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年,由于袁术称帝,孙策正式宣布脱离袁术,独立自治。与此同时,扬州的另外四个郡也与孙策一同宣布独立。 当然,也可以称之为扬州五郡。因为在袁术称帝之前,孙策为袁术征战江东,先后攻克了丹阳郡、吴郡、会稽郡以及豫章郡。同时,孙策在占领豫章郡后,将其一分为二,划分为豫章郡和庐陵郡。 无论是四郡还是五郡,总之,自从袁术称帝后,孙策便完全脱离了袁术,正式实现了独立。 那么,从孙策独立之后,他接下来又采取了哪些行动呢?袁术集团溃败后,孙策又是如何在混乱中抓住机会,彻底巩固江东孙氏的基业呢? 首先,孙策在与袁术正式决裂后,立即与许昌的汉献帝取得了联系,并承认汉献帝的正统地位。 因此,许昌方面自然也要回报以桃。此时,曹操已经掌握了实权,尽管尚未经历那场衣带诏事件,但他基本上已经能够决定一切。 因此,曹操接着以汉献帝的名义派遣使臣前往见孙策,授予他骑都尉兼会稽太守的官职。作为回报,孙策必须加入讨伐袁术的联军。 对于参加联军这件事,孙策并没有太大的抵触。既然已经与袁术彻底决裂,那么越早消灭他对孙策就越有利。此外,一旦袁术被消灭,孙策也能够分得一大块利益。 然而,曹操提出的条件让孙策感到非常不满。 需要明白的是,虽然孙策已经直接掌控了四个郡的领地,但他却没有一个能够直接统辖这四个郡的官方职衔。彼时,丹阳郡的太守是他的舅舅吴景;吴郡的太守是孙坚的旧部朱治;至于豫章郡,则分别交由他的两位堂兄孙贲和孙辅负责。 这几个郡都是由孙家的亲朋故旧掌控的,然而此时的孙策与他们并没有直接的领导关系。因此,江东的局势与其称之为政权,不如说更像是一个联盟。 联盟这种事一向不值得依赖,哪怕是亲兄弟,也可能会背叛。袁术和袁绍之前的反目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因此,孙策在这个时刻必须抓住机会,向许昌方面索要一顶足够显赫的官职,以便至少能够合法地统辖其他几个郡。虽然汉献帝现在已经沦为傀儡,但他的任命仍然具有相当的权威。 当孙策流露出这种不满后,曹操派来的使者立刻心领神会。想必在他出发前,曹操已经交代过可以灵活处理。于是,最终这位使者决定封孙策为“明汉将军”。 如果是在东汉的安稳时期,这样的将军不过是个典型的杂牌军,毫无价值可言。 然而,对孙策而言,这个头衔已足够。至于他为何不争取更合适的职位,比如扬州牧或扬州刺史,一方面是因为曹操不可能轻易授予他;另一方面,这两个职务当时都已有官员在任。 总而言之,最终双方达成一致后,孙策果然依约派兵,准备前往讨伐袁术。 然而,他万万没料到,刚一到达钱塘,意外便猝然而至! 孙策突然收到消息,得知原扬州牧陈瑀趁他领兵外出之际,企图偷袭他的老家。陈瑀派人携带三十多枚印绶,秘密分发到孙策的地盘,交给那些山贼或反对势力。 陈瑀与他们约定,只要孙策一旦率兵撤离,他们便可自行举兵,占据当地的郡县。 这则消息,无疑让孙策如同被泼了一盆冷水。 此时孙策才恍若醒悟,自己之前一路的连胜,或许使得自己变得过于自满了。他已经忘记了,当时在扬州这边,除了袁术,他还有两个强敌。 一个名叫陈瑀,另一个则是刘繇。 这两个人都是曾经的扬州主事。那时董卓入京,扬州的刺史是陈温。在关东联军崩溃后不久,陈温去世。陈温死后,袁术首先在扬州扶植了一个州牧,就是陈瑀。然而,后来陈瑀反叛袁术,最终被袁术击败并逃走。随后,袁术自立为扬州的新任主事。 然而,陈瑀离开后,许昌方面自然不认可袁术作为扬州首领的地位。因此,后来许昌又任命了刘繇担任扬州刺史。 这两个人,一个是州牧,一个是刺史,此刻仍然在世,并且他们各自仍然掌控着一部分地盘! 刘繇的情况暂且搁置不提。早前孙策进攻江东时,刘繇是他的主要对手。随着孙策逐步席卷江东,刘繇已经被迫南撤至豫章郡。由于刘繇的故事暂时与主线关系不大,我们先按下不表。 然而,对孙策来说,陈瑀的问题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此时的陈瑀,虽然掌控的地盘和军队不多,但他却拥有扬州牧的名号!如果他前往任命扬州官员,确实比孙策的明汉将军头衔更具说服力! 我怎么会把这个人忘记了呢? 孙策在醒悟之后立即展开了行动。他迅速派遣吕范和徐逸率军进攻陈瑀所在的海西地区。经过一场激烈的战斗,陈瑀的军队很快全军覆没,甚至连他的妻儿都被孙策一方俘虏。 经过这一战,陈瑀在扬州彻底失去了立足之地。无奈之下,他只得独自一人策马北上,投奔袁绍。从此,扬州的故事里再也没有陈瑀的身影了。 解决了陈瑀后,孙策心情愉悦。自此,孙策又除掉了一块心中的顽疾。 孙策万万没料到,这次堪称成功的军事行动,竟然在日后为他埋下了一颗巨大的隐患! 陈瑀离开后,他的堂兄陈登——广陵太守,也就是那个曾背叛吕布的人,开始行动。后来,陈登为了替家人报仇,在孙策西征荆州之际,再次暗中向扬州内部的反对势力发放了不少官印,煽动他们起义。 这次事件最终迫使孙策痛下决心,彻底清除江东内部的反对势力。在这个过程中,他亲手杀了许贡。不久之后,许贡的门客为替主人报仇,直接刺杀了孙策。 当然,这些都是后来的事情了。 由于孙策与陈瑀的这一场战斗,原本费尽心力才组建起来的“讨袁联军”当场瓦解。因为在这支联军中,孙策和陈瑀正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两股力量。 孙策因为陈瑀之前的事件,开始意识到自己势力范围内的动荡。接下来,孙策不得不暂时放弃攻打袁术,优先处理自己地盘内的内部隐患。 因此,在陈瑀北逃后,孙策率先将目光锁定在丹阳郡内。此时,郡内仍有许多其他势力,甚至还存在一个由袁术任命的太守。 因此,孙策立即率兵直入丹阳。他首先将袁术任命的太守驱逐出境,以武力平定了宣城以东的地区。接着,他沿途进攻陵阳和勇里,最终收编了自立为丹阳太守的太史慈。 整个公元年,孙策通过武力平定了丹阳郡,清剿了郡内的所有武装势力。随后,孙策任命好友周瑜为建威中郎将,并给他拨了两千精锐部队。从此,周瑜开始独立带兵,逐渐成为东吴的核心支柱。 几乎在同一时间,就在孙策尚未平定丹阳之前,他又收到了一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 行动之前,豫章郡那边已经基本平定!至于他曾视为心腹大患的刘繇,如今也已经身亡! 说到这里,我们暂且放下孙策的故事,先来谈谈当时扬州南部的局势。 孙策起兵之前,刘繇担任朝廷的扬州刺史,尽管实力有限,但他毕竟还是掌握了一些军队并拥有一定的支持者。然而,当孙策渡江之后,刘繇迅速连连败退,被迫撤退到扬州南部的豫章。 恰在此时,前豫章太守周术不幸病逝。 周术去世后,豫章郡立刻陷入了无主的局面。这正是孙策早前派遣孙贲接管豫章的重要原因之一。 然而,当时盯上豫章郡的远不止孙策一人。驻扎在扬州南部的刘繇,以及与豫章郡接壤的荆州刘表,都对这片土地虎视眈眈。甚至连袁术,此时也将目光锁定在此地。 因此,在这个时候,袁术派遣了一名使者前来接管豫章,任命他为新的豫章太守。当然,也有一种说法认为,当时是袁术和刘表共同派人前来接管豫章的。 在当时混乱的局势下,这件事几乎无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