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3-6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吴子季札,姬姓,又称公子札、延陵季子、延州来季子、季子。让皇位,世人皆知。季札不仅品德高尚,而且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广交当世贤士,对提高华夏文化作出了贡献。历史上对季札有很高的评价,晋代左思“吴都赋”称“有吴之开国也,选自太伯,宣于延陵(即季札)”。《战国策》称太伯和季札“化荆蛮之方,与华夏同风”。而民间则把季札与孔子并列,素有“南季北孔”之称。

历史上,人们习惯于将季札所居之地称为延陵。与此同时,延陵这一地望,也成为季札这位历史人物的代称。延陵邑亦为中国十大姓之一的“吴”姓的郡望。但延陵地望在哪?

《史记·吴太伯世家》载:“季札封于延陵,故号曰延陵季子。”《汉书·地理志上·会稽郡条》载:“毗陵,季札所居。江在北,东入海,扬州川。莽曰毗坛。”师古曰:“旧延陵,汉改之。”

中国很多史籍书都是把常州、毗陵、晋陵都说成是延陵季子居住的地方,尤其是在唐宋之后的书籍,基本都是把延陵指向于常州之地。现在的中国人脑子里的概念基本就是,常州就是古延陵邑,是季札居住的地方。

但查阅史籍地理志书,没有常州古称“延陵”的任何记录。除陕西的“汉延陵”记录外,江南的延陵之地一直在丹阳,并且自汉代有史载以来一直保留至今。丹阳延陵镇的“季子庙”自汉代以来,一直香火旺盛,而周边的“季子庙”、“季子祠”却一个个都消失于历史的长河中。这就给我带来一个疑问,延陵地望到底在哪儿?

根据史料数据记载,太伯、仲雍奔吴建国,号“句吴”,至寿梦继位后,吴国国势日益强大,寿梦始称王。寿梦是个有作为的帝皇,在位期间,亲自去洛邑认祖归宗,并联合晋国抗楚,向北不断开拓疆土。寿梦还与中原鲁、晋、宋、陈、卫、郑、齐等国结盟,参加中原盟会,强化吴国在中原的影响力。由于吴国疆土的扩大,也因为便于同邻国楚、越的对抗,这期间吴国有过二次都城迁徙。先秦时期史官修撰的《世本?居篇》载:“孰姑徙句吴。诸樊徙吴。”三国史学者宋衷注曰:“孰姑,寿梦也。”

公元前年,《史记?吴太伯世家第一》载:“王诸樊卒。有命授弟馀祭,欲传以次,必致国於季札而止,以称先王寿梦之意,且嘉季札之义,兄弟皆欲致国,令以渐至焉。季札封於延陵,故号曰延陵季子。”《吴越春秋?寿梦传》也载:诸樊“将死,命弟余祭曰:‘必以国及季札。’乃封季札于延陵,号曰延陵季子。”

史记说明是在诸樊死后,吴王余祭封季札于延陵。至于余祭何年封的,则没有具体说明。由于季札被封延陵邑,故称“延陵季子”。在吴王余祭执政期间,史记载还有一次封地。

公元前年,《史记?吴太伯世家第一》载:“王馀祭三年,齐相庆封有罪,自齐来奔吴。吴予庆封朱方之县,以为奉邑,以女妻之,富于在齐。”

“朱方之县”实际上就是被吴国兼并的“宜”地,后作为吴国的一个县。根据历史地理志记载的记录来推算:可以用现在丹徒县领地,去掉隋开皇九年(年)丹徒与延陵县合并增加的地皮,再加上西晋太康二年(年)由丹徒与曲阿组建划出去的武进县(即南兰陵)地皮,就是古朱方县之领地,这样算来正好就是下图中红色标的古“宜”地范围。

“宜”国范围示图

见上图,朱方其外围,北面及东面是北江(即长江),南面则是宁镇山脉的余脉,是由雩山、龙王山、马迹山、真观山、水经山、建山、小黄山等山体组成的自然城墙。图中缺少山体部分正好对应的是长岗、丁岗等地,可以理解为当时这些土岗就是人为或者自然垒起的城墙。

吴王余祭分封“朱方”、“延陵”之前,吴国都城肯定已南迁。也就是《史记?正义》载:“寿梦卒,诸樊南徙吴。”封邑是古代君主对臣下的一种物质奖励。封就是分封,邑就是城市。分封的领地一般是征战获得的边地领土。而且古代封邑,一般是按城池名字来分封的,领地大小,象征了被封邑主的权力大小。

秦以前朱方、延陵地方位示意图

诸樊南迁后,吴国都城迁移到以太湖流域为中心的吴地。这样属于太湖流域的古淹城,也就是后来的毗陵城,就不可能被吴国分封出去的。分封出去的一定是吴国夺来的边地,就像沿(长)江地区,以前不属于吴地,在吴国强大后,扩疆夺取而来的领土。古“宜”地就封给了庆封,改名为“朱方”。剩下沿江地区,即现在沿江的江阴、常州北部地区及丹阳北部地区这样一条沿江地带就封给了季札作为邑地,取名为“延陵”。朱方、延陵作为沿江邑地,可以起到一个屏障作用,防止外来敌人以长江为入口进行侵略,确保吴地中心地区的安全。

公元前年,吴季札受吴王余祭委托,出使鲁、齐、郑、晋、徐等中原列国,路过古徐国时留下了“季子挂剑”的佳话。史记中记载,这时称季子为“延陵季子”。故分封时间应该在公元前年之前。理论上应该是分封朱方在前,后封延陵。那么余祭是哪一年分封朱方给庆封的呢?

《史记卷三十一?吴太伯世家第一》:“王余祭三年(公元前年),齐相庆封有罪,自齐来礶吴。吴予庆封朱方之县,以为奉邑,以女妻之,富于在齐。”《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载,庆封逃奔至吴应该是这年的十二月份了,故这样算来,吴王余祭分封其弟季札于延陵应该是在年后的事了,也就是公元前年初。其地望就是图中所示现在江阴、常州、丹阳的北部沿江地区。

公元前年,越国打败吴国,吴国灭亡。公元前年,楚国灭亡越国,吴地属楚国,延陵名字改为云阳。到秦始皇时代,云阳改为曲阿。此时,延陵变为曲阿下面的一个乡。南朝陶弘景撰《真诰》载:“秦时有道士周太宾,及巴陵侯姜叔茂者,来住句曲山下,又种五果,并五辛菜。…地号今亦存,有大路从小茅后通延陵,即呼为姜巴路也。”可知,丹阳延陵邑秦时就已存在。

城中山水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