氏崇珂公后裔联谊会成立一周年尹文珍 ◎尹斌庸先生为什么令我尊敬?王宁 ◎富源“先师”尹珍尹党林 ◎明尹伦墓志-《明故奉訓大夫山西遼州知州尹公墓誌銘》尹现顺 ◎始迁祖伯让公简介尹顺廷 ◎《鲁西尹氏文化大观》观略张强 ◎河南省鲁山县尹氏家族主要世系简介尹世贤 ◎岳池县大石乡游家沟村尹家院尹氏“六个逐一”编家谱-尹思欣 ◎喜讯!《中华尹氏文化研究通讯》合订本发行订印公告编辑部 ◎《中华尹氏文化研究通讯》合订本页面广告说明编辑部 ◎尹氏家族历届全国政协委员 整理:尹春玉 ◎热烈祝贺!贵州省尹氏祠堂揭牌暨祭祖仪式隆重举行 贵州尹氏宗亲会 年10月4日(农历八月十八),贵州省尹氏祠堂揭牌暨祭祖仪式在位于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燕楼镇谷蒙村的尹氏祠堂隆重举行! 在贵州省尹氏祠堂内,聚集了来自湖南、贵阳、铜仁、安顺、罗勇、摆金、惠水、遵义、六盘水、毕节、青岩及谷蒙的尹氏宗亲余人。 中午13:30时,在入黔始祖尹天禄公系第二十二孙尹世海(惠水)的主持下,正式开始了尹氏祠堂揭牌仪式。 揭牌仪式上,首先由贵州省尹氏宗亲会原会长尹维国致欢迎词,欢迎各地宗亲参加这次尹氏祠堂的揭牌仪式,并对募捐修建尹氏祠堂的过程进行了全面回顾。随后主持人尹世海宣读尹氏家训,中华尹氏宗亲总会理事会常务副理事长尹世峰、贵州省尹氏宗亲会理事长尹林及各地代表上台致词,宣扬了尹氏家族“忠孝礼义”家训宗旨,并指出宗祠是祖宗贤德积聚的地方,也是宗族宣扬家训,家族交流之场所,家族兴旺乃国泰民安之本。我尹氏家族历来以贤能兴邦、实干为国的宗旨报效祖国。 揭牌仪式后,举行了隆重的祭祖典礼。由主祭人尹肇凡宣读祭文,在场尹氏后裔列队在祖宗牌位下进行了祭拜和三鞠躬,礼毕后,各位尹氏后裔给列祖列宗上香。 随后,中华尹氏宗亲总会理事会、贵州省尹氏宗亲会及到场的尹氏宗亲代表对尹氏祠堂大殿重建一事进行商议并制定了筹备、修建计划。 祭祖仪式结束后,在尹氏祠堂内设备了宴会,对前来参加揭牌暨祭祖仪式活动的宗亲们进行招待,宴会直至晚上21时结束,本次贵州省尹氏祠堂揭牌暨祭祖仪式圆满举办成功! 最后,感谢中华尹氏宗亲总会理事会、贵州省尹氏宗亲会、花溪谷蒙尹氏族人及参加本次揭牌暨祭祖仪式尹氏宗亲们的大力支持! 年10月5日 ◎热烈祝贺江苏扬中“三畏堂”《尹氏族谱》玉成颁谱及祭祀宗祖庆典 三畏堂尹氏宗亲会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扬中市"三畏堂”尹氏祭祖暨新修族谱玉成颁谱庆典10月4日在四面环江美丽富饶的岛城扬中隆重举行。 来自扬中本地及无锡、常州、江阴、宜兴、丹阳、丹徒等地的多名宗亲代表以及扬中市宗教事务局、博物馆、档案馆、民俗文化研究会、诗词协会等单位领导10余人莅临现场,共同庆祝尹氏家族这一盛事。 扬中尹氏宗亲会会长尹祥顺向与会代表介绍了本次修谱的大致情况:这是距离民国十八年修谱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首次大修,时间跨度90余年,具有划时代意义。 尹氏受姓始祖为轩辕黄帝之孙、少昊之子尹般,任工正,封于尹城,因而得姓尹,历史悠久,时空穿梭余年。尹氏先祖或文或武,如群星熣灿,为灿烂辉煌的华夏文明添光增彩,如周朝辅宣王中兴的诗祖尹吉甫、汉代名吏尹翁归等。历代修谱有尹沛、尹建扬、尹受卿等。唐宋吏治卓著的尹文化、尹仲宣、文武兼治的尹源、尹洙等。 江南尹姓始祖尹焞,北宋钦宗皇帝赐号“和靖”,史称“和靖公”,师从理学大儒程颐,潜心理学,不为虚荣,授学高宗,不为恩宠,力排议和,不畏权贵,大忠大义,享祀孔庙。 绍兴初年,和靖公奉诏入朝,途经润州,在镇江金山寺、鹤林寺、丹阳、丹徒等地均留下足迹及诗文。后因继配郭氏夫人产厄,落葬于丹徒县辛丰镇下堰山之原,其孙尹镇承荫博士守孝3年后居镇江丹徒,生四子分别受封于金坛、丹阳、句容、丹徒四地,扬中尹氏即为受封丹阳的尹国宁之十三世孙義公后裔士珍公,先迁江都泰兴,再迁丹徒乐生洲(今名扬中市新坝镇)后又散支开叶分迁上海、南京、苏州、江阴等地,距今已有余年,扬中尹氏达余人。 本次修谱历时四年,全谱十四卷十二册共35万字,承上启下,世系相连,堪称尹氏家族历史宝藏,也是我国古代至今特别是两宋时期的政治、经济、文优、人文、历史等研究的宝贵史料。本次首发22套,扬中市博物馆、档案馆、民俗文化研究会、镇江家谱 早晨六点半钟,三辆越野车在怀化高速西出口集中,装上尹庆许宗亲前一天采购的二十件怀化优质高山葡萄出发。经麻阳、凤凰、吉首、永顺、龙山进入湖北省的来凤、宣恩、恩施、利川到重庆市的万洲,在万洲稍事休息,半个多小时吃完中餐,继续赶路。经重庆市的梁平县、四川省的营山县,在马鞍镇下高速。沿途经过无数个隧道,时有倾盆大雨,又遇毛毛细雨,还有大雾缭绕山头,美好景色变得模糊不清。 在马鞍与仪陇宗亲通话,他们在川北尹氏祠堂处等候,要我们重上高速再前行35公里。刚掉头准备上高速时,他们又来电话,说那里在修路下不去,于是就直接从马鞍开往尹家梁。 仪陇县地处四川盆地北部低山与川中丘陵过渡地带,地形以低山为主。尹家梁是个自然村落,座落在一个小低矮的山坡上,是尹氏先祖迁居地。沿途植被茂盛,离柳垭镇尚有10多公里,蜿蜒曲折的乡村公路直通那里,因此很快到达目的地。欢迎的宗亲早就挤满了院落。入院处横挂着“热烈欢迎前来送家谱的湖南尹氏宗亲”,鞭炮齐鸣,热闹非凡。待车辆在院落停好后,众宗亲下车互相握手,互致问候,近年的重逢,格外亲切,说不完的衷肠,道不尽情谊。真是“血浓于水一家亲,打断骨头筋连筋”。 稍息后开始就餐,怀化尹氏共分两桌,每桌有各支系代表陪着。按照当地最高档次的席面上菜,共冷盘热菜三十多样,喝着最好的苞谷酒,边吃边聊天拉家常…… 餐后举行隆重的欢迎大会。会议由中华尹氏川渝宗亲会副会长、川北尹氏宗亲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川北《尹氏通谱》主编尹长云(专程从省城成都赶来的)宗亲主持,中华尹氏川渝宗亲会副会长、川北尹氏宗亲会会长尹正容宗亲致欢迎词。怀化尹氏宗亲代表尹庆许宗亲介绍了此次访亲的代表身份。中华尹氏族史研究所副所长尹承禄宗亲讲了话,介绍了此次访亲的目的、意义和打算。他说:我们来的目的是看望大家,近年了,祖籍宗亲时刻不忘你们,时刻牵挂着你们,因为我们血脉相连,血缘同根。“血脉相连根连根,骨头打断连着筋”;二是交换族谱,核对班辈;三是我们正在着手编著《中华尹氏通志.湖南怀化分志》第三卷,把第一次编纂的第一丶二卷遗留的宗亲补上和征求大家意见,凡从怀化迁出的宗亲愿意和祖籍家谱编在一起的也可以……。其他七、八个分支代表也分别讲了话。 据史料记载,这支尹氏是清康熙五十一年(农历壬辰年即年)三月由湖广辰州府沅州后一里七甲迁居四川省定远县小地名连三塆(即现在的仪陇县尹家梁),己年了。“湖广辰州府沅州后一里七甲”就是现在的湖南省怀化市鹤城区黄金坳镇水环口村,属怀化的“七甲”尹氏,且他们保存的手抄本上尚有“毛坪园、土牯坪”等地名(都是现在水环口仍保留的地名)记载;从班辈来看,古代的也是“鼎南才方子,宗思志文时,兴天宗应心,国可士从世,代荣昌毓秀……”(到代字辈下面都改了)。他们已发展成七个支系,共0多人口。主要分布在尹家梁、杨桥、大罗、马鞍、立山镇、水口庙、成都、巴中市等地。 大会还进行了族谱交接仪式和分发《中华尹氏》期刊总第二期。事毕,送怀化一行去柳垭镇上休息。 第二天(10日4日),仪陇宗亲全程陪同怀化宗亲参观了《朱德纪念馆》和《朱德故居》,进行和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下午一点多钟赶到柳垭镇大罗池村二社吃中餐。本打算吃了中餐就赶往巴中市,拟去巴中市南江县的“光雾山”游览,但他们硬留我们吃了晚饭再走,他们执着挽留,只能“客从主便”了。改成下午召开座谈会。 下午的座谈会在社区会议室进行。仍由尹长云秘书长主持。双方宗亲进行了广泛的、全方位的、深层次的沟通和交流。尹承禄宗亲以中华尹氏族史研究所副所长的身份首先介绍了全国尹氏族史研究的情况。他说,族研和族联工作要在党的政策范围下进行,我们绝不能“以族代政、以族代党、以族代法”;挖掘、抢救、整理、研究、续编、传承尹氏文化,应当是宗亲工作的永恒主题和方向,因为它符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关于“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方向;族研工作不是写小说、写论文,切记不可主观臆造,要多次反复核对,实事求是,把人家的祖宗搞错了,张冠李戴,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本来你们这支尹氏早就可以肯定是怀化七甲尹氏了,但为了万无一失,我们还是来实地考察一下更稳妥,现在一核对,放心了;最后就全国族史研究来说主要是编好两本书,即《中华尹氏家谱总目》和《中华尹氏祠堂志》,在《中华尹氏》期刊总第二期上有通知,阐明了写作的目的、意义、纲目、具体要求和范例,大家认真去看,并欢迎宗亲积极参与,搜集资料和供稿。 与会宗亲纷纷发言,表示一定要加强团结,努力搞好本支系工作。 “没有不散的宴席”,睌餐后,大家依依不舍,相互告别,怀化尹氏宗亲邀请仪陇尹氏宗亲回祖籍看看,来祖籍怀化作客。仪陇尹氏愉快地接受了邀请,表示来年再会。在尹武宗亲带领下,晚上驱车来到巴中市。第二天又是大雨,天公不做美,观光“光雾山”成为遗憾。 走访仪陇宗亲早在去年云南省宗亲会成立时,尹承禄宗亲就多次提出,后因种种原因不能成行,春节时又遇新冠疫情导致计划落空。本次访亲活动是尹庆许宗亲提议的,尹承禄具体联系了尹勇、尹启权、尹光琢等宗亲,并作了具体日程安排。 还有四川宜宾市、重庆秀山县、酉阳县、湖北利川市在“湖广填四川”的移民大潮中从怀化迁去的近万名尹氏宗亲需要我们去走访。 怀蜀尹氏同根生,三百年来心连心。千山万水隔不断,血浓于水族情深! ◎热烈庆祝北京尹氏崇珂公后裔联谊会成立一周年 图文:尹文珍 在全国以及全世界人民紧张抗击疫情期间,我们迎来了北京尹氏崇珂公后裔联谊会成立一周年的大喜日子。由于疫情的特殊情况,我们采取分散、集中的庆祝方式,这一点也没有减弱我们喜庆的心情,更加强了独特的庆祝方式新颖别致。 北京尹氏崇珂公后裔联谊会会长尹寿鹏 尹路 大家好!机缘巧合我与北京尹氏崇珂公后裔联谊会会长、北京大学博士尹寿鹏有过几次小聚,我们几个人一起促膝长谈,让我们对一些事物的疑惑迎刃而解,现将我的一些感受分享给大家。 寿鹏会长说:八十年代离开家乡来京求学,目前在京安家工作。从本科到博士后的经历以及走向社会多年的历练后感慨颇多!学业以及社会上的一点成绩是与党的培养、家乡河北人民的培养、尹氏家族的培养分不开的。他要把所学的科学知识回赠于人民,回赠于北京及家乡人民,时刻不忘根!北京的特殊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有着太多的发展空间。寿鹏会长查阅了大量的宗亲活动资料,以及发展模式用来研究。从经济上、商业上、结构上、组织上等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去观察,以及宗亲活动发展的轨迹。以他那独特的科学视角去研究与思考。召集了多次以交流的形式,从普通百姓到教育界的、经济界的、企业界的人士等等行业的精英进行座谈。寿鹏会长三下南方、四上河北相关市县,与当地的宗亲以及市县级主要领导共同探讨。当时我就在想,这就是实力、能力、定力的体现。从他的话语、从他的眼神里,我隐约感觉到,寿鹏会长做为一个河北籍的北京人,中长远目标已经成竹在胸了,同时我也是信心满满。 说到这里不得不说这次新冠疫情了,从武汉到北京朝阳区,北京新发地市场的疫情突然爆发,情况危急,寿鹏会长在第一时间联系尹氏宗亲,指派专人与当地宗亲保持密切的联系随时掌握具体情况。虽然话语不多,但情感丰满,真挚感人,朴实而饱含深情。(这次疫情的具体情况,我们已经有美篇具体报导了。)突发的疫情让人淬不及防,宗亲工作推迟了,耽误了时间,他还不忘幽默了一把,别着急、快着点。最后他说:故事不会过时,但讲故事的方法会过时。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中,我们承载的很重,但大家都有使命感!疫情虽然影响面很大,各方面都呈现出了巨大的危机,在这种危机中大家的心始终聚在一起!这就是我们的力量,是一股克服一切困难的力量! -8-13 ◎《尹斌庸先生为什么令我尊敬?》 王宁 尹斌庸先生,四川荣县人。年毕业于四川大学数学系。年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文字改革》杂志编辑,年任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副研究员、所学术委员会委员。 尹斌庸先生为中国语言学会会员、民族语言学会会员,曾担任北京市语言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理事、北京市语文现代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文字改革部分副主编。 尹斌庸先生年9月1日出生,年3月1日逝世,享年73岁。此文为纪念先生诞辰90周年而发。 尹斌庸先生 尹斌庸先生去世了。参加了他的遗体告别仪式,我感触很多。我和尹斌庸先生是在一次很激烈的争论中认识的。认识十年来,从大观点分歧到慢慢相互了解,他渐渐成为我十分尊重的老师。 我师从传统语言学的重要继承人陆宗达先生,学术渊源是“章黄国学”。从30年代开始,章太炎先生就是坚决站在维护汉字、反对拉丁化的立场上的。他带头和吴稚辉的那场大辩论,把汉字与拼音文字的优劣、汉字不能废除的道理,发挥得淋漓尽致。这个学术渊源,使我们对推行拉丁化有天然的拒受心理。 年的一次关于汉字的研讨会上,我提交了一篇《汉字的优化和简化》的论文,对简化汉字的某些简化方式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在新的时代,简化汉字应当作大约10%的修改。对“人名用字也要限定在常用字里”的建议,我也提出了反对意见。第二天中午,我凑巧和郑林曦、尹斌庸先生同桌吃饭,两位先生很直率地对我说,他们对我的意见不能完全同意,于是,休息时,我就去向两位先生请教。 说是请教,换句话说,是想辩论辩论。开始时郑、林两位先生情绪非常激动,他们认为:现在大家对简化汉字提出的问题,过去并不是没有提过,都是被否定过的,简化汉字绝对不能改动,汉字问题不能由我这样的“空头理论家”来解决。但是当我进一步坚持自己的观点后,他们却变得冷静起来,对我十分和蔼、耐心。他们用很多历史的事实,讲述自己半世纪工作的经验,希望说服我。说真的,我的思想与他们的距离很大,很难与他们取得共识;但是,我却为他们认识的执着和对中国文化普及的渴望深深地打动了。从此,我对“文字改革是极‘左’思潮的产物”的这个想法,有了一定的修正。 为了证实他们的话,我开始搜集一个世纪以来关于汉字问题争论的资料。在充分了解了文字改革的历史和施行拉丁化的背景后,使我对一个世纪以来的文字改革先行者,产生了深深地敬意。我在《20世纪汉字问题的争论与跨世纪的汉字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年1期)的那篇文章里阐发的思想,就全面、客观多了。我觉得,在学术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要建立在相互了解的基础上,只要彼此是真诚的坚守自己之所是,学术观点是否一致,不应当是造成人们隔阂的理由。 年以后,我对尹斌庸先生的了解更深进了一层。这是在我读了他《词频统计的新概念和新方法》一文之后。 期刊 《语言文字应用》年第2期 标题 词频统计的新概念和新方法 提要 提出“通用度”新概念及其计算方法,把词语统计中的频度标准和分布率标准有机地结合起来,是目前国内外采用客观标准选词中最为简明有效的一种方法。“报刊新闻词语的统计与分析”从实践的角度进一步证实了通用度公式的合理性和实用性。把频度的概念加以扩展,提出了t阶频度的概念,把传统的频度称为一阶频度,通用度称为二阶频度,等等。t阶频度的理论,是统计学的一个重要发展。 在这篇文章里,他提出了“通用度“的概念,彻底解决了我对汉字通用字表一直存在的问题。后来我又陆续读到了尹斌庸先生关于正词法和定量研究的一些论著。我感到,尹斌庸先生没有妄谈汉字改革,他是一个有理想的实干家。大家都想解决汉字繁难的问题,开的药方不同而已。后来,尹斌庸先生致力于语文生活现代化的工作,我觉得,他也在与时俱进的修正着一些看法,但他仍坚持着自己之所是--立足于爱国和科学。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原来对文字改革的不同意见敢说了,早期文字改革的一些不够完善的地方也渐渐显露,在大家抱着科学的态度和对中华文化的热爱探讨汉字问题时,出现了那么一些置历史事实于不顾、对中国社会没有一丝一毫责任感的投机家。他们把说汉字好话,攻击简化汉字以至汉语拼音方案当成一种“时髦”,有些逐潮者甚至不惜把反对文字改革当成敲门砖和赚钱的工具,制造出那么多违背常识的奇谈怪论,还自我吹捧到耸人听闻的地步。有些人对同一个主张和措施忽而吹捧忽而谩骂,把他们前后的说法拿出来对比一下,简直不敢相信是出于同一个人之口。为了一己私利,忘性这么大,实在让人替他们脸红。有时,我们不能不发出这样的感慨:当新思想发生时,在前头奔走呼号的,往往是思想的独立者;但当一种思想成为潮流后,其中就不乏随声附和者了。 潮流是来得猛烈的,它伴随着创新和勇敢,但也容易引发浮躁和虚伪。冒着危险去作翻案文章、反对汹涌潮流,往往十分艰难。一旦另一个潮流兴起,又赶快扔掉原来所信奉的,去符合新的时髦,那就不但不让人钦佩,反而给人以“闹剧“的感觉了。 坚持自己之所是、留在理想中的学者,常常是具有独立思考精神的智者,他们的个性、勇气和自信,以及对科学的忠诚,是十分可贵的。中国的学术太缺乏这种独立的、宝贵的人格了。 正是因为如此,我超越了具体观点的差异,对尹斌庸先生及一些不随便放弃信念的前辈产生了敬意。 我和尹斌庸先生并没有什么个人的深交,但我很想在纪念他的时候说一说上面那些心里话。在中国语言文字的研究和实践正需要尹老师这样的精神的时候,他去世了。他带着那一点可贵的执着,我想,也带着一点遗憾和凄凉离开了我们。我忘不了尹老师给我的教益,愿他安息! 写于尹斌庸先生追思会前夕 年4月28日修改 为纪念尹斌庸先生诞辰90周年而发 ◎富源“先师”尹珍 整理:尹党林 尹珍,字道直,平彝县(今云南富源县)人,生卒年月不详,被邑人称为“先师”,其生活在东汉时期。“南域始有学焉,自珍始”,说的就是大学士尹珍在东汉时期,徒步千里拜师汝南许慎、应奉受经书图纬。学成,还故里教授,时称南中人杰。 古代为纪念邑人尹珍,在富源县治东门街卫坡顶建有木质结构“尹珍故里牌坊”一座,高约7米,两旁有楼,中间是街道,宽30余米,上嵌木质横匾一方,上书“尹珍故里”。旧时在县城文庙大殿里还题有“东汉大学士尹珍”匾。在今县图书馆建有南书堂,后称南书院。 据《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载:“桓帝时,郡人尹珍自以生于荒裔,不知礼义,乃从汝南许慎,应奉受经书图纬。学成,还乡里教授,于是南域始有学焉。珍官至荆州刺史。”其后,清《康熙、光绪平彝县志》亦述:“尹珍,字道直,平彝人,桓帝时自以生于荒裔,不知礼义,遂从汝南许慎,应奉受经书图纬。学成,还乡里教授,足迹遍及牂(zāng)牁(kē)(古地名:西南地区古夜郎国、夜郎郡的前身之名)等不少地方,于是南域始有学焉。珍官至荆州刺史。”对尹珍事迹的记载,文字可考的仅有《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华阳国志?南中志》、《康熙?光绪平彝县志》。由于史料有限,后人讲述尹珍事迹仅就上述文献资料注释而已,未作深究。范晔在《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对尹珍生平事迹的记述言简意赅,并用“于是南域始有学焉”而盖定尹珍对南域传授经书图纬的历史功绩。这说明其能从边陲荒裔之地入汝南从博通经籍,时人谓之“五经无双许叔重”学经书图纬,并还故里教授。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无论是朝野还是荒裔之地的南域,确系值得史载的一件大事。从近现代云南考古发掘的有关资料来看,汉文字至迟在西汉开始在云南使用,东汉时期汉文化在云南进一步传播,而当时学习汉文化的大多是土著民族的望姓贵族,他们“兴起学校,渐迁其俗”,“其民好学,多士人”对儒学、汉字典籍的学习,对少数民族和汉族相互接近起了促进作用。 范晔在《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第七十六述尹珍事前,对其是牂牁郡大姓豪族已作了记述。他说:公孙述时,龙、傅、尹、董为牂牁郡大姓,他们与郡功曹谢暹保境为汉,臣服于汉,并派使臣从番禺江奉贡东汉光武帝,得到嘉奖和赏赐。由此可见在公孙述割据蜀地时,龙、傅、尹、董四大姓豪族积极护汉、拥汉,他们在政治上依托东汉王朝,并有着政治、经济、文化的交往。而作为牂牁郡四大姓豪族之一的尹氏大姓,毫无疑问已最早学习汉文字,并接受儒学、汉文典籍的启蒙。大姓豪族子弟的尹珍,在接受汉文化熏陶时,被儒学、汉文典籍的博大精深所吸引,并深感自己出生地的“荒裔”,及“未渐庠序”,于是负笈徒步走出闾里汝南师从许慎、应奉学经书图纬,学成并践行其志,回乡里教授,开创了“南域始有学焉”之先河而载入《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华阳国志?南中志》,被乡里供奉为东汉大学士,为后人仰慕,称为“先师”。(来源:滇南胜境、富源县文产办、掌上曲靖等) ◎明尹伦墓志--《明故奉訓大夫山西遼州知州尹公墓誌銘》 尹现顺 序 该誌铭出土时间地点不详,传说现收藏在洛阳。至于图片,则是文军宗亲所传示。按:尹伦,一作尹纶,明代汝州进士和乡贤,见载方志。清道光《直隶汝州全志·选举志》载:“(明举人)尹伦,正德癸酉科。详乡贤。”“(明进士)尹伦,正德辛丑科(正德年间无辛丑。讹)。详乡贤。”又,清道光《直隶汝州全志·人物志·乡贤》载:“(明)尹纶,字天叙。正德辛丑进士。任山西榆次县知县,陞辽州知州。祀乡贤。”又按誌铭,尹伦,生于明成化八年(年)五月二十日,卒于明嘉靖丙申(嘉靖十五年,年)十二月十六日。尹伦在43岁时,即正德八年(年,癸酉),中河南乡试举人,为礼经魁首。又六年(实际为八年),登辛巳科(正德十六年,年)進士第。初授山西太原府榆次縣令(以举人得任),历八年,升授山西辽州直隶州知州(中进士后得任),因遭谗言所陷而致仕。推其当为榆次、辽州名宦,死后入汝州乡贤祠。撰碑人为当时汝州人秦川号玉山者,书丹并篆额者为尹伦之门徒甄汝勤号嵩峰者。撰碑并刻碑时间,当在尹伦去世当即与夫人郑氏合葬时。 铭文 公諱倫,字天敘,號虛舟,世為汝州人也。曾大父諱剛,大父諱貴,皆韜德弗耀。父諱衡,四川銅梁縣典史。母溫氏,生五子。公行五。公生有美質,英敏異常,父母識其為遠器,遣克郡愽弟子員。公果能專心苦志,孜孜進脩,即大寒暑,罔輟也。其為學以仁義道德為本,析經義以先儒氏說為主,為文詞以理勝而不為浮靡。其縱橫上下,出入馳驟,必造於深微而後止。年四十三,始中正德癸酉禮魁,又六年辛巳登進士第。蓋其稟也厚故發之遲,志也慤故得之精爾。 初授山西太原府榆次縣令。榆次為晉之大縣,民繁事劇,產薄稅重,人多頑而健於訟。前令不數年率以事去,未有滿考者。公至,守貞持廉,冰蘗奮勵,乃立規劃剗積弊,覈徵稅平徭役,鋤豪橫實廩庾,黜邪崇禮,興學誨徒,其名實鑿鑿可稱云。曆八年,陞知遼州事。居無何,教化方行。以素孤介鯁直,不宜於時,為讒者所陷,遂致仕歸。歸則惟乘單騎,行李蕭蕭。公之清節足徵已。 公恭儉出於天性,少壯隱顯,一耳。及居休林下,自奉甚約,食取充腹而不屑於滋味,衣取雅潔而終身無文繡,器用粗朴而不求華巧。室仍其故初,無所增飾。暇惟招舊傳觴,倘佯雲谷,悠如也。公之高致足徵已。 乃卒于嘉靖丙申十二月十六日,詎其生成化八年五月二十日,享年六十有五。配孺人鄭氏,先公而卒。生四子,長曰相,娶裴氏;次曰極,娶馬氏;次曰杰,娶閻氏;次曰集,為郡庠生,娶李氏。二女,皆適良族。又一女尚幼,側室李氏出也。孫,男四女九,將來者,振振未艾。公之積慶足徵已。 茲卜以丁酉三月十八日,與鄭孺人合塟於汝城之北,蓋瓏阡也。相等泣狀詣予,請銘于墓。嗚呼,予忍銘吾虛舟公乎!予雖愚晚,素辱公之愛,然每會輙商今確古,移日不休,益於予者多矣,銘不可得而辭也。故為之銘曰: 有學有行,有事有業;壯仕老休,曆履無缺。 考終引年,歸乎囗囗;勒銘貞石,永垂罔滅。 郡人玉山秦川撰 門人嵩峯甄汝勤書並篆 石匠武进忠镌 简化字译文 公讳伦,字天叙,号虚舟,世为汝州人也。曾大父讳刚,大父讳贵,皆韬德弗耀。父讳衡,四川铜梁县典史。母温氏,生五子。公行五。公生有美质,英敏异常,父母识其为远器,遣克郡愽弟子员。公果能专心苦志,孜孜进修,即大寒暑,罔辍也。其为学以仁义道德为本,析经义以先儒氏说为主,为文词以理胜而不为浮靡。其纵横上下,出入驰骤,必造于深微而后止。年四十三,始中正德癸酉礼魁,又六年辛巳登进士第。盖其禀也厚故发之迟,志也悫故得之精尔。 初授山西太原府榆次县令。榆次为晋之大县,民繁事剧,产薄税重,人多顽而健于讼。前令不数年率以事去,未有满考者。公至,守贞持廉,冰蘗奋励,乃立规划刬积弊,核征税平徭役,锄豪横实廪庾,黜邪崇礼,兴学诲徒,其名实凿凿可称云。历八年,升知辽州事。居无何,教化方行。以素孤介鲠直,不宜于时,为谗者所陷,遂致仕归。归则惟乘单骑,行李萧萧。公之清节足征已。、公恭俭出于天性,少壮隐显,一耳。及居休林下,自奉甚约,食取充腹而不屑于滋味,衣取雅洁而终身无文绣,器用粗朴而不求华巧。室仍其故初,无所增饰。暇惟招旧传觞,倘佯云谷,悠如也。公之高致足征已。 乃卒于嘉靖丙申十二月十六日,讵其生成化八年五月二十日,享年六十有五。配孺人郑氏,先公而卒。生四子,长曰相,娶裴氏;次曰极,娶马氏;次曰杰,娶阎氏;次曰集,为郡庠生,娶李氏。二女,皆适良族。又一女尚幼,侧室李氏出也。孙,男四女九,将来者,振振未艾。公之积庆足征已。、兹卜以丁酉三月十八日,与郑孺人合塟于汝城之北,盖珑阡也。相等泣状诣予,请铭于墓。呜呼,予忍铭吾虚舟公乎!予虽愚晚,素辱公之爱,然每会輙商今确古,移日不休,益于予者多矣,铭不可得而辞也。故为之铭曰: 有学有行,有事有业;壮仕老休,历履无缺。 考终引年,归乎囗囗;勒铭贞石,永垂罔灭。 郡人玉山秦川撰 门人嵩峯甄汝勤书并篆 石匠武进忠镌 ◎始迁祖伯让公简介 尹顺廷 一三七零年,始迁祖伯让公随同叔父纲公由山西省洪洞县迁于山东省肥邑县蔡庄尹海子,永乐年间又被兵焚,于是父子与侄不能保聚,当时同宗兄弟不能同居一地,始迁祖伯让公避乱于阳谷县张秋西南白条寺,后来因白莲教王伦事件,迁于寿张县城东二十五里,因姓名立其村尹那里村。民国十九年,就是一九三零年秋,尹姓巡抚从北京去南方视察路径寿张县,时任庄知县宴请巡抚,当时我村尹心芝在寿张县衙门前开一菜馆,做菜味道吸引巡抚,巡抚求见厨师,见后问其贵姓,答曰:尹姓,并且说了名字,巡抚问其祖籍,答曰:山西洪洞县迁于肥邑蔡庄尹海子,从尹海子搬至寿张县张秋西南白条寺,再后来搬至寿张县城东二十五里以姓立村的尹那里村。巡抚听后道:我也姓尹,家是肥邑,我们是同宗,你们这支是伯让公后代,并且给尹心芝写下了四十辈。还让尹心芝随其做饭,因当时菜馆生意较好,尹心芝就让徒弟跟随巡抚做饭多年,一九三三年巡抚派人来我村续家谱,当时我村家族长犯错,触犯了法律,花掉了很多银两,才免于罪刑,家族长和村民们商量怕再次出事,就把来续家谱之人引到黄河南尹村,那个年代没有通信工具,无法联系。 近些年,鲁西尹氏族谱主编尹庆祚走遍了山东各地,就是找不到始迁祖伯让公后代的下落,就在二零一六年十月,我在网上遇到了鲁西尹氏族谱主编尹庆祚老爷爷,我把我们的情况告知尹庆祚老爷爷后,他说;可喜可贺、我找你们伯让公这一支找的好辛苦,终于找到了,庆祚老爷爷当即给我约定时间从肥城来台前县走访联谊,我记得那天雾霾很大,约定的是上午十点,老爷爷不顾劳累与辛苦,十点前就到达了约定地点,让我非常感动。之后我陪同老爷爷先走访了梁山尹村,马岔河,走访完已是夕阳西下,尹贻民早早在台前县尹那里村附近饭店安排好了晚餐。 国有史志,家有家风,盛世修典,发家兴族,此乃华夏儿女光荣传统。我尹氏族人历来就有尊祖敬宗的美德,尹顺廷,尹贻民,尹月明等宗亲倡导发起了伯让公后裔族谱第二次续修工作,并于二零一六年十二月召开了宣传动员大会,成立了台前县尹氏文化研究会。 鉴于台前县伯让公族谱上次续修错误,台前县尹氏文化研究会成立了编委会,由尹顺廷任编委会主任,尹贻民、尹月明任副主任,并特别邀请了鲁西尹氏祠堂第五次重修发起人、鲁西尹氏祠堂管委会主席、鲁西尹氏族谱主编尹庆祚作为我始迁祖伯让公族谱第二次续修家谱的主编,在没有经费的情况下,编委会自筹资金开始走访调研,查找历史,编辑组进行了多方走访研究,始迁祖伯让公从尹海子村搬至阳谷县张秋白条寺村,经查证现在的阳谷县十五里园镇田堤口村后无此地名,因当年白莲教王伦事件将此村除名,当时始迁祖伯让公南行,以姓立村,即现在的台前县打渔陈镇尹那里村。当时同宗同族不许住一地,便分别择地而居,导致伯让公后人分散凌乱,其中台前县打渔陈镇尹那里村、孙口镇刘桥村较为集中。为续修家谱,编委会人员走遍了阳谷,梁山、东平、莘县,冠县,范县、濮阳、清丰、滑县等地。历经两年零四个月,于二零一九年四月成功编制出高标准家谱,并印刷套。 成功与喜悦同在,辛劳与汗水俱来,编辑族谱是一项具体而又系统的工程,艰辛而又有价值的事业,本次续修家谱,人少事繁,末设谱堂,以尹顺廷的家为办公室,成员们不计报酬,不图名利,无私奉献,在编辑过程中反复修改,校核考证,得出结论,为族谱的编制做出了杰出贡献。 伯让公后裔十九世孙:尹顺廷供稿 公元二零一九年五 ◎《鲁西尹氏文化大观》观略 张强 《鲁西尹氏文化大观》由尹氏族人尹祚鹏、尹庆祚、尹士栋、尹承乾、尹成才五位主编、副主编编著,尹逊洋等诸位族贤协助印刷,历经两年多的时间,终于出版发行了。全书96个彩页、个黑白页码、1千字,净重2.65公斤。我阅读了一遍,感觉受益匪浅。她包含了鲁西尹氏家族繁衍生息的发展史,也包含我们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诸多方面的内容,既有极其丰富的历史意义,也有极为重要的现实利益。既适合个人收藏,也易于各级方志办借鉴。古人云: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鲁西尹氏文化大观》就是这样一面镜子。 这篇小文取名《《鲁西尹氏文化大观》观略》,意即说明小文大体概括一下全书主要内容,使读者对全书有个大体了解。若需知道详尽内容,还需仔细阅读。小文权作《鲁西尹氏文化大观》一篇阅读指南吧! 尹氏渊源 多年以前,黄帝之子少昊帝生下24个儿子。这里单说长子和次子。长子命他去制造弓箭,赐姓张。次子命他去管理尹城,赐姓尹,名尹般。尹般为尹氏家族得姓始祖。说起来,赐姓伊始,张尹两家还是亲兄弟关系。张家族谱里有因制造工匠赐姓张的说法,尹家也有此说。不过咱这里单说尹,在本书的资料中,尹氏家族有“因邑得姓,因官得姓”等两种说法。至于那一种说法可靠,应该是兼而有之,也许是源流有别。肯定是因邑得姓者早于因官得姓者。几千年来尹氏家族繁衍生息,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人口众多、德高望重的大家族,遍及中国及世界各地。美国、新加坡均有尹氏华侨。朝鲜尹氏与金、朴列为三大姓氏。普遍认为得姓始祖般为共祖。 多年前,明朝大移民。始迁祖尹纲携七侄从山西洪洞大槐树下迁来山东。鲁西尹氏子孙大都延用纲公世系行辈。现在的济南、泰安、聊城、德州、菏泽、济宁、枣庄、临沂、平邑、长清、肥城、齐河、平阴、东阿、新泰、高唐、莱芜、茌平、禹城、夏津、东平、冠县等山东大片地区都有尹氏族人。鲁西尹氏占了大半个山东。为何人烟这么兴旺?敬请阅读下文。 根深蒂固 尹氏得姓始祖般公,其父为少昊,最初建都穷桑,故号穷。后又自穷桑迁都曲阜,在位84年,寿百岁崩,葬于云阳。云阳是山名。曲阜故城东门外有一丘,即云阳山。云阳山少昊葬地称少昊陵。少昊陵在今曲阜县城外四公里。随着后世对少昊陵的祭祀,陵墓几经扩建及重修。据地方志载,宋朝真宗过鲁时,于大中祥符五年(年)大修少昊陵,叠石固之,并雕了石像、石栏,造型极为精巧。徽宗政和元年(年)将陵墓四周用一万块料石修砌起来,故少昊陵又称万石山。清乾隆皇帝谒陵时,下令曲阜知县种了几万株柏树。今陵寝周围仍古木参天。少昊陵墓底大(约米)上小(11米),坡高11米,状如金字塔,造型美观,设计比例恰当,符合黄金分割率。据现今专家评论,从希腊到十九世纪以至如今,都认为这种造型是先进的。陵顶石室内所供汉白玉石像至今依然存在。(尹德林供稿)树大根深,根深蒂固。尹氏家族为何如此兴旺发达,这与少昊陵的雄伟壮观、根基稳固是分不开的!故吟诗赞曰: 根深蒂固少昊陵, 福佑子孙万世兴。 修齐家国平天下, 世代贤良祖荫承! 人才辈出 鲁西尹氏家族,耕读传家,仕宦发达,后裔众多,人才辈出。根据省志、县志、家谱统计,鲁西尹氏纲公及侄系共出进士8名,举人34名,贡生名(光绪前县志记载82名,硃卷和家谱标注39名),共计荣获秀才以上功名者有多名。现代考入大学本科的青年才俊不计其数。年山东尹氏宗亲会暨鲁西尹氏宗祠管委会设立了奖学金制度。凡是考入北大、清华、、等名牌大学都可享受奖学金。年,肥城学子尹燕飞考入北京大学,荣获0元奖学金;年,平阴安城双井村尹荣逊、东阿尹梦瑶,年肥城石横双泉峪尹鹏飞、平阴地税局尹贻鑫考入名牌大学,分别荣获元奖学金。正是由于鲁西尹氏家族重视培养人才,所以在历史上产生过很多圣贤达人。 先人圣德 廉直之人能慎独其身,洁身自好,防微杜渐,坚守原则,明察秋毫。鲁西尹彝于年考中岁贡,任大兴县丞,不阿权贵,升任真定通判,为防止边饷舞弊,他集众发誓,大公无私,感动人心。有人劝他按惯例接受酬谢,尹彝拒绝。他为隆庆太守昭雪冤情,太守相送百金表示感谢。尹彝回答,为公道而昭雪,不指望答谢,又以杨震四知之说开导对方。汉代杨震迁东莱太守,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至夜拜见,怀金十斤以送杨震。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说:“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者!”王密羞愧而出。又,春秋时期,宋人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类似这样的圣贤故事,书中比比皆是枚不胜举。还有烈女故事,贞节牌坊等等。 文献知识 全书共计16卷,每卷都有宝贵的文化遗产。比如卷六:圣旨诰命--圣旨:是历代帝王下达的文书命令及封赠有功官员或赐给爵位名号颁发的诰命或敕命,圣旨颜色越丰富,说明接受封赠的官员官衔越高。圣旨的轴柄质地按官员品级不同,严格区别:一品为玉轴,二品为黑犀牛角轴,三品为贴金轴,四品和五品为黑牛角轴。圣旨材料十分考究,均为上好蚕丝制成的绫锦制品,图案多为祥云瑞鶴,富丽堂皇。因朝代不同圣旨也大有不同,圣旨基本分为赐命和诰命,单彩的圣旨一般封五品官员以下的,称为赐命;封五品以上官员的圣旨颜色又分三色和七色不等称为诰命。 这样的资料别的书籍上很难找到。即使网络上也没有这么系统详尽的说明。如果说《鲁西尹氏文化大观》是一座宝库,那书中的文章便是闪闪发光的瑰宝,任君随手采撷!这正是: 鲁西尹氏有圣贤, 传承文化做奉献。 书似文库藏珠宝, 书桌枕边做鉴览! ◎河南省鲁山县尹氏家族主要世系简介尹世贤 鲁山境内尹氏主要有两大世系组成,人口数干。其后裔遍布全县,周边市县及外省市,在党、政军、商、各领域均有其二大世系尹氏后人的身影。 第一:尹村尹氏,始迁祖尹伯通,祖籍山西洪洞县榆树沟尹氏,在明朝初期的大移民时携家带口迁到现今的鲁山县让河乡尹村。 自始祖至今已延续到28代。由于种种原因完整的家谱再也难以找到。从二世祖尹礼尹成至八世,再从九世至十五世的六代均无从查起,惟有从十六世至二+五世的宗、思、麟、生、卿、庭、崇、鸿、太、振,有据可考并正常使用 前几年,经族贤尹崇智、尹崇一、尹崇文等商榷又接续规定:仁、建、文、永、华、俊、昌、道、隆、臻、远、延、福、祥、瑞、德、昭、百、万、世、毓、秀、超、杰英,为26世至50世字派。 第二:尹氏尚仁公世系,尚仁公明末人其先祖及子孙世居洛阳伊川江子河九龙湾,今属洛阳市伊川县江左镇(尹湾村). 清初期战火不断,土匪横行,民不聊生,其后商爷孙叔侄十余人携家带口从老家九龙湾到鲁山背孜、瓦屋、尧山,及汝阳王平繁衍生息。 现行辈分,大文华邦国,万世首成章,殿壁声名振,书中生荣光,祖业英才继,高堂喜忠良,满庭盈和贵,德崇民敬仰。 自大字辈至今有十代,最高国辈,最低殿字辈。 ◎岳池县大石乡游家沟村尹家院尹氏家人“六个逐一”编家谱 图文:尹思欣 经过近两年的努力,岳池县大石乡游家沟村尹家院的尹氏家人完成了家谱的编印和发送工作。该谱在概述尹家院尹氏家人来历的基础上,详细记载了尹氏家人年后至今的状况。为了使家人对尹氏家人从古至今的状况有全面的了解,该谱附载了尹思澎宗亲年主编的《尹氏丫枝坪家谱》(《尹氏丫枝坪家谱》包含了大石乡游家沟村尹家院尹氏家人年前的情况)。为了使家谱成为传承尹氏家人历史,弘扬尹氏家人优良特点,增強尹氏家人凝聚力的重要历史资料,在编谱的指导思想上,我们尽量做到“六个逐一”编家谱: 一是逐一登记每个尹氏家人的世系传承; 二是逐一登记每个尹氏家人(含媳妇、女婿)的出生时间、逝世时间和职业、职务。 三是逐一列表登记尹氐家人的人才人物(包括媳妇和女婿)。凡具有大学专科及其以上文化程度,或具有中级及其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具有行政科级或军队营职以上职务,或具有中型企业高级管理职务或大型企业中级及其以上管理职务的都逐一登记记载; 四是逐一在人物传中对12个优秀人物撰写了他们的优秀事迹,并登载了他们的照片; 五是逐一梳理总结了尹家院尹氏家人的八大优良特点,激励后生睌辈们发扬光大; 六是逐一登记捐款印制家谱的家人姓名、捐款数额等情况,并登载了他们的照片。 ◎喜讯!《中华尹氏文化研究通讯》合订本发行订印公告 各尹氏宗亲会及宗亲台鉴: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平凡的我们,可能没有轰轰烈烈的传奇一生,可能也没有巨额的财产留给子孙,但我们有纯厚的精神财富,宗亲们为尹氏家族奉献的点点滴滴,都会在历史上留下足迹,转化为尹氏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使得尹氏子孙千秋万代都能了解和铭记。 《中华尹氏文化研究通讯》是专业刊登、宣传尹氏家族文化和族史研究的电子版刊物,客观记录不同时期内尹氏家族所发生的重大人物和事件,内容丰富、充满正能量,是目前尹氏家族综合信息量最强、最全面的宣传刊物,深受族人的公认和好评。 《中华尹氏文化研究通讯》是由广东尹耀彬宗亲倡办并任总编辑,于年5月4日创刊出版第一期,为半月刊。年1月3日,由尹承昭宗亲接任《通讯》总编辑,改为月刊。至年8月15日《通讯》诞生4年零4个月出版74期。 《通讯》是尹氏家族共享的精神粮食,在维护尹氏族群团结发挥着正能量的作用,对尹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中华尹氏宣传工作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由于《通讯》是电子版形式,面对宗亲族人们达不到全面覆盖的效果,而且不方便保存,应广大宗亲要求,经理事会商议决定,拟将《中华尹氏文化研究通讯》以年度为单位发行纸质版合订本,一套共四册,分别为年第一册、年第二册、年第三册、年第四册,通过各级宗亲会和个人认印形式出版。 本次出版事宜由理事会秘书办偕宣传部主办,初步预算一套四册的《通讯》合订本印务费用为元左右,由于出版成本巨大,故倡议并恳请广大宗亲族贤踊跃助捐和认印。 理事会决议:将助印和订印名单在《通讯》合订本中予以公告,印务成本回收后的所有结余,将全额调配给理事会族研部,用于开展全国性尹氏族史研究的前期基础准备工作费用,并接受财务监督。敬请宗亲族贤们全力支持,特此铭谢! 印刷编排:《中华尹氏文化研究通讯》合订本一套为四册,以年度分册付印。 印刷质量:《中华尹氏文化研究通讯》合订本为全彩印本,四册合计大概页。 印刷数量:计划出版0套,预订认印,订完即止。 印务费用:预计一套四册成本约元(含物流运费),总资金约15万元。 出版时间:预计年11月份出版。 助印方式:宗亲族贤自愿捐款或助印《通讯》合订本,联系人:尹承昭,电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