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出席第十届健康中国论坛大会 http://m.39.net/news/a_6109027.html 三国合肥之战,的确发生过,而且还不止一次,而是六次,仅孙权就占了五次。 “自大江而北出,得合肥,则可以西问申、蔡,北向徐、寿,而争胜于中原;中原得合肥,则扼江南之吭而拊其背矣”。 合肥之于东吴,是北伐必经之路;之于曹魏,是阻击敌人的壁垒。魏军只要守住合肥,东吴的扩张计划就不能成行。可见,合肥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孙吴与曹魏六次合肥之战,终吴之世,未得淮南寸土,为何会败得如此彻底呢? 我们先从六次合肥之战说起。 第一次合肥之战赤壁之战后,曹操战败退回北方,留曹仁、徐晃、乐进等将驻守荆州北部。而孙权则急于开疆拓土,先是挟胜利之威平定了丹阳郡,之后又把目标对准了被曹军占领的合肥。 公元年,孙权下令围攻合肥。曹操在接到合肥被围的消息后,立马派出了将军张喜前去解围。 据《三国志·吴书·张绂传》记载,孙权攻合肥,久攻不下,生气之余想自己率轻骑去搞突袭,还好被劝住了。 当时合肥的守将叫刘馥,他左等右等张喜不见踪影,心中十分烦恼。孙权攻击数月,再加上连日下雨,城墙眼看要塌了。 怎么办?除了加强防备,别驾蒋济给他出了一计,对外谎称援军将至,并派主簿假装前去迎接,再另派三名守将带信出城,扮作偷入城中。 结果,三个守将有两个被孙军截获,孙权马上知晓援军将至,于是只好撤退了。 就这样,第一次合肥之战结束,曹军就这么“无中生有”的赢了。 第二次合肥之战第一次合肥之战结束后,曹操意识到合肥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于是重筑合肥,修整了水利设施,以做长期防守的准备,之后由张辽、乐进、李典屯守合肥。 公元年,曹操出征张鲁,孙权趁机率十万大军再袭合肥。当时曹军只有七千守军,要应对孙权何其难。 在此情况下,合肥护军薛悌拿出一份曹操的指令,封套上写着“敌人来了再打开看”,指令内容为:“如果孙权大军到来,张辽、李典率军出战,乐进守城,薛悌则不参战。” 几位将军看完,都有点懵了。如今的形势敌众我寡,兵力对比悬殊,如果弃城不守,反而出城迎战,这不等于羊入虎口吗? 大家并不打算遵守曹操的指令,而是打算坚守城池,等曹操来救。决定一出,只有张辽急了。 张辽认为,魏公远征张鲁,如果等他来救,黄花菜都凉了,还是应该趁敌人不备,先给他一记重拳为上策,这样既挫了对手锐气,又可安定军心,然后方可凭城拒守。 当夜,张辽招募了八百兵士,隆重犒赏一番,于第二天早上出征了。在此次冲锋战中,张辽身先士卒,杀死数十人,斩敌两员大将,一直冲到了孙权的主营大旗下。 敌方突然来袭,令孙权大惊,待退到一座高山后,才看到张辽的人马不多,于是下令将张辽重重包围。 张辽见状,杀出一条血路,带着十多人冲了出去,但听到身后曹军兵士呼喊后,他又折返回去,将其余兵士全部救出。 这一战从早上打到中午,一举打出了曹军的气势,灭了孙权的威风。 张辽首战告捷,大大提升了七千守军的斗志,再加上合肥防御工事坚固,孙权没有占到任何便宜。 最后,孙权看军士斗志不高,以及流行起了疫病,只好下令撤军回江南。 但张辽等人并没打算放过孙权,就在孙权掩护主力撤退时,张辽在城上看到他身边仅存千余人,于是下令步骑兵追击。 由于主力军已撤走,甘宁、吕蒙奋力抵抗,凌统在掩护孙权撤出后,又杀回去与张辽大战,以为孙权撤出危险区赢得时间。 孙权好不容易行至逍遥津北岸,谁知板桥已被曹军撤去,一丈多宽的桥没有桥板,这怎么过去呢? 身边亲信见状,叫孙权抱紧马鞍,放松缰绳,然后猛地一鞭子抽在马上,只见孙权胯下坐骑腾空而起,一跃飞过了逍遥津。 待孙权到了南岸,属下贺齐痛哭流涕,说:“主公您无比尊贵,更应处处小心。今日之事太危险了,差点造成巨大灾难,我们都恐惧不已。身为江东之主,万金之躯,千万不能以身试险了,希望您记住这个今天这个教训啊!” 孙权听后,也很惭愧,说他以后再也不干这种事了,这次教训铭心刻骨啊! 第二次合肥之战,又称逍遥津之战,以孙权大败告终,而张辽却因此战威震江东,并奠定了他“五子良将”之首的地位。 后人根据作战双方的表现,称赞张辽为“张八百”,孙权为“孙十万”,这多少对孙权是有点讽刺的。 第三、四、五次合肥之战公元20年,魏国为了限制东吴水师,于是在合肥离水较近的地方修建了合肥新城。 同年冬,孙权扬言要再攻合肥。为防备孙权来袭,魏征东将军满宠申请重兵布防,调集兖州、豫州兵力驻扎在扬州境内。 孙权果然来攻打合肥城,但连空虚的老城都拿不下,对于重兵布防的新城更是望洋兴叹,最终不克而还,三攻合肥结束。 2年,孙权为试探新城虚实,发起四攻合肥。但因新城离水较远,东吴水师在船上呆了二十多天,愣是没敢下岸。 孙权觉得这样回去太丢脸,怎着也得上岸放把火,好歹证明自己来过。于是就派人上岸抢东西,谁料他的心思早被守将满宠识破。 吴军刚上岸就被早已埋伏的六千伏兵袭击,孙权只好退走,匆匆结束了自己的第四次合肥之战。(《三国志·魏书二十六·满宠传》有载) 公元24年,诸葛亮第五次北伐,孙权响应,并以号称十万之众五攻合肥。 此次出战,东吴兵分三路,除了孙权攻合肥这一路,还有另两路,一路由陆逊、诸葛瑾率万余人攻向襄阳;另一路由将军孙韶、张承向广陵、淮阴进逼,此为三路北伐兵马。 但曹魏早已看穿孙权的内心,他只是在表面上响应诸葛亮,实际只是一个旁观者,况且合肥城池坚固,即便孙权进攻,亦不足为虑。 尽管如此,但老将满宠还是十分警惕,他提出率军救援新城,不被采纳;提出撤除合肥新城退至寿春的计划,也没被采纳。 情急之下,76岁的满宠招募募数十位壮士,在上风口顺风放火烧了了吴军的攻城器械,还射杀了前来救火的孙权侄子孙泰,算是挫了吴军的锐气。 最终结果,正如魏军所料,新城守将张颖等拒守力战,使得孙权久攻不下,之后曹睿率大军东行,亲自来救援,孙权恐惧,只好再次撤退,第五次合肥之战结束,也是孙权有生之年最后一次攻合肥。 第六次合肥之战公元25年,吴太傅诸葛恪亲率二十万人再度北征。同年四月,围攻合肥新城。 当时守城魏将为张特,手下仅有三千余人。双方大战三个多月,魏军死伤过半,城池将破。 之后张特采用诈降之技,以此赢得修复城池的时间,继续顽强抗敌。吴军被骗,但仍无法攻破城池。 当时进入夏季,天气炎热不说,吴军疲惫不堪,疫病横行,死伤严重。 而此时魏援军二十万已至,司马孚知吴兵疲乏,便大举进兵,结果吴军大败。 之后司马师又命文钦斩断了诸葛恪的退路,最终斩首吴军万余人,东吴只好撤军。 就这样,吴军第六次攻合肥又败了。 综上所述,合肥之战,东吴六攻合肥,却寸土难得,两次兵败而逃,四次不克而还,其中因素有三:其一,合肥城池坚固;其二,魏军人才辈出;其三,东吴实力有限,也证明孙权军事能力确实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