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6号,多段拓印文物的视频在网络上传播。画面中,一群年轻人正在江苏镇江丹阳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丹阳南朝陵墓石刻上铺纸拓印,疑似非法盗拓。 记者从丹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了解到,涉嫌破坏文物的师生来自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目前,涉事者已经致歉,而来自行政部门的相应处理,也正在进行当中。 南朝石刻遭非法拓印文物部门报警 10月6日中午12点左右,一辆大巴车驶入了镇江丹阳三城巷村的南朝陵墓石刻群附近。随后,从大巴上下来了一群年轻人,他们拿出背包里的宣纸和墨汁,将宣纸铺在已有多年历史的南朝天禄石刻上,开始拓印石兽上的花纹,仅仅不到一米外就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标志牌。 当时,文物爱好者“若耶溪”和朋友一起寻访江苏丹阳的南朝石刻时,拍到了上述场景。“若耶溪”说:“巷子口停了一辆大巴车,我看到那么多人,我随意拍了两段视频,群里伙伴们说这是违法行为。他们就打电话给文保部门报警了。” 随后,业余文物保护专员唐云生接到了丹阳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文物科科长张益的电话,要求唐云生立即制止这种行为。 唐云生说:“他们当时正在拓片,我说上面要求不允许弄,他们来的时候我就说了,不要搞了,不要搞了,他们就走了。我要求他们归还(拓片),他们也不还,我就只好把汽车牌照拍下来了。” 据工作人员观察,共有梁文帝萧顺之建陵石刻、梁武帝萧衍修陵石刻和梁简文帝萧纲庄陵石刻的三处石兽被擅自拓印。被拓印的石刻本体及附近,留有少许黑色污点,疑似盗拓时留下的痕迹。丹阳市文广旅游局文物科科长张益告诉记者,国家对文物拓印有着严格的规范,《文物复制拓印管理办法》规定,拓印文物不仅需要依法履行审批手续,拓印者也必须取得相应等级的资质证书。而对于10月6日的拓印行为,丹阳文保部门一无所知。 10月8日清晨,记者赶到三城巷村的南朝陵墓石刻附近发现,三只遭到拓印的石兽上仍残存着点点墨痕。丹阳市文广旅游局副局长梁振若告诉记者,发现盗拓行为后,文保员唐云生立即报了警。 涉事者为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师生 带队教师已对此深刻致歉 8日上午,文广新局相关人员再次来到辖区派出所,向警方了解情况得知,盗拓者是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的学生,由学院老师带队。 8日下午,在丹阳警方的要求下,当时的带队老师——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史论系副教授刘女士来到丹阳,向当地警方和文保部门说明了情况。刘女士告诉记者,当时她组织了20多个学生,进行人类艺术史多样化课程教学,由于法律意识的淡薄,她带领学生们一起对文物进行了拓印。 “我们在一个艺术实践的环节进行了拓印创作。在文保员的劝说之下我们就离开了。我现在对此事情表示深刻地道歉,以后不论设计什么样的教学环节,在工作之中,一定要对文物方面的法律法规有全面的认识和学习。”刘女士致歉道:“作为带队老师,我对这次事件,表示非常非常深的歉意,我对整个事件道歉。” 专家为石刻“验伤” 清洗石刻会造成二次损伤 记者了解到,南朝陵墓石刻都是南朝皇帝和王侯陵墓前的神道石刻,纹饰精美,气魄雄伟,是我国古代石刻艺术的珍品。由于是石灰岩雕刻而成,经过上千年风化的石刻表面质地疏松,很容易损坏。 为了确定此次遭擅自拓印的文物的受损情况,丹阳市文保部门邀请南京博物院、镇江市博物馆、镇江市考古队的专家对涉及文物进行了鉴定。鉴定结果显示,拓印行为对文物本体结构未造成损伤,但三只石兽都有残存墨痕、墨滴,建议尽快聘请具有资质的单位或专业人员进行处理。 南京博物院文物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所工作人员杨毅表示,“现在凭肉眼来看看不太出来,但是要把墨点清洗掉肯定还要用一些试剂,这会对它进行二次损伤。” 对此,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刘女士表示,将全力配合当地文保部门,修缮清洗被损坏的文物。“这次的后续清洗修缮费用我来承担,我一定积极配合当地的文保部门,把后续的事情处理好。” 丹阳市文广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已经对此次擅自拓印文物案件责任人作了笔录并立案,将对其进行行政处罚。 据当地文物保护部门介绍,当地已经开始着手采取相应措施对丹阳南朝陵墓石刻加强保护。 争议:石刻能否日晒雨淋? 消息一出,随即在网上引起讨论,很多人认为,学生保护意识薄弱。但也有网友质疑,为什么不把石刻围起来或做相应标识,而是随便都可以拓印。还有人说,既然石刻承受不了拓印,却为何能在露天日晒雨淋? 对此,丹阳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文物科科长张益对媒体回应,南朝石刻历经余年,表面已出现严重风化,非法拓印对其伤害很大,墨汁流淌、渗入石刻内部,会导致石刻图案无法辨识,而敲击则会对石刻本体造成损害,造成表皮脱落。 他解释称,10多年前,丹阳市曾邀请专家就南朝石刻保护问题进行讨论。当时,也有专家建议给南朝石刻加玻璃罩或者建亭子,但也有专家提出反对意见,认为加了亭子或者罩子之后,会破坏周边环境,加速风化等。后来此事不了了之,现在为了保护石刻,石刻周边都安装了监控摄像头,24小时实时监控,文保员通过手机App随时监控。 石刻周围有摄像头 盗拓对文物都有啥影响? 拓印技术出现甚早,隋朝时,文字拓印技术已经很发达。它不仅可以保存文化遗产,传拓艺术也成为一门古老的技艺。但对于文物来说,非法拓印、过度拓印、错误拓印却不可行。 金石传拓老师徐夫华介绍,其实,正确的传拓方法及适量的次数对石刻的损害微乎其微。若用扫纸入凹的擦墨法就避免了对石刻的直接击打,又因墨不透纸也不会对石刻造成污染,对石刻形成的损伤极轻微。用正确的技法适量传拓还可避免石刻表面因日晒、雨淋、风蚀、碱化、生苔等造成的石面粉化、砂化及石锈的生成。对历代石刻造成严重损毁的反而不是因为传拓,都是一些人为的因素,比如烧毁、砸坏、炸毁等。 不过,徐夫华也说,若是方法工具不正确又大批量地椎拓,肯定会对石刻造成损害,比如历史上的槌碑、打碑,在上纸环节为了让湿纸进入阴刻线纹或笔划之内就在湿纸上垫上毡片用木槌击打,时间长了就容易把石质差的表面打出片状剥落、表面渐浅、透墨染石的现象。 规定:拓印文物要审批 近几年,这样的情况时有发生,年,一男子对南京栖霞区甘家巷附近萧憺墓碑亭石刻进行非法拓印,因其采用非专业手段粗暴、不计后果地盗拓石刻,警方对其处以7日行政拘留,并处元罚款。后相关部门清洗石刻墨迹污损,前后花费了3.5万元,但碑文阴刻字体已受到墨汁侵蚀。 年,还有网友质疑西安碑林博物馆现场拓碑售卖拓片毁坏文物。当时,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教授周双林曾称,在石质碑刻上进行拓印,多少都会对碑刻造成损坏,作为商业经营行为的现场拓印并不太合适,应该减少或者停止。 广州市博物馆文物保护修复馆员戴建国还称,石质文物最害怕的状态就是时而干燥,时而潮湿,这样的干湿交替对石质文物来说是第一杀手,它会导致石质文物内部可溶盐重结晶,盐分重结晶会产生体积的变化,从而在石质文物内部产生应力,致使石质文物开裂粉化等。 那么,什么才是拓印文物的正确姿势?年,国家文物局发布《文物复制拓印管理办法》,其中就有详细说明。 该办法第五条规定,复制、拓印文物,不得对文物造成损害。其中提到:“为科学研究、陈列展览需要拓印文物的,元代及元代以前的,应当翻刻副版拓印;元代以后的,可以使用文物原件拓印。在文物原件上拓印的,禁止使用尖硬器具捶打。批量制作文物复制品、拓片,不得使用文物原件。” 而第八条中规定,复制、拓印文物,应当依法履行审批手续。 也就是说,没有经过审批私自拓印文物、对元代及以前文物使用原件拓印、对文物造成损害等行为,都是不被允许的。 盗拓也是盗版 其实,除了对文物的影响,盗拓行为还涉及另一个层面。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导阙维民认为,古代文庙中的经碑石刻,主要功能就是让学生们拓印做课本用。许多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在拓印石刻碑刻,并作为纪念商品出售。 如果石刻载体的岩石或碑石足够坚硬且没有风化,拓印时未用坚硬工具,墨汁不含腐蚀剂,拓印时又未对石刻周围文物环境造成损害,则少量拓印对石刻不构成根本性破坏。 为了保存石刻或碑刻的真实性,在其受到自然风化被破坏而呈“漫患不清”状态之前,反而需要拓印以保留真迹,以便作为维修或重新刻碑的依据。 在他看来,拓印行为,实质是石刻或碑刻内容的“出版”行为。盗拓行为,从法律角度讲,也属于一种盗版行为。 盗拓违法! 保护文物一刻都不能忘! 综合: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新民晚报 编辑:魏文娟 审稿:王东 往期精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