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2-16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北京白癜风诚信医院 http://nb.ifeng.com/a/20180413/6502255_0.shtml
百世田园之王陶渊明在书房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被称作"百世田园之王,千古隐逸之宗"的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绝唱。在黄河之滨的白银市白银区水川镇五柳村,逸居着一支陶渊明的后裔,其迁徙及衍播脉络十分清晰,可由水川巜金陵陶氏家谱》、什川《金陵陶氏家谱》及先祖墓碑碑文和南京《陶氏家谱》清楚地佐证。

陶氏家谱陶渊明第一百十九代世祖

一位在中国诗歌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诗人与西北黄土高原的白银市有着历史渊源,而且陶渊明又是中国历史文人、官吏推崇的士大夫归隐山林、向往田园的代表,其中彰显的耕读田园、俊逸豁达情怀,无不丰富着当下乡村旅游的内涵。从这个意义上讲,研究和发现本支陶渊明后裔迁徙和衍播历史,对当地旅游文化的拓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陶渊明,又名元亮、潜,号五柳先生,追封靖节公。生、死都在江西江州德化县(又名柴桑,今九江市周边),与翟氏合葬面阳山,立有墓碑。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彭泽令。解印归柴桑后迁居星子上京,因家中火灾又迁居南村栗里。患有腿疾,娶王氏、翟氏,生五子,长子陶俨,其后裔多分布在江西、湖南、安徽、浙江及两广,二子陶俟,居彭泽,是都昌、湖口、星子县之祖,三子陶份,居桐城,四子陶佚,居朱陵,五子陶佟,居德化长岗,其后裔从星子迁德安,是江西德安、四川等地的世祖。

白银市水川镇五柳村

据白银市水川镇五柳村陶氏《金陵陶氏家谱》记载,"始祖世世遗言:我祖为南京直隶(五柳巷)人,明初以肃王卫兵,保肃庄王来甘。远祖系江西德化县五柳巷人氏,古谓柴桑是也,实系渊明后裔也……"。这和兰州市皋兰县什川镇《金陵陶氏家谱》说法完全一致,而且据考当时在清道光年间,水川和什川陶氏在相互不了解对方的情况下,各自所续的家谱记载完全吻合,充分证明始祖遗言的准确性。又据水川镇五柳村陶氏一支在道光十二年二月,由禀生陶书泽为其祖父陶文香所立的墓碑文清楚记载,"陶老太公讳文香系江西南康府都昌县古栗里五柳巷籍",此籍都昌县正是陶渊明二子陶俟的籍地,由此更证实了白银市水川镇五柳村陶氏为陶渊明的后裔。

陶渊明后裔陶国林先生生长在小镇五柳村

为什么水川镇五柳村陶氏的来甘始祖是明朝初从南京而来呢?据年10月16旧新华报业网载:中国古琴学会常务理事长陶艺经过十几年艰辛寻访,于年在南京江宁禄口镇宗亲陶象鸿处获得一本于清光绪20年(年)重修的《陶氏家谱》,梳理此家谱得知:南唐时,一支陶渊明的后裔从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移居皖南(安徽南部),再于南宋时期迁居南京。当时因做官而迁居南京的始祖叫陶炽,其后代定居于南京南门(今中华门)的昝巷,即现今南京江宁禄口镇昝巷。据宋元南京方志巜景定建康志》和《至正金陵新志中记载,南宗理宗年间至开庆年间,陶炽先后任建康府(今南京)府学教授、两浙转运司判、大理寺少卿。

南京城南从古至今流传着一句谚语:"出了南门万户陶,陶陶都是一根苗"。这句话的意思是:出了南门有一万户陶姓,但都是一个先祖。即原住丹阳陶氏和迁来的浔阳陶氏(即陶炽后裔),都是一个先祖的,因为陶渊明的先祖也是从丹阳迁往浔阳的。明初,朱元障为拓展边关,于洪武十一年(年)封庶十四子朱楧为汉王,时朱楧2岁,洪武二十五年(年)改封朱楧为肃王,于洪武二十八年(年)朱楧19时,就藩甘州,初到平凉,后到张掖,于建文元年(年)迁兰州。肃庄王就藩甘州时,为强化统治势力,明太祖朱元璋实行移民屯田,即从山西、河南、山东、安徽等地移民到边关,并从南京16个大户中抽调大量人员跟随肃王,充实边关的统治力量。水川五柳村陶氏来甘始祖,就是这时以肃庄王亲兵随肃庄王来甘的,其出发地为南京南门的万户陶之地,南京始祖为陶炽。

据《金陵陶氏家谱》记载,随肃王始祖来兰后定居东门,有记载的先祖陶宗功生五子,即芝、蘭、芳、英、芹,都为草字头,其中长子陶芝不详,有一子少亡。陶蘭于弘治(——)年间迁居于条城(今榆中县青城镇),其余陶芳、陶英、陶芹居东门十几年,陶芹的一支后迁居什川(今兰州市皋兰县什川镇)。陶蘭在条城定居后生五子,即陶木、陶火、陶土、陶金、陶水,木、火二祖迁居凉州,土、金、水继续居条城。居条城三、四代后迁居水川蒋家湾(即五柳村)。其后由于人口不断繁衍,先后分房头迁居于景泰、靖远、平川、宁夏石咀山潮湖、武威尧墩、新疆红庙子、昌吉、武川、王岘等地。人口约多人。

陶渊明后裔,不论迁居何处,都有在居地种柳的习俗,并称居地为"五柳",是因陶渊明爱柳,并在柴桑居住地门前种五棵柳,被称为"五柳先生"。所以居水川蒋湾的后裔也将居地改为五柳村。清嘉庆21年(年),在蒋湾(五柳村)建陶氏祠堂并供奉始祖传影图,在清同治三年(年)因乱世被烧毁,光绪十七年(年)重建家祠,到解放后五柳村委会搬至陶氏家祠中至今仍为办公之地。立于道光十二年的记载有陶渊明二子故藉地的墓碑,文革时破"四旧"被当做井台基石镶于井口,珍贵的文字多半磨损不清,但有幸地是记载祖藉地的碑文还清晰可见。后改革开放后,才被陶氏后人将石碑复归原位。

宁夏石咀山市大武口区潮湖村陶氏是清朝从水川五柳村迁出的一支陶氏后裔,其陶渊明文化被石咀山市政府重视,做为旅游文化的一部分开发,吸引了无数游人。鉴于此,建议白银市文旅部门重视水川镇五柳村陶渊明文化的开发,保护有关家祠、墓碑、家谱、传说、古迹等,将五柳村陶渊明文化与水川黄河旅游文化紧密结合,相信会吸引国内外陶渊明后裔的拜访和参观、文化研讨等活动,促进白银市旅游文化的发展。

白银市民俗民间文化研究会陶政聪宗亲会上陶治银发言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