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怎么治疗呢 http://m.39.net/pf/a_6706972.html 盧前 南呂四塊玉江津 樹樹柑,灘灘市。腴秀誇來老柴詩『子尹過江津時有詩見』,看山徙宅今年事。居幾時,行幾時,又到此。 塔影孤,几水抱。近郭車鈴耳邊驕,黑龍對岸蓮池眺。筍半包,?『魚團,錄入不能。』一條,風味好。 原載年第3卷第4期,P86 仔兒就學江津 祖母燈前嘆復嗟,明朝孫女便離家。亂中骨肉原難聚,江上風波去未遐。好學性情隨日進,早眠餐飯及時加。同舟知有賢師友,伴爾平安到白沙。 上詩原載年第2卷第4期;P74 盧前,原名正紳,字冀野,自號飲虹、小疏,江蘇南京人。戲曲史硏究專家、散曲作家、劇作家、詩人,詞曲大師吳梅高足。原南京通誌館館長。 高語罕 到江津 眼前一塔壓征論,住罷山巔又水濱。小立船頭渾不語,笑予何事到江津。 原載年第30期,P4 高語罕,原名高超,號世素,安徽省壽縣正陽關人。早年赴日本畱學,入早稻田大學就讀。年辛亥革命後,任安徽靑年軍秘書長,與陳獨秀結識。年參與組織成立蕪湖勞工會,幷加入中國共産黨。年11月被開除共産黨黨籍。後到北平北京大學任教。年5月隨陳獨秀定居江津,與陳獨秀合譯。年5月陳獨秀逝世,高語罕幫助料理後事。此後移住陳銘樞家中,撰寫古體詩。年因病逝世。 光昇 甲申江津元旦遣懷 七載巴渝水,朝朝東向流。渾天周正月,初日古江州。劫後驚春早,閒來覺歲遒。不知新白髮,添上鏡中頭。 次壽康癸未江津除夕韻 老去千般莫不關,問君此夕得消閒『原唱閉戶聊偷一夕閒』。詠期盡興無餘語,飲到微酡亦駐顏。世事強分棋黑白,疆場誰遣血朱殷。問年小大俱無辯,一著空詮便近頑。 德感場元夜觀燈次元旦韻 夜永消冰氣,春明照火流。江山非故國,巴蜀是皇州。喜見月華滿,那知年事遒。看燈離亂際,攢動萬人頭。 原載年第2頁第4期,P3 光昇,字明甫,世居桐城縣陽和裏。清末舉秀才,後赴日本東京畱學,與章太炎、陳獨秀等過往甚密,因此得以親聆孫中山先生教誨,遂加入同盟會。抗戰後至江津縣,與沈鈞儒諸君組織『中國民主同盟』。抗戰勝利後,先生返皖,任安徽通誌館館長。 醒吾 甲申中秋江津客次 几水浮家已六周,一年容易又中秋。兵戈未熄人先老,蟾兔無光雨正稠。佳節每逢愁裡度,故國唯向夢中求。音書猶是彌烽火,望斷冀州更越州。 天津紹興家書斷絕已久 原載年第3卷第10期,P20 作者生平待考 龍沐勛 寄懷竟無先生江津 興亡掩卷費沉思,法席當懸正正旗。撼夢狂濤殊未已,摩蒼浩氣更誰師。棲遲窮海蘇卿節,凜冽當年博浪椎。彈折素弦心自苦,奮飛短翼悵差池。 原載年第2卷第2期,P32、33 龍沐勛,字楡生,號忍寒。江西萬載縣人。著名學者,曾任暨南大學、中山大學、中央大學、上海音樂學院教授。年11月18日,病逝於上海。龍楡生的詞學成就,師承朱祖謀,黃侃,與夏承燾、唐圭璋幷稱,是二十世紀最負盛名的詞學大師之一。主編過。編著有等。 竟無先生:歐陽漸,字竟無,近代著名佛學居士,生於清同治十年,卒於民國三十二年(年),江西宜黃人。歐陽竟無一生著述甚豐,晚年自編所存著作為,凡二十六種,三十餘卷,均由支那內學院蜀院刻印,今則有金陵刻經處新版本流通。年竟無先生及支那內學院內遷重慶,最終落戶江津,其支那內學院舊址即現今江津東門原文化館。歐陽竟無病逝於江津蜀院,與先他而逝的德配熊夫人合葬於園內。城市發展,墓葬兩度搬遷,今位於艾坪山上。 冷公 送王樹湖之江津 相逢一敘頓忘機,詞賦翩翩白袷衣。浩氣凌雲同我放,奇才今日似君稀。殘星曠野群離亂,秋水長天一雁飛。此去殷勤種桃李,花花葉葉定然肥。 原載年,P93 作者生平待考 李寅恭 江津參觀皖校幷訪獨秀先生 船達江津路轉夷,歲闌病起出門遲。舟人指點蕭森處,已過橙黃橘綠時。 廿年不見陳夫子,未改鄉音促膝談。重概國人無覺悟,東鄰入寇此為三。『陳先生云,甲午繼以庚子,各國聯軍入北京實日人導之。今為第三次戰而我族上恬不下嬉,固依然也。』 原載年第63期,P5 李寅恭,林業教育家、林學家。中國近代林業開拓者之一。畢生致力於林業教育事業。年創建南京中央大學農學院森林組。任教近20年,為我國培養了一大批林業專門人才。向社會廣泛宣傳林業科學知識和發展林業的重要性,熱心參加林學會工作及與林業有關的社會活動,為中國近代林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皖校:即國立九中。國立九中是以安徽省立第三臨時中學師生為主體建立起來的,校址設在江津德感壩。年12月15日正式開課,校名為國立安徽二中,次年春改名為國立九中。國立九中分設高中、初中、師範、女中4个分部,擴大招收淪陷區流亡學生,兼收少數人川的蒙古、韓國僑生,在校學生常達人左右。八年抗戰中,國立九中共有15屆餘人畢業,其中不少人昇入大專院校或走上革命道路,成為新中國建設人才,突出的有“兩彈元勛”鄧稼先,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趙仁凱、汪耕、夏培肅、黃熙齡等,還有北京大學、中央黨校的教授蔣碩健、錢忠愷、錢忠鋭,安徽大學教授倪詩聖,中國廣播民族樂團首席指揮彭修文,作家舒蕪、王火,農工民主黨中央副主席章師明,安徽省副省長宋明、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余英時等。 姜若 訴衷情近懷胡尹皆江津 黯然者久,最是文通舊恨。煙塵早滿人寰,霜雪更粘旅鬢。還喜仲謀純孝,有子承歡,萬縷愁痕泯。〇東風緊。一一長途算準。整裝西去,細把峨嵋認。新詩潤。宴清坐待,興居穩護,異時歸隱。定覺吳山俊。 原載年第4期,P23 姜若,字證禪,別號胎石,江蘇鎮江丹陽人。南社社員,宣統元年拔貢,同年應趙伯先約赴廣東陸軍小學堂執教。辛亥革命丹陽光復,被推為丹陽縣民政長。嗣後調任興化、安吉、奉化、海鹽、鄞縣、紹興等縣知事。北伐後,任嘉興縣縣長。曾創辦丹陽肇明電氣公司、鎮丹金溧長途汽車公司,募捐修建斜橋等,嘗與柳亞子、葉恭綽、吳昌碩等遊。著有詩集、等。 霖按:庚子冬,輯錄渝府抗戰中詩文舊作,得以窺見民國時期,與江津相關的詩詞,感概不已。其中不乏龍榆生,盧前等文壇大咖,也才知道歐陽竟無先生這樣的唯識宗巨擘竟也曾寓居江津,再加上高語罕這樣的生世極具喜劇感的人物,一時間,江津可謂是群星薈萃。客居於斯數載之後,方知其士人風物,有先賢在前,美景入目,良友在側,聊可熨羈旅之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