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丹,名丹东,字丹,号旭楼主人,年生,江苏丹阳人。副研究员,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现供职于丹阳市美术馆。丹阳,有“新金陵画派”代表人物吕凤子、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文艺界人人崇敬;丹阳,有封缸酒,李白称誉为“兰陵美酒郁金香”,十里飘香,使人留恋忘返;丹阳,更有南朝石刻,古韵犹存,让史学家、画家们翘首仰视。丹阳,无论是人文精神,抑或生活情趣,令无数人向往。首次赴丹阳,适逢“昆山·丹阳两地书法联展”。时光如白驹过隙,弹指间已隔三十三载。活动期间,笔者作为活动参与、策划者,从布展、开展,到拆展,曾先后三度小住丹阳。其间曾邀同门师兄镇江李国华作陪,并在蒋丹引荐下,先后拜访了吕凤子长子吕去疾、张大千同门师弟顾莲邨前辈,及本地书画家。蒋丹,名丹东,字丹,号旭楼主人,以字行。己酉()年生,父母取字“丹”,意合齐梁故里丹阳之“丹”,又丹青为两种颜料,而古代绘画泛指丹青;而“东”指所生时辰,旭日东升之时,著名书学家祝嘉先生为其题斋名“旭楼”。初识旭楼主人蒋丹,尚在“昆山·丹阳两地书法联展”之际,此时的蒋丹方弱冠之年便投顾莲邨先生门下,实属与余同步相识顾老。顾莲邨先生得吕凤子、徐悲鸿、汪采白、高剑父、张书旗亲授,才艺为时人赞誉。顾莲邨曾任正则艺术专科学校教授,正则画院院长。再则,顾莲邨和张大千同师从曾熙,传承有道。这对蒋丹来说,堪称是一笔财富。蒋丹运河古渡蒋丹守望家园历经十年磨砺后的蒋丹,已入而立之年,告别青涩,在恩师顾莲邨先生传授下学画,主攻花鸟,以陈白阳、恽南田为范本;而书法于金文、石鼓间;又补诗词、题跋,技艺益进,并在丹阳、京口小有名气。一度曾与顾莲邨先生联袂合作,被传为佳话,作品如《寒林霜雪后》《花香夹酒香》等。其间,蒋丹复临古画、碑帖,且注重写生。先后临漓江,上峨眉;赴华山,登泰山;观敦煌宝窟,踏黄河壶口,览长江三峡,游苍山洱海,访武当神农;继而探南北碑林,访幽探奇。石涛《苦瓜和尚画语录》有句云:“山川脱胎于予也,予脱胎于山川也。搜尽奇峰打草稿也,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也,所以终归之于大涤也。”石涛艺术创作之要诀,为师法自然。蒋丹顿有所悟,而乐此不疲。这段时间蒋丹创作了《雪域净土》《圣山图》等,作品有新金陵画派的风韵,画出了性情。又十年,正当不惑之年。蒋丹持才不傲,有成就而低调。繁忙公务之余,仍坚守以临习古画、碑帖为日课。兼顾画上落款之需要,行书以《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为宗。而挥笔书法作品,则常以隶书、篆书作联。隶书喜《石门颂》《曹全碑》《乙瑛碑》等多种,以汉隶为宗;而篆书于大篆、小篆间穿梭。大篆临摹《毛公鼎》《散氏盘》《石鼓文》为最勤;小篆则喜爱《泰山刻石》《峄山碑》,特别是《三坟记》有李斯《峄山碑》笔法,瘦劲玉筯,绵延缓存,遒劲平整,婉曲翩然,蒋丹得其神韵。细察蒋丹篆书,虽有小篆《泰山刻石》《三坟记》之字形,但笔法有大篆《石鼓文》之遗痕,这或许受吴昌硕、曾熙、顾莲邨之影响,亦当传承有序也。那段时日所创作的书法作品有:《临毛公鼎》《隶书春归·风静联》《隶书高骈·山亭夏日》《篆书王维·少年行》《篆书山静·秋清联》《篆书王维诗》,及花鸟、山水作品如《高洁图》等百余种。蒋丹隶书古人论书 蒋丹隶书观花·赏月联 蒋丹篆书山静·秋清联 蒋丹篆书志于·依于联 蒋丹绘画,前期以花鸟画为主,其技法日臻娴熟,渐趋老道,作品如《喜报春来图》等。当南京艺术学院教授陈大羽先生看了蒋丹作品后,给予很高的评价。或因陈老以大写意花鸟画名世,或因蒋丹向陈老多次请教写意作品,有相通之处。陈大羽先生题写了“默契”二字,勉励蒋丹,默契者,心灵相通也。诚然,画家画艺之提升,在遍访名家后,仍然需要观察自然、目所绸缪。而写生则既能得其形,又能悟自然界之神,人与自然,情性所畅,合二为一。蒋丹写生,得山水之灵趣,澄怀味象。面对黛山秀水,蒋丹寄情笔墨,融汇其中,浓淡相宜,疏密有致,时有佳作迭出。再十年,笔者在丹阳收藏家贾云飞的邀请下,赴丹阳更为频繁,而蒋丹乃知天命,艺术更趋丰美。或因困于技法,蒋丹耗时十多年时间临习宋元山水古画。蒋丹坦诚告诉笔者,其先后对关仝的《秋山晚翠图》、董源的《潇湘图》、李成的《寒林平野图》、巨然的《万壑松风图》、范宽的《溪山行旅图》等等传世名作,进行剖析、临摹,从中得到了古人山水画技法之精髓,并领悟到诸家之长。通过研习古人山水画,蒋丹认为关仝画风纯朴,精练简括,形象鲜明,无论作秋山、寒林,或房舍、幽人等生活情景,能使读者感受其意境,笔墨感染力强;而董源作品,蒋丹感受到董源往往采用平远构图,撷取平阔水面,扁舟几叶,山坡缓缓起伏等自然景色,既清澈可亲,又浑郁宜人;对于李成作品,蒋丹坦言,其作画,多以郊野空旷之景,常以“平远”与“寒林”两景著称于画史,然其所作苍虬古松,盘结老根,枝干相交,给人一种雄奇之感;而对于巨然绘画,蒋丹感叹:初观似手用笔草草,不类物象,远观则景物粲然,幽情远思,自然之真山水;蒋丹观范宽《溪山行旅图》说,该图一座山便占全篇幅三分之二,高古沉雄,磅礴大气,而山石浑厚苍劲,其势雄强,值得山水画家借鉴。纵览蒋丹书画作,可谓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掺和了自己对艺术的理解,同时,笔者也明显体悟到,蒋丹之画由花鸟转向山水,已然取得很大成功。其作品有《梦回高原图》《雪域梵音图》《庄湖湿地春意浓》《香草河畔鱼米乡》等数十件。庚子年在防疫期间,蒋丹闭门作画,连续画了十余件丈二斗方巨作。详观其大作,笔墨酣畅淋漓,似感笔下有所突破,布局于传统中彰显出自我。恒持三十年悉心拜师学艺,勤勉探索实践,颇有感悟。蒋丹认为,成功的山水画家,不仅仅在于构思布图,骨法用笔,更在于挥洒时,心手相畅,作品方能有完美的效应,所谓气韵生动,便是也。诚然,蒋丹能篆书,使所绘画作凝重高古、苍茫大气。这种篆书笔法,也为蒋丹书画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书画本同源,相互渗透。蒋丹书画兼修,持之以恒必有果。当著名美术史论家邵大箴先生知道蒋丹欲结集作品时,欣然题写:“水墨丹心——蒋丹书画作品集”。日前,家具研究者陆耀华先生收藏了蒋丹的《焦山访友图》,嘱予前往鉴真伪,笔者又赴丹阳。见了蒋丹又在创作大件作品时,便问了有何感受?蒋丹说,画大作品很累,如是体力活,有时虽持续作画三至五小时,但十天半月未必能完成。原因在于结构、布局,又不能重复;还要把握主次、疏密与呼应;再则画技是否吸收古人,如宋元人以及明清画家的优点;再是画中是否融入自我等等。以笔者之见,大件作品组成,技法外还是在画家之境界,境界高则华净妍雅。诚如潘天寿先生所述:“书画不是比拼苦力,艺术是比拼境界。”所以,笔者喜欢蒋丹画自己身边所见作品,如《运河古渡》《丹阳石刻·守望家园》等,描绘家乡的作品,信手拈来俱天成,虽为写生,实则融乡情于艺,佳作也。丹阳行,从艺情;丹阳缘,缘于艺。相关阅读 新刊|导言目录 《书与画》年第12期 新刊|导言目录 《书与画》年第11期 新刊|导言目录 《书与画》年第10期 新刊|导言目录 《书与画》年第09期 新刊|导言目录 《书与画》年第08期 新刊|导言目录 《书与画》年第07期 新刊|导言目录 《书与画》年第06期 新刊|导言目录 《书与画》年第05期 新刊|导言目录 《书与画》年第04期 新刊|导言目录 《书与画》年第03期 新刊|导言目录 《书与画》年第02期 新刊|导言目录 《书与画》年第01期 年期刊征订已开通 《书与画》 追寻名家踪迹展示大师风采 传授经典技法发掘书法新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