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能全愈吗 http://www.wxlianghong.com/m/ 丹阳市延陵镇柳茹村 继镇江7村庄上榜省特色田园乡村之后,再传喜讯:日前,经省政府同意,省住建厅会同相关部门认定并公布了第二批江苏省传统村落名单,镇江有8个村落入选,分别为丹阳市经济开发区荆林村三城巷、陵口镇留墅村留墅,句容市经济开发区石狮村石狮沟、茅山管委会茅山村南镇街、边城镇青山村青山,扬中市三茅街道友好村宽新圩,丹徒区宝堰镇南宫村丁角和谷阳镇槐荫村张付。 镇江8个村庄入选省传统村落名单 传统村落是承载和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明的重要载体,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文化支点。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市加快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建设,努力探索保护传统村落、传承历史文化、留存乡愁记忆的路径和方法,形成了一批传统资源较为丰富、能够承载乡愁记忆、具有传统特色和区域代表性的传统村落。 目前我市已入选国家级传统村落5个(镇江新区姚桥镇华山村、姚桥镇儒里村,丹阳市延陵镇九里村、延陵镇柳茹村和丹徒区辛丰镇黄墟村);加上今年4月第一批入选的丹阳市延陵镇柳茹村柳茹等9个村,入选省级传统村落总数达到17个。这些古韵绵长的传统村落,吸引了一批批游客前来寻觅“诗与远方”。 丹阳荆林村三城巷村 三城巷村,因村内原有三纵三横的巷道而得名。该村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距今已有余年历史。现存古巷道1条,村内尚存束氏宗祠、楠木厅、古井等遗迹,其中束氏宗祠建于明代嘉庆年间,现为丹阳市文保单位。 三城巷束氏宗祠(明代嘉庆年间) 每年农历二月十八,为三城巷庙会,吸引周边村民前来赶场和走亲会友。去年该村新建公共活动场地、健身运动场地及文体广场周边风光带附属设施,新建停车场一处、亭子及门楼一座。修复部分墙体并粉刷出新,村庄环境有了很大改观。 丹阳陵口镇留墅村 村内有二塘,一个塘似龙,一个塘像凤,意为龙凤宝地,两塘有两桥相连,一是青龙桥,一是白虎桥,现保存尚好。 留墅村古井 村上建有祠堂一座,三进九间,外加厢房阁楼,规模较大,现有部分保存。村里还有贞节牌坊一座,据传是多年前村上有一姑娘,为了孝养父母,一辈子未嫁人,去世后为了表彰和纪念她,朝廷恩赐树立牌坊并御赐石碑一块,碑北面刻有“圣旨”二字,背面刻有“思荣”二字(石碑年8月被盗),现为丹阳市文保单位。 留墅村贞洁牌坊 村内还有清代古井、古桥、石码头等。留墅村人居环境良好,村中水景边设置了休闲廊亭,供人观景使用。 句容石狮沟自然村 村庄因其东南角坐落萧绩墓内石兽其形似狮而得村名。石狮沟村住户九成九姓“侯”,据村内老辈口口相传,村庄建村始源于南朝梁南康简王萧绩墓守墓人居住而延续至今。 石狮沟石刻遗址方位示意图 萧绩墓园内一对石兽辟邪 萧绩墓园内一对石柱 石狮沟有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南朝梁南康简王萧绩墓石刻(包括一对雌雄石兽辟邪、石兽后面一对石柱),具备古文化鉴赏和旅游观光价值。该村已聘请专业设计单位对村庄进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规划设计,后续将完善村史馆、村民活动广场、停车场等基础设施。 句容茅山村南镇街 据《句容县志》记载,早在西汉始元五年(公元前82年),茅山村就有人家居住、耕种收获、繁衍生息。宋朝时期,茅山风景区的商业交流地在茅山村的南镇街,据说当时市场繁荣,商旅接踵,车水马龙,整条大街川流不息,热闹非凡。到了清朝末年,由于战争频繁,逐渐衰落。 镇南街古街和白鹤泉 该村现存元代以前古街香火街、白鹤泉及白鹤泉石刻等历史要素,茅山老鹅腌制和竹篮竹筐编制等传统技艺。现正对南镇街入口处的广场进行改造,白鹤泉古井、香火街道复古式修缮。 句容市边城镇青山村 青山建村始于隋朝末年,由巫氏始祖巫彦徽开创。隋亡后,官至太子舍人的巫彦徽忠贞不事二主,遂弃官南归。途经句容,见青山山南地势开阔,实属一块“卧虎藏龙”的风水宝地,遂在此建村落户。因此地山青水秀,山环水抱,便称其“青山村”。北面是大青山,村西侧有溪流,村域内水塘星罗棋布,依山傍水,藏风聚气,以山脊作为村落街巷肌理,特征突出。 青山自然村全貌 村中心有千年银杏树、七十二口古井(现存一口),村西南入口处有青山庙,村内东西方向有一条古石板街,村内还保存亿年鱼化石等珍贵文物。青山村前后共出宰相9名,是名副其实的宰相村。 青山村亿年鱼化石 每年农历的三月二十五青山庙会,是青山村民和周边大众民俗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整个庙会场面宏大,气氛热烈,盛况空前。到了晚上,青山庙大院灯火通明,锣声锵锵,戏台上舞枪弄棒,琴声悠扬,好不热闹。 进行人居环境整治后,村庄环境面貌显著提升,古村落保护项目村史馆、古戏台、千年银杏树和古井保护区、停车场及道路等基础设施也全面完成。 扬中市友好村宽新圩 宽新圩村民主要来源为江北黄泛区的移民,他们克服绝望和劫难,将自己原有的建筑符号融入新的家园建设中来,长期不断吸收、融合、同化,形成了现在独树一帜的建设特色。受到敌人侵略时,宽新圩人民奋起反抗,打响了二墩港枪声,燃起了宽新圩人民保家卫国的红色激情。 友好村宽新圩(图片来源:扬中新闻) 宽新圩自然环境优美,水系环绕,乡野气息浓郁。宽新圩传统村落保护区内,目前已经建成省级三星级旅游景点一处,市级红色教育基地、党建实境课堂及亩生态休闲园。 丹徒宝堰丁角村 丁角又称金角、丁甪[lù],传说古时候村内一女独自浣纱河边,突见一只金牛朝她奔袭而来,女子见状用棒槌向金牛角砸去,金牛飞奔而跑,留下一只金光灿灿金牛角,因此“丁角”亦称为“金角”。 丁角村丁角内河 丁角传统建筑遗存 丁角历史悠久,据镇江博物馆根据村内古墓出土的文物考证,南北朝时期便有先民在此聚群而居、筑堰治水、繁衍生息。至北宋雍熙四年(年),丁角镇成为丹徒县三镇之一。村内有通济河、胜利河、丁角内河交汇,商贾林立、商贸繁荣,南下的中原人在丁角按照《清明上河图》之建筑布局建设了丁角村。太平天国时期,太平军与清军在此反复拉锯交战,使丁角古村毁坏严重。抗战时期,丁角村被日军先后扫荡三次,历史遗存被毁坏殆尽。 丁角村石雕人脸 现在的丁角村,街道整齐,条石铺路,原来盐栈、典当的残壁,石桥、庙宇、寺院的遗迹,历历可辨。该村现有年古井、石雕人脸和石雕八卦等历史要素,舞狮子等传统技艺。 丹徒槐荫村 槐荫村的村名同中国古代第五大爱情传说——“董永与七仙女”的传说有关。根据元代人俞希鲁编纂的镇江地方志《至顺镇江志》和清光绪《丹阳县志》记载,相传汉代时镇江丹阳延陵人董永,为了葬父卖身来到槐荫村,给大户人家傅家打工,就在槐荫村与七仙女相遇,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 槐荫村有年历史的织锦楼 槐荫村新建的土地庙 从5年开始,槐荫村展开了新一轮的古文化发掘、普查工作,对傅家老楼进行了有效保护,恢复了小巧玲珑的“七仙桥”,在进村大道口修建了“槐荫相门”。该村申报的《董永与七仙女的传说》,先后被列为镇江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槐荫村举办的七夕活动 该村至今已成功举办13届“七夕节”活动,每年参加活动的游客近人,“爱满槐荫情缘七夕”活动已发展成为镇江文化活动品牌,极大带动了槐荫村旅游业的发展。(照片由市住建局提供)方良龙仲涛 阅后请在下方点赞或点“在看”,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谢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