癜风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扶贫干部”余姚市农业农村局挂职干部 王乃祝 王乃祝,男,年出生,中共党员,年6月挂职担任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林业局副局长、竹峪镇党委副书记、丹阳联村党委书记。2年来,王乃祝始终把周至县的事当自己的事干,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大力推动当地产业发展。他被评为年第二季度“余姚好人”。 关于 王乃祝 一起来了解下吧 今年年初,由陕西省西安市委宣传部主办的“西安印象”西安系列十大事件和人物揭晓,余姚市农业农村局赴西安挂职周至县林业局副局长、竹峪镇党委副书记、丹阳联村党委书记的王乃祝被评为西安最有影响力十大人物,其带领周至县7个贫困村谋求共同富裕的先进事迹受到西安市委表彰。此前,王乃祝还先后荣获陕西省“脱贫致富带头人”、感动西安十大人物、西安市“最美公务员”和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这是当地干部群众对他倾心扶贫的最好奖赏。 1、多问多走亲如家 年6月,在余姚市农业农村局(市农林局)任职的王乃祝来到周至,在竹峪镇挂职党委副书记。此时的周至,正处于脱贫攻坚深水期。为了解各贫困户的家庭情况及产业发展状况,他不辞劳苦,放弃休假,逐村访问贫困户。为找准致贫原因,他经常奔走于贫困户家中。但此时,一个难题横在王乃祝和贫困户之间,是什么?沟通困难!由于地方口音差异,他和群众常常无法快速领会对方意图,这急坏了心系群众的王乃祝。为解决这个问题,他不厌其烦地一遍、两遍、三遍地询问,听明白对方的意思后,再耐心细致地回复、逐词逐句解释,直到双方都清楚为止。经过天天这样的沟通,挂职月余,他就可以和村民自主交流了。破解言语难题后,他继续坚持实体走访,亲切询问群众生产生活情况,事无巨细地记录人员信息、收入来源、产业结构等,与群众拉家常,真心实意把群众当家人关心。现在,走在村里,群众都会主动热情地跟他打招呼,让他到家里坐坐,喝口水、歇歇脚。当地村民都说,王书记是咱自家人。工作中的王乃祝(右) 2、找准穷根兴产业周至县是西安市唯一一个国家级贫困县,竹峪镇辖区内贫困村众多。为实现统筹兼顾、资源共享,在王乃祝的直接推动下,年9月27日,陕西省第一个村级联合党委——竹峪镇丹阳联村党委正式成立。联村党委下辖竹峪镇张龙、丹阳、鸭沟岭等7村,以农业产权制度改革、脱贫攻坚、旅游开发为重点工作,不遗余力推进“美丽乡村、美丽人家、美丽经济、美丽党建、美丽乡风”建设,真正实现了劲往一处使、心往一处想、智往一处谋。不仅如此,他还回归土地,研究土壤,在土地里寻找脱贫途径。他发现竹峪镇的土壤很适合种植苗木,但粗放型的苗木种植效益低、成本高,难以有效帮助村民脱贫致富。于是,他开始了摸索。那段时间,人们常发现他不是在村委会,就是在苗木地里。他多次到浙江等地考察苗木市场前景,邀请苗木专家进行实地栽培、技术指导。为破解当地集体经济薄弱这一制约苗木产业发展的难题,王乃祝提出通过土地流转,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以“三变”改革,集约化发展精品苗木种植。 在王乃祝的主导下,按照产业相同、地域相邻、取长补短、做大做强的原则,周至县龙茂、乾祥、雅园汇苗木专业合作社率先在张龙、丹阳、鸭沟岭三村成立。他发动群众加入合作社,讲解权益、收益问题,积极争取项目启动资金,帮助合作社与浙商达成项目合作,全力促成三个合作社组建西安龙阳沟园林绿化责任有限公司,采取“联村党委+合作社+贫困户+农户”的形式,通过产业发展带动村集体经济,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让贫困村逐渐有了新面貌。 工作中的王乃祝(右) 3、以身作则树榜样 在发展过程中,王乃祝创造性地提出“三地两区”的发展目标——把所辖区域打造为道德文化高地、旅游度假圣地、绿色人居福地以及脱贫攻坚示范区和“五美”建设样板区,为联村党委和竹峪镇各贫困村指明了发展方向,勾勒了发展蓝图。其间,他凡事都亲力亲为,从栽培、管理、修剪、灌溉,卸车、搬运等一系列事宜,无一不参与,所有环节都严格要求、把关,不允许出现丝毫懈怠。在严格要求大家的同时,他首先从自身做起,为党员干部带好头、做好示范。今年春节,王乃祝积劳成疾,突然病倒,医院度过的。但他始终心系周至县百姓,春节假期还未结束,就赶到了竹峪镇,一头扎进贫困户家中,共同探讨脱贫致富良方。他常说:“我们的工作不是坐在办公室里打打电话、写写材料就能搞好的,而是要进村入户了解现状,掌握群众关心什么、需要什么。这样才能对症下药,解决好村民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 质朴的语言,是他行动的写照。作为一名援助扶贫挂职干部,他的足迹踏遍了丹阳一带的沟沟峁峁,他的身心融进了贫困户的生产生活。他带领的团队在发展村级经济、壮大集体产业、建设美丽乡村等方面不断创新,他直接推动的竹峪镇丹阳联村党委独辟蹊径地走出了一条脱贫新路径,他带领创新的“两会一队”(板凳会、故事会、宣传队)让贫困群众挺起精神脊梁,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称赞、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肯定。王乃祝就是这样,在第二故乡创造着人生价值,为东西部协作作出着自己的努力。长按,识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